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學原理》是闡述會計學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專業(yè)基礎課,主要是為后續(xù)會計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本文針對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課堂教學等幾個方面的特點,對《會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會計學原理;課程特點;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教學程序與教學手段,對于一門課程的教學實施及其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會計專業(yè)課程不僅具有其特定的理論、方法與技術體系,而且有其職業(yè)特征,因此,會計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方法也應有其特性?!稌媽W原理》課程作為會計專業(yè)課程的入門課程,其教學方法的實施及其效果尤其顯得重要,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
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
在《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中,面對的是對本課程沒有一點認識的一群“盲生”,怎樣將他們引進“門”,直接影響到后續(xù)的相關專業(yè)課程內容的學習。而這門課程專業(yè)技術方法的內容對于初學者來說,“入門難”的問題表現得較為突出,如果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不是很強,出現的問題會更多。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首先要求學生學會這種專業(yè)技術方法,然后再分析、解釋“為什么”。如在講解“借貸記賬法”記賬原理的時候,就有學生問:“為什么‘借可以表示賬戶增加,又可以表示減少?”“為什么‘貸可以表示賬戶增加,又可以表示減少?”此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不厭其煩地明確回答:第一,用“借”和“貸”表示賬戶的增加或減少是會計技術方法中的一種規(guī)定;第二,“借”和“貸”表示賬戶的增加或減少不是盲目的、隨意的,是和賬戶的性質密切相關的;第三,要明確這種記賬方法的規(guī)定需要學生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結合常見業(yè)務的練習,對此部分的內容學生就會掌握。
增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趣味性
課堂氣氛對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產生較大的影響,當教師在“死氣沉沉”的課堂講課時,如同是在做一場沒有觀眾的表演,教師的教學情緒與教學思路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和限制,教學臨場發(fā)揮能力不能得到更好的展現。同樣,學生面對教師的夸夸其談,沒有融入到教師的教學情景中,必然會感覺到索然無味、昏昏欲睡,失去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在教師采取講授式講解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容易產生此種情況。
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如何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特性?需要教師采取一切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讓學生真正與教師的教學進度同步。對新課的導入,教師可以采取情景教學法,設置一個與學生有密切關系或者學生可能遇見的情景,以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將自己發(fā)現的方法說出來,最后教師集中大家的發(fā)言進行總結,概括出所要推出的知識要點。如在講解企業(yè)財產清查的盤存制度過程中設置一種情景:周末到了,家長要了解你一周資金使用情況,你如何計算出這一周來花了多少錢?還剩余多少?一部分學生就會迅速回答:很容易,周末回家將剩余的錢數一數就知道剩余多少了;一部分學生會有另一種回答:一星期內自己買的東西較少,每次用了多少錢我都記得,用總共可以用的錢減去買東西所花的錢,就知道還剩余多少了。此時,教師就要告訴學生,他們用的兩種方法就是會計上“實地盤存制”和“永續(xù)盤存制”的運用,這樣,學生會覺得會計專業(yè)知識離我們很近,在自己的身邊都存在,從而縮短了學生在情感上與課程知識的距離,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課堂發(fā)言和討論。
結合教學內容應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及提高教學質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學方法因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的不同而多種多樣。
圖解教學法在各種教學方法中,筆者認為,《會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如果較多地使用圖解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教學效果會更好。圖解教學法是教師在會計教學過程中,通過分析與歸納,將會計理論知識、會計業(yè)務處理方法以及會計工作的規(guī)范程序抽象概括為圖表形式,利用圖表進行會計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圖解教學法具有直觀形象、生動具體、系統(tǒng)全面的特點,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系統(tǒng)理解經濟業(yè)務的處理,從而增強學生在今后會計工作中的全面分析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運用圖解教學要求教師要鉆透教材,在全面把握教學內容與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歸納,合理設計。圖解教學法可以廣泛應用于《會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中。例如,在講授經濟業(yè)務的會計處理時,筆者經常應用“T”形賬戶圖反映會計處理的程序和方法;在講解錯賬更正方法時,可以應用圖表形式來表示各種更正方法的適用范圍,使學生很快就掌握出現錯賬的幾種情況和更正方法;在講解賬戶的各種分類問題時,通過對學生展示賬戶分類圖,可使學生的思路清晰明了,起到畫龍點睛、提綱挈領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就是教師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與理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會計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會計與理財的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會計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判斷分析能力。在《會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中也應盡可能地推行案例教學。在具體實施案例教學時應結合《會計學原理》課程的特點,并兼顧學生現有的理論水平和實際能力,選題要少而精,有一定的研究性。例如,在財產清查教學中,筆者會應用這樣一個案例:審計人員對甲企業(yè)財務審查時發(fā)現有一筆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3月24日第6號記賬憑證的處理為,借記待處理財產損益250000元,貸記原材料200000元,貸記其他應付款50000元,并進行損益轉銷處理。上述會計分錄可疑之處在于,甲企業(yè)是什么原因把50000元的材料損失記入“其他應付款”賬戶?審計人員對“其他應付款”明細賬進行審查,發(fā)現有一筆應付給乙裝飾公司的裝飾費用值得懷疑。審計人員實際查看了甲企業(yè)的廠長辦公室,從外觀上看是最近裝修的,但從賬簿、會計憑證中未發(fā)現有任何記錄。于是,審計人員找到乙裝飾公司經理詢問此事。據經理反映,他們?yōu)榧灼髽I(yè)裝修廠長辦公室不僅出了工,而且還購買了裝飾材料。根據案例資料,請學生判斷甲企業(yè)有哪些錯誤行為,應如何真實地記錄該項經濟業(yè)務。通過這樣的案例教學,使學生把會計理論、方法與會計法律制度聯系起來,開動腦筋思考、研究、討論問題,達到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教學內容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也在不斷改進,已有很大的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及教學效果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楊壽珩.加強會計實驗教學,培養(yǎng)符合教育目標的會計人才[J].會計之友,2005,(3).
[2]周瓊芳.基礎會計理論與實踐教學探討[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7).
[3]邵瑞慶.會計學原理[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莫錦笑(1967—),女,廣東東莞人,東莞南城職業(yè)中學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職會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