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娟
近年來,我區(qū)棚室蔬菜發(fā)展速度快,面積大,經(jīng)濟效益高,主栽品種一直是春黃瓜和蕃茄,茄子栽培一直是露地生產(chǎn),但是早春季節(jié)茄子價格一直很高,且都是外運的。為此我區(qū)開始在大棚內(nèi)試種茄子,經(jīng)過試驗掌握了茄子在大棚內(nèi)生長的技術(shù)。
一、選良種、育早苗、育壯苗
選用優(yōu)良品種:齊雜茄二號,溫室點火時間在1月中旬左右,一周后開始播種,通常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苗令90天左右,定植時帶大蕾。
1、配制營養(yǎng)土:
1.1播種床的床土配比:選用前茬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肥沃大田土40%、腐熟有機肥或草炭土50%、腐熟大糞面10%、每立方米床土加磷酸二銨1kg,與床土混拌均勻。
1.2移苗床的床土配比:肥沃大田土50%、腐熟有機肥或草炭土30%、腐熟大糞面10%、細沙或細爐碴10%,每立方米床土加磷酸二銨1kg,與床土混勻后裝入營養(yǎng)缽中。
1.3營養(yǎng)缽分苗:床土混勻后裝入營養(yǎng)面積為8cm×8cm或10cm×10cm的塑料缽中。
2、種子消毒:先用清水漂去癟粒,然后將種子放入50—60℃熱水中不斷攪拌,直至30℃左右,然后靜置8—10h。
3、及時播種:平整播種床,然后澆足底水,以水外溢為度;然后均勻撒上種子,每25g種子播2—3m2;播種后覆蓋1-1.5cm厚的營養(yǎng)土。
4、苗期管理:大棚茄子育苗期正處于寒冷季節(jié),日光溫室外溫度比較低,要加強防寒保溫。地溫保持在18~22℃,最低不能低于15℃,溫度低易發(fā)生苗期病害。氣溫保持在24--28℃。為了提高溫度,溫室內(nèi)需增加地膜小拱棚、天幕等保溫設施。晚間蓋子膜,白天揭膜,充分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播種后30天左右,2片真葉展開以后即可分苗,將子苗移入營養(yǎng)缽內(nèi)。移苗時選擇晴天上午,移苗水應控制少澆,防止地溫下降,不利根系發(fā)育。地溫在15℃以下,移苗成活率低。定植前8--10天煉苗,以增強抗逆性,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夜間10--14℃。
二、提早扣棚、施足底肥
由于早春地溫低,促進提早化凍,定植前一個月扣棚烤地。因為茄子生長期需肥量很大,為了防止后期脫肥,扣棚前必須施足底肥,畝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5000~7500kg,磷酸二銨30kg,過磷酸鈣30kg和硫酸鉀15kg作底肥。
三、適時定植、地膜覆蓋、合理密植
4月中下旬定植,壟距55cm,株距28cm,畝保苗4300株左右。
先覆膜后定植,定植位置上將地膜割成十字形口,揭開十字口在膜后挖穴栽植,穴深按苗坨高矮決定。一般苗坨送入穴內(nèi),稍低于畦面1~2cm,然后澆定植水,水滲后封土,以埋過苗坨1cm為宜。
四、加強管理、適時采收
1、溫度管理:定植后促進提早緩苗,以增溫為主,白天溫度不超過32℃,夜間保持15℃以上,緩苗后溫度要低一些,白天保持28℃左右。開花結(jié)果期,白天棚溫不宜超過30℃,夜間保持在15℃左右,外界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晝夜通風,棚膜四周卷高1m以上,大棚變?yōu)樘炫餇睿瓤山禍赜挚煞烙辍?/p>
2、沾花:在花蕾發(fā)紫、含苞待放時用2.4-D20—25ml/kg水點花柄。氣溫高時點花應在早晨或傍晚處理,氣溫低時在中午前后進行,溫度高時濃度適當?shù)?,低時應略高。
3、整枝打杈:由于大棚生產(chǎn)通風、透光差,茄子生長又很旺盛,因此必須整枝打杈,當“對茄”座果后,把“門茄”以下分枝除去,“門茄”長至3—4cm時,摘除門茄以下老葉,當“四斗母茄”長至3—4cm時,摘去“對茄”以下老葉。大棚茄子只保留四個枝權(quán),也就是四面斗以上生長的枝杈全部打掉,這樣既增強通風、透光,又可保證一定的產(chǎn)量。
4、水肥管理:門茄開花以前控水蹲苗,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門茄瞪眼70%以上,澆水追肥,并順水畝施硫酸銨50kg。門茄收獲20%--30%以上時,水量不宜過大。進入盛果期,加強肥水管理,一般隔一周澆1次水,同時順水追1次肥。追肥要化肥與有機肥交替使用。施肥要選擇晴天進行。施肥后要多通風,防止“肥害”。在茄子的整個生育期共追肥三次,追肥總量為60kg。
5、防治病蟲害:大棚茄子主要蟲害是紅蜘蛛,藥劑防治有樂果、滅殺斃等;主要病害是灰霉病,藥劑防治有速克靈、灰霉一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