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英
有人說:把日子揉進生活里面過,就能隨意加調(diào)料,使原本單調(diào)無味的東西變得可口,變得誘人……我想,語文也是如此,既然一切都來源于生活,為何要凌駕于生活之上苦苦探求呢?何不彎下腰,走進生活,盡情體驗,盡情感知……?
拋開以往的教學模式,我走上一條現(xiàn)在似乎開始流行的小徑,將語文和生活緊密連接在一起。既然小說是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那么還是應該回歸溯本,把文字放到生活中,把情境設在現(xiàn)實里,讓學生自己體味,從而更好的拿捏作者的思緒心情。不應該生澀,乏味的硬嚼,那樣會不知其味反倒胃口。我的課輕松,隨意,大家沒有什么拘束,暢所欲言,大概還是和這點有關。下面就請隨意走進我的課堂吧:
1.情景模仿,逼真感人記得在講《孔雀東南飛》時候,恰臨七天長假,我便安排四個組分別將之排演成課本劇形式,要求四組最后進行PK。對于這樣一首漢樂府詩歌,以前通常是照本宣科,或者穿插角色分配進行朗讀。這一次,學生們開始似乎有些力不從心,可是結果卻出乎意料。每個組同學不僅準備充分,自備道具,還聲情并茂,將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模仿蘭芝織布的神情,催人淚下,對婆婆的惡毒刻畫投入得讓人只想去打她兩下……包括最后徇情時找出繩子從凳子一躍而下。那種動情,讓人仿佛回到了情景中,不禁對封建的禮教唾棄厭惡……記得,還有一組,刻畫的是現(xiàn)代版的。此組完全創(chuàng)新的將古今結合,按照流行歌曲的曲調(diào)加以詞唱出一幕絕境。這兩組風格窘異的表演,另人至今難以忘懷。從預習、排演、演出到最后的總結評比,大家似乎完全揣摩到文章的思想中心與重心,留下高中語文學習中難忘的一筆。
2.音畫再現(xiàn),流連忘返還有一次恰巧我的公開課是講《我有一個夢想》,課前下載了馬丁路德金的原聲演講。在放音過程中不少學生跟讀,似乎教室一下子被那種高亢的氣氛熏陶了。以至演講停止教室頓時無聲片刻,回不到狀態(tài),我打趣說道:“思緒留螢被他勾走了,那我再嘗試一下勾回來?!睔夥沼只氐交钴S態(tài),大家暢所欲言。針對種族歧視,針對人權……一系列問題此起彼伏,爭論不休。一直到下課鈴聲響都沒有停止,大家還要我放原聲。也許,那就是一種所謂的氣魄,我們是無法替代的。只有原聲更能表現(xiàn)其特色,慷慨激昂……回去讓大家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寫一篇文章,大家都很認真的抒寫了自己人生中的夢想,經(jīng)建議我們挑選了十篇最美的夢想貼在教室后面的板墻上,激勵大家,也在孕育著夢想之花能夠早日開放。
3.影視劇情,迫人感想遇上《祝?!?、《茶館》、《雷雨》……這些小說類的課文,我便找來很多碟片給大家看,在看過后的基礎上講課似乎真的輕松很多,但是難免也有缺陷。那種錯把語文課當影視欣賞課上的同學,我逐個幫助他們擺正思想,并要求他們回答問題。似乎,在劇情里多少與原著有了出入,大家反映不錯。較好把握了機會,利用了資源,收獲大概就在那一篇篇文字上躍然吧。感想頗深的,還為劇情流了眼淚,有的甚至開始喜歡用那一類文字情景再現(xiàn)。
原本是平淡的課,經(jīng)我一些小插曲,上的一點也不乏味。學生和我互動很好,經(jīng)常是針對一個問題或幾個方面大家展開討論,歷史背景下的,現(xiàn)實的,作者的,包括我們得到的。我發(fā)現(xiàn),自從我的語文課活了以后,大家平日活躍開朗多了。好多學生喜歡自編自導,還有一些學生寫部分劇情在周記給我分享。班級更像是一個大家庭了,又好象一個大劇團,大家緊密融合在一起,團結互助,共勉自強。
其實,我想鍛煉他們的就是那種實踐能力和感知力,語文本身就需要你親身經(jīng)歷體驗。就好象身邊的一草一木,你必須時刻關注,有足夠的感想才能措辭生動、逼真、唯美,更體現(xiàn)出真實的生活。多看,多學,多觀察,多積累……這是我經(jīng)常給他們說的幾點要求。過去了這么久,不知道畢業(yè)的學生在大學是否還會學習語文,但我敢說從我這里走出去的學生,有足夠的感悟能力。從徹底改變他們平日回答問題的“可能……大概……”之類言辭,為的就是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要說:“我認為……我看這個觀點是……”我想一點一滴的滲透生活,把日子揉進生活里過,真的可以幫助他們找到學校所學不到的,完全靠內(nèi)化的,不是嗎?
唯美的文字,飛揚的青春,在語文這片天空綻放異樣光芒。我的課,永遠不要是獨角戲,有學生,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