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丹
寫作,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不得不面臨這樣的窘境:學生對作文總是望而生畏。盡管我們時時對學生耳提面命:生活中處處充滿美,只要你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但是他們或是苦于找不到“令人滿意”、使人“耳目一新”的題材而愁眉不展,或是找不到恰當?shù)恼Z言表達而抓耳撓腮。寫作成為語文教學一塊很難啃下的“硬骨頭”,學生怕寫作文、不愿寫作文、寫不出好作文成為語文教師公認的事實。甚至于有些教師的作文教學完全成了應試的陣營。導演了諸如“萬能作文”“范文背誦”等怪現(xiàn)象。學生寫作文的“瓶頸”究竟在哪里?是學生的“木訥”、“基礎差”,還是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出了問題?帶著這種深深憂思,筆者在作文教學中有意降低作文門檻、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方面進行多種嘗試?,F(xiàn)將幾個難忘的課例呈現(xiàn)如下:
常規(guī)訓練·聯(lián)詞成段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運用文藝筆調,以生動傳神的語言。對綠色蟈蟈的描寫極盡生動感人之能事。因為生字生詞較多。需引導學生在感知詞義的基礎上扎實地掌握它們。怎么辦?是機械地抄寫、記詞義還是另覓良策?反復思考之后決定來個“聯(lián)詞成段”,讓他們將文中出現(xiàn)的典雅的書面語詞,遷移運用到寫作中去。于是我布置了如下的家庭作業(yè):
選用《綠色蟈蟈》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至少六個,寫一段200字左右的話。
詞:靜謐哀號狩獵喑啞篡奪意宰作響夜色蒼茫更勝一籌
第二天,學生上交的作業(yè)精彩紛呈:
范文一:夜色蒼茫,走在鄉(xiāng)間的路上,一下子感到了撩人的秋意,而四周又靜謐得可怕。忽然,隱隱約約聽到遠處連續(xù)不斷的意宰作響的聲音,一下子擾亂了沉寂的氛圍。而后。又傳來幾聲喑啞的哀鳴,帶著幾分驚慌失措。會不會又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悲劇上演呢?又會有開膛破肚的不堪入目和斷肢殘腿的結局吧!或許,現(xiàn)實就是這樣吧!沒有付出和努力,又怎么更勝一籌?或許,等待來的只是別人來篡奪你的位置!社會的腳步不斷地前進,我們更該發(fā)奮圖強,不斷進取!
范文二:我踏著一條小徑,獨自去尋訪離別多年的山水兄弟。剛走,心里就有些不安,我怕擾亂了這寧靜而安詳?shù)睦习貥湫菹?。偶一抬頭,看見山雀因為鷂子追殺,而發(fā)出一串串擾人心弦的哀鳴。山雀已被鷂子活活捉住。它毫不猶豫地咬著山雀。一滴滴鮮血滴落了下來,證實了它是一個空中劫掠者。
自此,我發(fā)現(xiàn)聯(lián)詞組段是由積累走向運用的一種重要的策略。如果將它作為寫作教學的一個“抓手”,不僅讓學生在表達內容與文體選擇方面有較大的自主空間,而且因為它在成文時需要定向聯(lián)想和想象的撮合,才能迅速地將若干個似乎并不相干的詞語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成為一段有情、有意、有序、甚至有趣的文字,所以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不斷理解課文的過程中,不斷投入自己的人生體驗,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詞語背后的豐富意義,使一個個冷冰冰的詞語鮮活起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是一種具有很強的游戲性質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極大地激發(fā)。所以在本學期的教學實踐中,我隔日布置“聯(lián)詞成段”常規(guī)作業(yè),意在感知課文、積累語言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及想象能力,給他們足夠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
隨筆練習·感謝那只被偷吃的面包
那日,我信步走進教室。一旁有學生圍上來“打探”。當?shù)弥@節(jié)課我們要進行“如何具體生動地描寫”的寫作訓練時,立即引來一片嘆息聲,沒辦法。誰讓他們對寫作文一向“感冒”呢?即便如此。教學還是按照我的設計進行著。首先通過兩組句子、片斷的比較,讓學生感受描寫在寫作中的重要性。然后。讓學生回顧人物描寫有哪些種類。并能舉出以前課文中的相應例子,學生有的當即翻書,有的沉思回憶。為接下來的交流回答作著準備。我的目光在教室逡巡。此時隱約傳來幾聲“?;堇螤俊甭曇?,天哪,毛舒存竟然遮著書、埋著頭在偷啃面包。真是膽大妄為。我下意識地想上前阻止,待我剛邁開腳步計上心來:這不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嗎?趁他還專心致志沉浸在面包的美味之中,我用手勢招呼同學注意觀察這一偷吃奇景。并用眼神提醒他們不要出聲。待他將最后一口面包塞進嘴里,鼓著腮幫抬起頭來時,全班哄堂大笑,他也驀然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眾人目光的焦點,臉“刷”一下紅了。此時,我開口了:“同學們,剛才我們欣賞了毛舒存的‘壯舉。今天的課堂訓練就以‘毛舒存吃面包為話題,可以描述剛才的所見,也可以結合平時的觀察所得,運用恰當?shù)娜宋锩鑼懛椒▽懸黄?,我們將請毛舒存作為裁判來評選今天課堂的最佳習作。用以感謝他的‘無意之舉為我們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學生激動了,他們的神情告訴我,他們對這一提議倍感興趣。因為毛舒存對面包的情有獨鐘,他的“掩耳盜鈴”和“狼吞虎咽”早已成為班級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他們閑暇之時經常將之傳為笑談。
教室沉靜下來,響起了沙沙的動筆聲。
孩子們的作品給我?guī)砹司薮蟮捏@喜,我甚至驚嘆于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纯窗伞D钱惒始姵实男∑危?/p>
語段一:他眉開眼笑地回到了座位,利索地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水,帶著一臉的滿足,嫻熟地撕開面包包裝袋,然后深吸一口氣,張開大嘴,狠狠咬了下去。待你再看時,一只面包只剩下一半了,而他那兩腮早已鼓得像只大青蛙。嘴里塞滿了面包的他還不安分,邊咀嚼邊在那兒哼哼著,班里一位高人說得果然不差,看毛舒存吃面包,你定能深切地感受1961年的大饑荒。
語段二:他低著頭,一手扶著展開的書,一手配合著嘴輕輕把面色包裝袋往下剝了剝,露出更多“內容”。突然他張開大口,猛地咬下去,手中的面包已經少了大半塊,這時還有四分之一的‘殘品。為了提高效率。降低風險,他索性把剩余的面包放在嘴前一按。統(tǒng)統(tǒng)塞進了嘴里,天吶,看著他此時的尊容,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蛇吞象的駭人景象,還是不看為妙!
當這些靈動的文字從學生筆端流出的時候。不光我被他們感動了,就連當事人也被感染了,他專注地傾聽著,精當?shù)攸c評著。全班同學興奮而愉悅地融入了文字營造的美妙場景之中。很難想象這節(jié)課的后半部分如果還是按照我原本預設的將“父親/母親的手”作為寫作話題是否能激發(fā)他們同樣高漲的興致,寫出如此美妙的作品。顯然,這節(jié)課并沒有進行“字詞句段篇”的教學,也沒有從語文的角度解釋文章作法,課堂所進行的,只是將現(xiàn)實生活原形夸張了、放大了、切割了、分析了。而學生卻能在這個過程中調集業(yè)已貯存于他們心中的所有語匯,寫出生動細膩的文章來,這難道還不足以引起我們對平日灌輸寫作法則和寫作理論的反思嗎?
活動實踐·球兒怎么觸
準備文學社的輔導課,借用了致力于研究
作文游戲活動的李白堅老師的一個教學構想來上課。上課時拿了四個籃球進教室,學生一個個瞪大了雙眼,作納悶狀:莫非老師來代體育課了?我故弄玄虛地投了個“炸彈”給他們:有一大型智力測驗題,即十幾個人一組,輪番用手指碰同一個籃球,用什么樣的辦法速度更快?學生沸騰了,我先讓他們驗證老師的“笨辦法”——擊鼓傳球,課堂氣氛萬分緊張,緊張刺激地傳過一輪后,我請他們將剛才的場面記錄下來。眼看這個方法不科學,效果不明顯,還是群策群力吧。他們建議將同學分成四大組。各找一個據(jù)點秘密協(xié)商、驗證演示。他們激烈地討論著、驗證著。那份投入與專注令人動容。到點了,一組組上來,將自己組精妙絕倫的妙點子進行演示。有的組上來競賽時。組織得井井有條,速度也快:有的組上來后“嘰哇”亂叫。課堂里洋溢著笑聲、贊嘆聲、唏噓聲。同學老師一起點評之后,就當堂寫起了“實驗報告”。當全班同學都聚精會神地寫這篇“實驗報告”的時候,我也曾悄悄問他們:“你們覺得寫這個東西累不累呢?”“不累!”他們說。一副仿佛我打擾了他們的模樣。我又問:“寫這樣的文章有興趣嗎?”一位同學回答:“這不是寫的‘實驗報告嗎?”言外之意,“實驗報告”和“文章”不是一回事。此刻,寫作的面目變得溫情脈脈了。是呀,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改變他們的心理來適應教師的課程,只有我們設法去把那些對他們有益的然而是比較枯燥的寫作課程轉換為有趣的、有吸引力的課程。何愁喚不起他們的寫作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個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課例,似乎解答了我一直以來困惑的某些東西,我的作文教學也從先前的“懵懂”。摸到了一定的門路,以聯(lián)詞成段、隨筆寫作等常規(guī)訓練為根基。輔之以兩周一次“邊玩邊寫”的游戲活動教學。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與日俱增。更重要的是,這番實踐的過程讓我確信。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其實并不是學生本身的過錯,而是我們這些為人師者總是“高高在上”,沒能在教學的內容與教學的方法上進行革新!試問:我們有必要把一節(jié)節(jié)作文指導課上得天花亂墜,給學生拓展得非常遼闊,非常厚重嗎?需要那么多的觀點,需要那么多的角度,需要那么多的材料嗎?長久以來我們板著一副嚴肅的面孔,教學生如何審題立意、如何謀局布篇,再給他們并不熟悉、并不感興趣,或是有些已經寫爛了的話題。你看。從小學到初中。學生的作文題似乎都限定在一個相似的框框里,什么我的爸爸、媽媽、朋友,感受人生。戰(zhàn)爭……寫作話題為什么不是學生耳濡目染、可以信手拈來的?我們在對其進行寫作訓練時為何不給他們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空間呢?事實是,我們的學生僅走出校門去燒烤了一回便被告知:請用800字以上的文字抒寫“親近自然”的所思所感:每天埋頭于緊張的學習之中卻不時被要求用獨到視野發(fā)現(xiàn)記錄城區(qū)發(fā)展二十年新景新貌,如此高不可攀的“拔高”能不讓學生望而生畏、不寒而栗嗎?
有人說:“寫作或者作文的基本驅動力是愛,是激越的感情,是火熱的生活,是對生活的悉心的感受,是不吐不快的煎熬,是無從宣泄的痛苦。倘使能夠告訴學生以愛。能激發(fā)學生以情感,能誘導學生以生活的體驗,那么,寫作的原始驅動機制也就形成了。”我們在引導學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先把重心降得低一些,先試著寫寫“毛舒存的面包”、“體育課歸來好熱,好渴”。介紹介紹“我們的教室”“我的小天地”。等他們感興趣了,樂于動筆了,再引導他們學會思考與抒發(fā),讓他們在水到渠成之間去自然而然地學會關注日月星辰、潮漲潮落、飄飛的柳絮、凋零的飛花,抒寫生命的感動。
請把作文的門檻兒降得低一些,再低一些,就讓這些天真爛漫、想象力豐富的孩子們,在動筆寫作的時候少一些心理負擔,多一些輕松愉悅吧!相信到那時,我們可以擲地有聲地說一聲:作文,想說愛你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