楊小芳 李芝芬
教材簡析
《江雪》是一篇精讀課文,是唐代柳宗元所作。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寄興高潔、寓意豐富的寒江獨釣圖。詩的前兩句描寫雪景,此為整幅畫的背景。后兩句刻畫了一位迎風抗雪、孤舟獨釣的漁翁形象,此為整幅畫的主體。詩人柳宗元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絕、寒絕、獨絕的藝術(shù)境界,表現(xiàn)了詩人拔流絕俗、孤傲高潔的品格。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tǒng)古詩教學模式,教學中教者著眼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小學生的好奇轉(zhuǎn)化為學習的興趣、轉(zhuǎn)化為求知的欲望,力求讓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抱有新鮮感、探究欲。
2.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guān)鍵。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握古詩的整體意境,進而品味出其中蘊含的獨特情感。
3.課后作業(yè)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而是在更廣闊的時空學語文、用語文,把生活看成是學習語文的大課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感受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拓寬知識面。
教學重點
體會《江雪》的音韻美及意境美。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導入,誘發(fā)情趣
不少同學可能都曾有過釣魚的經(jīng)歷,垂釣之風由來已久,有人以垂釣為業(yè),有人以垂釣為樂,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垂釣與眾不同,用的不是彎鉤而是直鉤,所謂“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正是由此而來,其實,姜太公釣魚,其志不在釣魚,而在功名。
一千多年前,我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也曾寫下了關(guān)于垂釣的著名詩篇,那他又在其中寄托了自己怎樣的情懷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這首古詩精品——《江雪》。
設計意圖:開課伊始,教者努力開發(fā)利用資源,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和閱讀期待,為進入文本作準備。
二、 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1.自讀古詩,完成自學要求:(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或聯(lián)系詩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解決。
2.反饋交流:
(1)誰來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一聽?
①指名讀,注意“徑”和“蓑笠翁”的讀音。
②齊讀。
(2)通過自學,你解決了哪些詞語呢?我們一起來交流。
①“千山、萬徑”都是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教者引導學生理解)
②聯(lián)系課件理解“蓑”“笠”“蓑笠翁”。
(3)剛才我們已經(jīng)初步讀懂了這首詩,接下來我們該做什么?(弄懂詩的意思)
①引導學生討論理解詩意的方法。(朗讀品悟法、串詞連句法、查字典、找資料……)
②我們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自己試著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A.學生試講,教師巡回傾聽。
B.集體交流詩意。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讀詩,自己逐字理解,自己意譯詩句,自己體會詩的意境。教師的職責僅僅在于指導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如何學,怎樣啟發(fā)點撥。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既要注意答案的正確與否,更要注意答案得來的思維過程。教者要追問其理解思路,以啟發(fā)其他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讓學生訓練的主線貫串始終。
三、 細讀古詩,體悟情感
1.江雪顧名思義就是江上雪景,詩人用了寥寥20個字就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頗有意境的山水畫,下面就讓我們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想象當時的畫面。(欣賞課文配樂朗讀)
2.誰來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隨機板畫,結(jié)合形象的畫面讓學生體會環(huán)境的寒冷、孤寂和漁翁的孤獨、堅強,從中學生獲得了真切的情感體驗。)
3.面對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交流。
4.是啊,老人一人獨釣寒江雪心情肯定孤獨寂寞,但又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堅強不屈,這正是詩人柳宗元的精神寫照,為什么這么說呢?(多媒體出示柳宗元生平簡介)
5.要更深地體會詩人的感情,就讓我們成為詩人柳宗元,時光倒流,來到那時那地,親身去感受一下。(出示此詩的Flash動畫欣賞)學生跟隨畫面吟誦。
6.正因為詩人有了這些坎坷經(jīng)歷,所以眼前的一景一物都勾起了他無盡的感慨,所以即興吟誦了這首詩。讓我們?nèi)w起立,齊讀古詩,感受詩人蘊藏其中的真摯感情。
設計意圖:古人早已認識到“詩無達詁”,也就是說沒有惟一正確的解釋。一首好詩,正因為它可以作多種理解,才讓人覺得回味無窮。同時,由于讀者的人生經(jīng)歷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對作品也會有不同的解釋。尊重多元解讀,又要重視價值取向,這是閱讀教學必須注意的兩個側(cè)面。在“這么冷的天,那個老翁為什么還在江上釣魚?”這個問題上,教者鼓勵學生提出多種假設,就是為了讓學生探討答案的多樣性。這種對作品的多元解讀,有利于學生從小就形成一種觀念:問題的答案不會只有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這對學生的人生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學生那么多的答案,教師不能簡單地全部肯定,而宜加以引導分辨。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才出示柳宗元的簡介,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詩人的經(jīng)歷來解讀文本,使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達到了新的深度。
四、 知識超市,延伸情感
1.同學們,詩人通過短短的四句詩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寒江獨釣圖,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的孤獨與堅強。其實我們學古詩目的有三點:一是為了了解祖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二是為了積累優(yōu)美豐富的語言;三是要學會正確運用,提高語言能力。下面讓我們來看這兩道題目。(多媒體出示)
拓展練習:
(1)山道上空曠無人,俱寂無聲,頗有一種:“_____”的感覺。
(2)雖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還是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詩句“_____,_____”不正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嗎?
2.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寫了一百四十余首詩,下面讓我們來看這一首:(多媒體出示)
入黃溪聞猿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
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1)你又是如何明白詩中蘊涵著凄涼、苦愁與悲傷呢?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體察作者的情感雜思。
(2)把體會到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設計意圖:知識超市的設置,結(jié)合語文特點,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以“課本為橋梁”構(gòu)建大語文體系,實現(xiàn)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縮短“大社會”與“小課堂”的距離?!疤旄呷硒B飛,海闊憑魚躍”,在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 指導書寫,布置作業(yè)
1.指導書寫字詞,描紅。
孤:這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右邊是“瓜”不是“爪”。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筆是橫折鉤。
徑:注意與“經(jīng)”字的區(qū)分。
釣:注意與“鉤”字的區(qū)分。
2.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在注重中年級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培養(yǎng)的時候,生字教學指導切不可忽視。當然,在課堂上,教者的指導不需面面俱到,但要有很強的針對性。
【教后感悟:優(yōu)秀的古詩文不僅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一筆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之所以延續(xù)數(shù)千年而不絕,正是因為它凝結(jié)著作者個人的魅力、氣質(zhì)、靈魂,是情感的真實流露。因此,在教學古詩時,除了讓學生理解詩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關(guān)注背后的人文因素,這樣,短短的幾十個字,才會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