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武
摘要:博洛尼亞進程對俄羅斯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高等教育領域,也是俄羅斯參與全球化的一種形式影響到俄羅斯的國內利益和國際關系。俄羅斯面對博洛尼亞進程的挑戰(zhàn)提出了自己的策略。
關鍵詞:博洛尼亞進程;俄羅斯;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G551.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0961(2009)-0036-03
1999年俄羅斯加入博洛尼亞進程,2003年9月正式成為該組織的成員。博洛尼亞進程的重要目標是整合歐洲的高等教育資源,打通高等教育的體制,確定歐洲范圍內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框架,在2010年建立“歐洲高等教育區(qū)(European HigaerEducation Area)”。
俄羅斯加入博洛尼亞進程后,對俄羅斯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博洛尼亞進程是俄羅斯參與全球化的一種形式
博洛尼亞進程對俄羅斯的影響不僅局限在高等教育的領域,它也是俄羅斯參與全球化的多樣形式之一。在這一進程中,人才、思想和信息是跨越國界自由流動的。在俄羅斯,這種全球化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際學術、人員的流動促進知識的傳播和俄羅斯社會轉型
俄羅斯加入博洛尼亞進程的時間較歐盟國家晚,但是加入的動機與其他國家是相同的,即強調高等教育學歷資格互認,推動建立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總體框架及學分轉換體系,促進師生流動,同時也重視人作為普遍的數(shù)據(jù)載體的作用。在博洛尼亞進程中,根據(jù)有約束力的《里茲本公約》和其他文件,如《索邦宣言》和《博洛尼亞宣言》的規(guī)定,通過學生、教師、學術課程和教學標準以及教學方法的流動,實現(xiàn)信息的流動。學術流動、教育交流和教育標準化,是構成信息時代“人力互聯(lián)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計算機網絡傳遞的大量信息并行,構成信息全球化的重要的內容。“俄羅斯參與博洛尼亞進程的行為符合俄羅斯全體師生和高校的利益”,“俄羅斯領導人相信在社會轉型時期,教育是使當前和下一代適應新型社會的關鍵因素”。
(二)博洛尼亞進程作為一種新興的知識型經濟會縮短俄羅斯與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差距
在蘇聯(lián)時期,俄羅斯經濟對聯(lián)盟GDP的貢獻率是很高的。蘇聯(lián)解體以后,俄羅斯經濟進入低迷的時期,當時俄羅斯共有1萬億盧布的內債和1000億,美元的外債。在蘇聯(lián)強盛時期俄羅斯的GDP是美國的60%,蘇聯(lián)解體時是美國的10%,2000年是美國的2.66%,到2007年是美國的8.15%。俄羅斯能夠正視經濟落后的現(xiàn)實,并且充分認識到在當今世界,知識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能夠提供最高的投資回報率;國際學術流動和人員的流動,可以使知識固化到生產過程當中。俄羅斯把提升國力、縮小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作為本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訴求。經濟競爭力和經濟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對任何國家的要求都是相同的,俄羅斯同樣需要知識、創(chuàng)新和人才市場,以及在教育方面超過經濟增長的投資,博洛尼亞進程可以利用知識型經濟幫助俄羅斯彌補經濟嚴重落后這一差距。
(三)博洛尼亞進程會提升俄羅斯的“軟實力”
約瑟夫·奈教授提出“軟實力”的概念,以區(qū)分“硬實力”。國家權力的傳統(tǒng)類別是領土、自然資源和武裝部隊,即所謂的“硬實力”;“軟實力”是指有國家競爭力的經濟、有效管理、積極的外交和道義上的權威,有吸引力的國際形象,以及它的高質量的人的潛力。事實上,歐洲建立“高等教育區(qū)”,在整合高等教育資源方面,顯示了“軟實力”的優(yōu)越性。俄羅斯在歷史上過重依賴自己的地緣優(yōu)勢的“硬實力”,現(xiàn)在“東歐國家”的地緣意義已經不存在,許多國家被納入北約的體系內。目前,俄羅斯在處理同“近鄰”關系時一些政策的失誤,已證明其“軟實力”受到挑戰(zhàn),因此,博洛尼亞進程無疑會改變俄羅斯的“軟實力”,提高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成為運用最寶貴的國家資源——人的潛力的重要手段。
當然,博洛尼亞進程也對俄羅斯經濟、社會和文化等三個層面提出了挑戰(zhàn)。盡管政府、大學、教授和學生對博洛尼亞進程有不同評價,但它無疑是今天歐洲高等教育的工作環(huán)境,表明了歐洲的選擇,并顯示了它對未來的影響。博洛尼亞進程開始后,已具備足夠的發(fā)展動力,俄羅斯力圖適應博洛尼亞進程,并將選擇參與的方式和策略,就是要積極發(fā)展其政策并推動其進程,以確定俄羅斯在一個共同的歐洲教育市場上的位置或立場,努力采取攻勢,以確定自己的利益,評估參與的風險和成本,并制定規(guī)劃,采取行動。
二、博洛尼亞進程對俄羅斯利益的影響
(一)博洛尼亞進程對俄羅斯國內利益的影響
博洛尼亞進程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典型現(xiàn)象,它影響到俄羅斯的國內政策和外交政策,也深深地影響到社會、政治和經濟結構,影響到個人、社會和國家的利益。博洛尼亞進程條款中俄羅斯的利益是和俄羅斯面對的現(xiàn)代化進程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們包括:
1.高等教育改革旨在使俄羅斯高等教育符合信息時代及全球市場的標準和要求。
2.提高俄羅斯經濟的競爭力,實現(xiàn)經濟持續(xù)增長,擺脫出口對自然資源的依賴,使俄羅斯完成向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知識型經濟的轉型。
3.使俄羅斯轉入市場軌道,放松經濟和社會領域的管制,限制國家過多地影響市場,改變國家的家長制和寄生性的管理模式。
4.社會多元化,發(fā)展獨立的公共機構、民間社團和“第三部門”。
5.保護俄羅斯傳統(tǒng)高等教育中的民族文化和教育同一性。
6.培養(yǎng)能成為繼承俄羅斯遺產和文化特性及具備全球性的戰(zhàn)略眼光的新一代精英。
博洛尼亞進程中俄羅斯的利益也與經濟、社會和行政一攬子改革密切相關。博洛尼亞進程已直接影響到俄羅斯高等教育、勞動力市場、公共部門的改革,以及預算改革和行政改革。
(二)博洛尼亞進程對俄羅斯國際利益的影響
俄羅斯簽署的博洛尼亞進程的有關文件對俄羅斯對外關系的影響具體表現(xiàn)在:
1.加強與歐盟對話。俄羅斯與歐盟伙伴關系基于一種共有的歷史和文化歸屬感的文化淵源,在歐盟和俄羅斯之間發(fā)展科學、教育和人道主義交流將對它們之間的伙伴關系產生深刻的影響,歐洲教育作為博洛尼亞進程規(guī)范的共同的文化遺產,是俄羅斯和歐盟對話話題之_。俄羅斯高等教育適應博洛尼亞進程的行為規(guī)范和要求,可以是一個“統(tǒng)一學校”,此外,俄羅斯在更廣泛的體制內適應與歐盟的雙邊伙伴關系。博洛尼亞進程給俄羅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與歐盟對話,這是泛歐洲形式的社會對話,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歐盟與各國政府、跨國商業(yè)界和跨邊界學術團體的對話。俄羅斯可以和歐盟在政府官員、公民、非政府組織和社區(qū)多個層面實現(xiàn)與歐盟的互動。
2.博洛尼亞進程也影響到俄羅斯在全球的需求。加入博洛尼亞進程,高標準的教育、城市人口活力和古典俄羅斯民族文化知識分子的傳統(tǒng),會證明俄羅斯具有競爭優(yōu)勢,并具有國際層面意義。
換言之,博洛尼亞進程可以幫助俄羅斯把國家優(yōu)勢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并保障俄羅斯在國際勞動力市場占據(jù)一席之地,以擺脫資源供應的角色。
當俄羅斯在獨聯(lián)體及世界各地不需要證明自己“硬實力”時候,博洛尼亞進程能夠幫助其最大限度地利用“軟實力”。因此,俄羅斯高校可能會成為更加充滿希望的可靠基礎,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比導彈、領土或石油更有吸引力的國際形象。
三、在博洛尼亞進程中俄羅斯的抉擇
俄羅斯在博洛尼亞進程中面臨全球化與民族化(本土化)沖突的挑戰(zhàn)。一體化、同質化和標準化是共性的力量,在面對全球化挑戰(zhàn)時需要應對它與民族國家、文化團體之間的矛盾。這兩股力量的相互關系反映了俄羅斯與博洛尼亞進程的關系。一方面,博洛尼亞進程是全球化的一種形式,與俄羅斯利用各種機會達成全球遠景;另一方面,俄羅斯應該保留自己文化和教育的民族性。因此,應對全球化與民族化的沖突時,俄羅斯學者用“內部的應力”來描述俄羅斯的策略。這種策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一是在政策行動計劃中,它可能采取適應或反對的態(tài)度;二是在政策成果中,兩個視角的分析有內部和外部方面的表現(xiàn),這樣就會出現(xiàn)四種可能的結果:第一種是在內部,積極適應博洛尼亞進程,并可能會導致高等教育現(xiàn)代化和社會經濟改革的自由化。第二種是在外部領域以及歐盟與俄羅斯之間關系方面,積極適應博洛尼亞進程顯露出整合和協(xié)調作用,俄羅斯將能夠保留民族文化和教育的核心,在歐洲更廣泛地表現(xiàn)出自己的民族傳統(tǒng)。第三種與第二種正好相反。俄羅斯抵制和反對博洛尼亞進程可能會導致在國內現(xiàn)代化和改革的停滯,及擴大監(jiān)管與高等教育方面的官僚主義。第四種是在對外關系上,這可能導致孤立、保守與國家教育系統(tǒng)的封閉。因此俄羅斯的策略選擇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俄羅斯必須避免對外關系上的封閉、孤立和國內現(xiàn)代化改革的停滯不前;二是俄羅斯的選擇要實現(xiàn)國家現(xiàn)代化與國際關系的協(xié)調,俄羅斯將努力維護并保持自己的民族傳統(tǒng),保證俄羅斯學術流派和學術研究方法的完整性。
俄羅斯加入博洛尼亞進程后,主動進行改革,以適應歐洲高等教育區(qū)所確立的高等教育的標準。如在高等教育中,俄羅斯引入學士和碩士兩種學位;根據(jù)歐洲的統(tǒng)一標準控制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開發(fā)與其他博洛尼亞進程成員國的歐洲大學相兼容的課程;建立統(tǒng)一的學生品行評估機制;俄羅斯教育領域的立法依據(jù)與歐洲教育改革的需求相適應,引入統(tǒng)一的國家考試制度等。
俄羅斯和歐洲共同融入高等教育一體化進程中,不斷加強“軟實力”,擴大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使俄羅斯和歐盟的關系不僅僅停留在能源依賴國的關系上,為俄羅斯將來加入歐洲聯(lián)盟奠定了基礎。同時,實現(xiàn)本國和歐洲的共同利益,對有效利用歐洲的共同文化遺產——“歐洲教育”是有積極意義的,俄羅斯同樣也要在博洛尼亞進程中將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影響滲透到“歐洲教育”這個共同的文化遺產當中,在對策選擇中也要堅持維護民族傳統(tǒng)和在歐洲高等教育區(qū)中的平等伙伴地位。
但是,不可以把博洛尼亞進程中俄羅斯學術領域對策的選擇看做是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全部,更不是外交政策的實踐。俄羅斯面對歐盟和北約兩種政治勢力的感受和態(tài)度是不同的。美國一直注意未來它的兩個潛在對手俄羅斯和中國的動向,“力爭與中國和俄羅斯結成伙伴關系”。而俄羅斯在它的《俄聯(lián)邦2030年前武裝力量建設構想》中則認為美國在所有關鍵地區(qū)的軍事存在仍將對“整個軍事政治形勢的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認為美國仍然是俄羅斯的最大的敵人。事實上,俄羅斯所采取的一系列應對博洛尼亞進程挑戰(zhàn)的策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斷提升俄羅斯的“軟實力”,避免淪落到二三流國家的危險。
責任編輯:劉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