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燕 東野圣時
摘 要:閱讀是英語學習的主要任務和技能之一,課堂閱讀教學時間有限,大量課外閱讀有助于提高英語水平。英語專業(yè)二年級正是廣泛閱讀以擴大知識面和增加詞匯量的關鍵時期,又面臨全國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課外閱讀的作用尤為重要。通過對山東科技大學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外閱讀時間安排、閱讀材料的選擇以及對五項基本技能的關系的認識上均存在問題,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
關鍵詞: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 課外英語閱讀 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2-158-03
一、引言
許多國外語言學家如Krashen(1989)、Tang(1996)等研究發(fā)現(xiàn),大量閱讀,包括消遣性閱讀,對提高第二語言能力極有裨益。Krashen(1982,1985)的輸入假說認為,接觸大量有意義、有趣的或是相關的第二語言輸入材料是決定第二語言能力的關鍵因素。Harmer(2000)認為,好的閱讀材料為學生提供范例,有利于他們提高寫作能力;而且閱讀提供了學習詞匯、語法、遣詞造句等的機會,促進了語言習得。國內(nèi)語言學家趙世開(2002)認為,“學習母語時,口語是第一性的,在非目的語地區(qū)學習該外語時,書面語是第一性的”。他多次強調(diào)了書面材料在學習外語中的重要性,閱讀的作用毋庸置疑。
由于課堂閱讀教學時間的限制,課外閱讀在外語學習的環(huán)境下就顯得特別重要。要實現(xiàn)課外閱讀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首先要保證閱讀的量。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處于基礎學習階段的關鍵時期,面臨全國英語專業(yè)四級水平考試,他們的課外閱讀情況究竟如何呢?學生對閱讀的重要性是否認同?每周花多少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閱讀哪些材料?用什么方法閱讀?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對山東科技大學英語專業(yè)二年級108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了實際調(diào)查分析。
二、調(diào)查
1.調(diào)查對象。本次選取對象為山東科技大學英語專業(yè)二年級(2006級)的三個本科班108名學生,在一年級都經(jīng)過了基礎英語(1)和(2)的學習,現(xiàn)在處于基礎英語(3)的學習階段。以往考試證明,這些學生基本達到大綱要求的英語專業(yè)三級水平,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該組調(diào)查對象的特殊性在于多數(shù)同學開始著手準備第四學期的全國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因此,一部分課外時間用來備考,在此過程中接觸到各種閱讀材料,做了一定量的閱讀。
2.調(diào)查方法。本調(diào)查以問卷形式進行。問卷用中文寫成,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4)涉及基本情況,包括所在年級、本學期英語專業(yè)課門數(shù)、本學期英語專業(yè)課周學時總數(shù)、每周用于復習和完成課內(nèi)所留作業(yè)的時間;第二部分(#5-9)為自我評估,包括自評英語專業(yè)總體水平、自認為最強的技能、該項技能最強的主要原因、預計在將來的工作或?qū)W習中哪項技能可能用的最多、目前最希望在哪個技能上有所提高;第三部分(#10-18)有關課外閱讀情況,包括課外英語閱讀的時間、閱讀材料(多選)、閱讀目的(多選)、閱讀對提高英語總體水平的作用程度、閱讀對英語學習哪些方面有幫助(多選)、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么、采用什么閱讀方法等。問卷請任課教師在課前或課后發(fā)出,讓學生填寫并當即收回,然后對回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調(diào)查于2007年12月底和2008年1月初進行,共發(fā)出問卷108份,收回108份,經(jīng)檢查全部符合要求。
三、調(diào)查結(jié)果與分析
1.第一部分:基本情況。
#1所在年級:調(diào)查的108名學生全部是2006級(二年級)的英語專業(yè)學生。
#2和#3本學期英語專業(yè)課門數(shù)及課內(nèi)周總學時:本學期均修6門專業(yè)課,分別為基礎英語、視聽、閱讀、寫作、口語和英美概況。每周課內(nèi)共20學時。
#4每周用于復習和完成課內(nèi)所留作業(yè)的時間: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數(shù)據(jù)比較分散,52人(48.1%)回答10~14小時,24人(22.2%)回答22~25小時,8人(7.4%)回答7小時,另外分別有4人(各占3.7%)回答3小時和5小時。也就是說,平均每人每周用于復習和完成課內(nèi)所留作業(yè)的時間約為12~14小時,比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如王凌和何寧(2001)調(diào)查的南京大學文科學生(人周均3.74小時)多出近三倍,原因可能是本校專業(yè)教師為強化學生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和技能布置了較多課外作業(yè)。所以,學生平時的閱讀時間不是很充足,而更多的是利用周末時間進行閱讀。
2.第二部分:自我評估。
#5自評英語專業(yè)總體水平:認為自己英語水平較好的有4人(3.7%),認為自己英語水平差的有16人(14.8%),大部分學生(88人,占81.5%)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一般。可以說絕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作為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英語水平不高,需要進一步努力。
#6自認為最強的技能:在108名調(diào)查對象中,64名學生認為自己“讀”的能力最強(59.3%),24人(22.2%)認為自己“說”的能力最強,各有8人(各占7.4%)自認為聽和寫的能力最強,僅有4人(3.7%)自認為譯的能力最強??梢?,大部分英語專業(yè)學生仍以讀為最強的技能,主要是因為讀是他們最習慣的學習外語的方式;但因為自己是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專業(yè)課上與老師、同學交流只能用英語,又專門開設有英語口語課作為一門專業(yè)必修課,所以在這種環(huán)境下,有一部分學生得到相當?shù)腻憻挘J為自己說的能力最強;而聽、寫、譯相對于前兩者,成了他們最不自信的技能,主要原因一是二年級學生詞匯量尚小,二是沒有堅持練習。
#7這項技能最強的最主要原因:80人(74.1%)選擇“喜歡,愿意多花時間”,16人(14.8%)選擇“雖不喜歡,但被迫花很多時間”。無論喜歡還是不喜歡,認為花在該項技能上時間較多的學生占89%,說明學習時間與學習效果成正比。正如桂詩春教授(2003)所說,在外語學習中,“時間是個很強的因素”,“要培養(yǎng)的語言能力與學生所花的時間是成一定比例的”。選擇“其他原因”的共有12人,其中2人認為他們讀的能力最強是因為“基礎較扎實”,“較其他來說較簡單,有興趣”;7人認為自己說的能力最強的原因是“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英語能力,所以比較注重”,“語言應當學以致用,所以盡量多用英語與老師同學交流”等;2人選擇聽是因為“能夠每天聽英文歌曲”,“聽時喜歡猜測說者的意思,有利于理解聽力材料”;1人選擇寫是因為“老師較嚴格,布置作業(yè)及時”。
#8“你認為哪一項技能在將來的學習或工作中可能用的最多”:排在第一位的是“說”,有76人(70.4%)做此選擇;選擇“譯”的排在第二位,有20人(18.5%)選此;認為將來“讀”用的最多的有4人(3.7%);認為“聽”用的最多的有4人(3.7%)。說明大部分英語專業(yè)學生認為語言首先是用來“說”的,“說”得好才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另外,有很多專業(yè)學生認為學了外語,將來不可避免地會進行各種翻譯活動,所以不同于李瑞芳等(2004)調(diào)查的清華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讀”排在第二位),他們選擇“譯”作為第二重要的一項將來可能用到的技能。出乎筆者意料的是,學生們沒有意識到“讀”和“聽”是他們接受語言輸入的最基本的兩種途徑,將來的工作和學習中,還是會大量用到這兩種技能。
#9目前最希望在哪個技能上有所提高:對這個問題,56名學生(51.9%)回答是“說”,32名(29.6%)選擇“聽”,選擇“讀”和“譯”的各有8人(各占7.4%),選擇“寫”的有4人(3.7%)。回答“讀”的僅有8人,排倒數(shù)第二位。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認為他們讀的能力還可以,目前亟需提高的是說和聽的能力。這種選擇與他們在上題中認為將來“說”會用的最多的看法不無關系;另外,大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外語時,大都缺乏聽力訓練,因此,近1/3的學生覺得自己應該盡快提高聽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筆者通過考察二年級學生的閱讀考試成績,發(fā)現(xiàn)他們“讀”的能力并不像他們自認為的那么強,所謂的“還可以”主要是與其他幾項技能相對而言。
3.第三部分:課外英語閱讀情況。
#10“你每周花在專業(yè)課老師所布置的課外閱讀英文材料上的時間是多少?”對該問題的回答差異較大。40人(37%)回答4~6小時;24人(22.2%)回答3小時;20人(18.5%)回答2小時;12人(11.1%)回答7~9小時;8人(7.4%)回答10小時;4人(3.7%)花1小時。
由此可見,每人每周花在老師布置的課外閱讀上的時間平均為4~5小時(即平均每天30~40分鐘),遠遠少于花在復習和完成課內(nèi)所留作業(yè)(12~14小時)上的時間。據(jù)筆者了解,這個時期的課外閱讀作業(yè)以專業(yè)課老師發(fā)放的閱讀理解作業(yè)(尤其是與專業(yè)四級有關)和布置的每兩周一次的讀書報告為主。前者任務明確,學生基本都能按時完成;而后者則完成的不是很及時,很多學生覺得是因為沒有時間。而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學生們沒有養(yǎng)成抓緊時間和堅持閱讀的學習習慣,浪費了很多課余時間。
#11“除了完成專業(yè)教師所布置的作業(yè)外,你自己每周閱讀英文材料的時間是多少?”36人(33.3%)回答3小時;28人(25.9%)回答5小時;20人(18.5%)回答2小時;12人(11.1%)花7小時;8人(7.4%)花6小時;4人(3.7%)花10小時。
也就是說,每人每周自己閱讀英文材料的時間大約是4小時多一點,平均每人每天花半個多小時進行自由閱讀。加上前項老師布置的課外閱讀,平均每人每天總共閱讀時間大約是一個多小時。但這一個多小時的閱讀顯然是不連續(xù)的,一方面要完成老師布置的閱讀材料,一方面只花半小時時間去讀自己想讀的東西,很難做到每天堅持長時間連續(xù)閱讀。英語專業(yè)二年級,正是應該廣泛閱讀以擴大知識面和增加詞匯量的關鍵時期,每天這樣零星式的閱讀顯然是不夠的。沒有時間的保證,就沒有量和質(zhì)的保證,就難以達到國家要求的英語專業(yè)水平。
#12“你在課外閱讀的英文材料有哪些?(多項選擇)”學生選擇首選的是“報紙、雜志”,有96人,占88.9%;其次是“小說”,有68人,占63%;選備考資料和專業(yè)書籍的各有36人,各占33.3%。
選擇“報紙、雜志”的人最多,這與王凌和李瑞芳等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有相同之處,主要原因是21st Century,China Daily,English Weekly,English Salon等報紙和《瘋狂英語》(閱讀版)此類材料容易買到或借到,內(nèi)容也適合大學生,讀起來輕松有趣。此外,專業(yè)老師經(jīng)常會鼓勵學生讀些易懂的文學作品,所以有63%的學生平時看些如JaneEyre,Oliver Twist, Pride and Prejudice,Great Expectations的名小說和Bible Story這種小故事。
#13列舉1~2個所選英文閱讀材料的名稱:除了上題提到的若干種報紙、雜志和小說以外,學生使用最多的是與專業(yè)四級考試緊密相關的書籍和習題,比如:《十年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真題》、《快速通關英語專業(yè)四級閱讀》、《大學英語標準閱讀180篇》等。不難看出,該階段的學生學習依然主要是以應試為目的,而且動機強烈,不惜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相比之下,所閱讀的專業(yè)書籍基本上限于上課學的幾種課本,如:《英語閱讀》、《英美概況》、《文學選讀》等。學生們雖然看起來閱讀了各種各樣的英文書籍和資料,但聯(lián)系#11所統(tǒng)計的平均每人每天半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可以想見每天閱讀的量和質(zhì)。
#14選擇這些材料的目的(多項選擇):36人(33.3%)選擇“為了提高英語水平”;8人(7.4%)選擇“為了了解材料內(nèi)容”;68人(63%)選擇“兩者兼顧”;4人(3.7%)選擇“其他”,注明原因分別是“解悶”、“文學欣賞”、“通過專四考試”、“了解國外風情”、“喜歡”。
可見,如同李瑞芳等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英語水平或兩者兼而有之,只有極少數(shù)人是為了了解材料本身??梢哉f大多數(shù)學生還沒有看到學習的本質(zhì)和學習語言的,即許國璋教授(1999)所說,“光學幾句干巴巴的英語不行……不要總是把閱讀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閱讀首先是吸收知識,吸收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語言?!?/p>
#15課外英語閱讀對提高英語總體水平的作用:選擇“比較大”的有64人,占59.3%;認為很大的有24人,占22.2%;認為不太大的有20人,占18.5%。前兩類加起來說明超過80%的學生認同閱讀的重要性。
#16課外閱讀對英語學習哪些方面有幫助(多項選擇):前三個選項“擴大詞匯量”、“豐富知識”和“提高閱讀速度”的入選率都很高:選前兩項的各88人,各占81.5%,選“第三項的有68人,占63%;還有20人(18.5%)認為閱讀同時能提高其他技能??梢姡蟛糠謱W生認為閱讀本身既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學好外語的途徑。
#17目前課外英語閱讀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是“沒有時間”,有44人,占40.8%;其次是“沒有合適的材料”,有40人選擇此項,占37%;12人選擇沒興趣,占11.1%;12人選“其他”,占11.1%,注明原因有“情緒影響閱讀”、“圖書館有關方面的書籍太少”、“有時沒有耐性”、“不能長時間堅持”、“詞匯量不夠”等。
可以看出,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雖然不像理工科學生那樣忙于動手做試驗寫報告,但也有很多課程作業(yè)要完成,所以最大的問題也是沒有時間。#4所統(tǒng)計的“每周用于復習和完成課內(nèi)所留作業(yè)的時間”就能說明這一項占用了學生最大一部分的時間。也有些人不會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導致沒有時間讀書,比如很多學生反映自己每天都很忙,卻忙得沒有計劃,沒有重點。所以,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方法上需要引導。另外,在“閱讀材料”方面,低年級教師需要給學生具體的指導甚至指定,幫助他們選擇一些他們既能看懂又能借到或買到的材料。
#18是問卷的最后一題,目的是了解學生閱讀時采取的方法。選擇“邊讀邊做筆記”的有40人,占37%;選“一口氣讀完”的有28人,占26%;選“隨便翻翻”的有20人,占18.5%;選“邊讀邊查生詞”的有8人,占7.4%;另有12人選“其他”,占11.1%,注明的原因包括“用一周的時間讀完一本小說,只為了解大意”、“時間決定方法”、“不喜歡查字典,老是根據(jù)上下文猜”等。
學生對這一題的回答還是很能反映實際情況的,他們的閱讀方法多種多樣,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各有特點,學習風格也各不相同,而且每個人每次閱讀的時間、目的都不總是一樣,閱讀方法也就靈活多樣了。筆者認為,閱讀方法應適應個人的學習風格,服務于閱讀目的,同時還受到時間等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因此學生的這種情況是正常的。而且,有37%的學生能夠做到“邊讀邊做筆記”,說明英語專業(yè)學生閱讀的態(tài)度比較認真(可能與每兩周一次的讀書報告有關系),所以,定期給學生一定的閱讀任務有利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結(jié)束語
通過以上調(diào)查,我們對山東科技大學英語專業(yè)二年級的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偟膩碚f,大多數(shù)學生在自評英語專業(yè)總體水平一般的情況下,自認為閱讀能力相對最強;調(diào)查同時顯示,學生普遍承認課外閱讀對提高英語總體水平起著相當大的作用,應該多讀。他們提出閱讀最大的困難一是沒時間,二是沒有合適的材料,顯示了大學生課外英語閱讀普遍存在的困難,值得教師們深入思考。
調(diào)查還表明,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去復習和完成課內(nèi)所留作業(yè),課外閱讀顯然受影響。這提醒專業(yè)教師們雖然應該對學生嚴格要求,但并不是作業(yè)越多越好,作業(yè)量過大既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剝奪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時間,尤其是閱讀這種主要靠功夫培養(yǎng)的能力。學生需要在學習方法上得到引導,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語言的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除了教師傳授知識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依靠學習者自身的修煉,所以教師指導的重點之一就是教會學生加強課外時間使用的計劃性,鼓勵他們采取以項目為中心和以小組為中心的方式進行自主課外閱讀,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zhì)量;并定期對各小組設計相應的閱讀任務,起到檢查、督促的作用。
學生面對形形色色的書籍、材料往往無所適從,覺得沒有合適的材料。教師有責任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給予指導,可以把閱讀材料分成不同的種類或項目,讓學生從各自感興趣的材料開始,逐漸擴大閱讀材料的種類,如明星人物類、生活類、體育賽事類、文化類、時事新聞類、英文名著、科普類等,以豐富閱讀題材和擴大閱讀量,熟悉不同語域中的英語。學習“活的”語言,而不只是局限于課本上“死的”知識,這樣才能達到國家要求的英語專業(yè)水平。
最后一點需要明確的是,英語專業(yè)學生只有首先成為流暢讀者,才有可能成為流暢的聽、說、寫、譯者。
參考文獻:
1.Bound,D.Moving towards Autonomy[A].In Bound D(Ed.).Developing Student Autonomy[C].London:Kogan Page,1988
2.Krashen,S.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9,73:440-464
3.段自力.英語專業(yè)課外閱讀策略調(diào)查與后攝自主課外閱讀[J].外語界,2006(3)
4.李瑞芳,張英,程慕勝.清華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課外閱讀情況調(diào)查研究[J].外語界,2004(2)
5.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6.王凌,何寧.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情況調(diào)查與研究[J].外語界,2001(4)
7.許國璋.英語專家如是說[J].英語學習,1999(2)
8.趙世開.學習外語的漫長道路[J].外國語,2002(5)
(作者簡介:宋燕,山東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東野圣時,山東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山東青島 266510)(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