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方良
摘要: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和要求。在新課程背景下,從對實驗教學理念的認識、實驗教學資源的利用、實驗教學模式的選擇、實驗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方式的改變等方面,以案例形式分析實驗教學面臨的問題,并進行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新課程;實驗教學;問題;反思
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和要求。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這將使實驗教學成了學生探究學習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實現新課改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當前科學教材突出學生自主探究,以實驗活動為主線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實驗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我們發(fā)現,諸多學校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仍保持傳統教學現狀,在新課程背景下實驗教學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對實驗教學理念的認識
案例:這是一所普通中學科學實驗課上課情景,實驗室里儀器設備均準備穩(wěn)妥,學生人手一冊科學實驗活動冊,學生們安靜地坐在實驗桌旁,教師熱情奔放地講著今天的實驗該怎樣做,偶爾學生動了一下儀器,也被教師呵止,從實驗原理講起,一直到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然后教師給學生示范了一遍,快到半節(jié)課時教師才讓學生動一下,記錄一下實驗數據或實驗現象,一堂實驗課下來學生感受很不過癮,遠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與有趣。
案例分析:這種實驗純粹是為了知識的掌握和鞏固,為了技能的熟練和運用,為了驗證知識而進行實驗。教師心中沒有新課標意識,沒有把實驗教學與學生的發(fā)展聯系起來。學生并非參與實驗問題的提出,沒有從假設到設計、從實驗到得出結論的探究活動過程,也沒有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論證、評價。如果每次實驗只讓實驗淪為知識灌輸的附庸或點綴,忽視實驗中的探究功能,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積極性,這樣的實驗不利于學生發(fā)現和解決問題,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更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反思:新課標、新課程、新理念下的實驗教學,它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實事求是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為源動力,目的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實驗技能和掌握一些基本實驗技術,并親歷基本科學探究過程,培養(yǎng)探究意識,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如提出問題,形成假設的能力;設計方案,探究實踐的能力;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現象歸納總結的能力等,從而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二、對實驗教學資源的利用
案例:這是一所普通中學科學實驗室,實驗器材雖然擺放整齊、有序,但儀器設備陳舊不會,數量不足,種類偏少,對正常的實驗消耗和損壞物品補充不及時、不充足,大多數試劑還沒有按不同濃度配制好;一些標本、模型鎖在櫥柜里,成為擺設,學生只能看,不能動,實驗的使用率低;還有一些精密貴重儀器得不到定期保養(yǎng)維修,銹跡斑斑;一些組合組裝儀器配件不全,失去使用價值,使本來就不多的儀器更加殘廢。
案例分析:象這樣傳統的實驗室也只能為學生的驗證性實驗提供簡單平臺,很難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的環(huán)境,實驗藥品沒有可供選擇性,學生在實驗室內活動時間少,探究學習的機會更少,實驗室內的器材設備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其實實驗室的座位安排本身也不利于探究討論,總之,面對新課改,實驗室的建設還不能滿足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需要。
反思:為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實驗室建設應當關注對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支持,這就需要建立探究性實驗室,實驗室內設置多排櫥柜,放置常用器材和藥品,供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室座位可布置成“討論式”,幾人一組,共同圍著一張多邊形桌子,適應學生間交流與合作。要不斷加強和改進實驗裝備,添置與新教材配套的實驗器材,一方面需要對原有的儀器進行設計、改造,開發(fā)成新的實驗器材,另一方面到教具廠配備新的儀器設備,以適應探究性學習的需要,從而使實驗教學的資源得以充分的利用和開發(fā)。
三、對實驗教學模式的選擇
案例:在“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演示實驗中,教師一邊操作,一邊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過一會兒,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象發(fā)生?”然后請學生逐一回答觀察到的現象,教師板書結果。在這樣的實驗里,我們看不到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看到的只是教師的“指導性語言”。
案例分析:這種實驗模式還是基于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式,忽略了觀察實驗的整個過程,也即忽略了學習的過程,忽略了學生這一主體。甚至可以說是帶有應試教育的目的性,因為它幾乎是直接告訴了學生實驗的結果,這樣的學習有什么快樂可言呢?學生的成就感也只好停留于默寫一百分上,卻永遠不能說“我發(fā)現了……”這種模式過分偏重于驗證性,偏重于實驗的結果。
反思:新課標要求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科學探究機會,實驗內容分布在教材的“活動與探究”、“調查與研究”等欄目中;實驗形式上更加靈活,除課堂實驗活動外,還有許多課外實驗活動內容,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學生思維活動的參與。推崇新教材、新理念下探究式的實驗教學模式,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開放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一般有“猜想、實驗設計、實驗探究、分析結果”幾個部分。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都親自經歷,都有收獲,實驗不再是少數尖子生的專利。在教改的過程中,應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要,只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才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四、對實驗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
案例:這是一所普通中學科學實驗室儀器裝備情況,經費投入不足,教學儀器配備不到位,教學裝備勉強達教育部1類標準,可是目前教育規(guī)模不斷擴大,教育層次不斷提高,教育手段逐步實現現代化,學校僅有的經費只能維持教育現狀,這就制約了學校教學裝備檔次的提高,儀器分組不足,有時4人一組,只能一名學生做實驗,三名學生當旁觀者,實驗教學留于形式。
案例分析:受“應試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現行部分學校實驗教學存在不少問題,表現為輕實驗、重理論,回避難做的實驗;對實驗儀器的許多缺點熟視無睹,不去革新研制;甚至過分夸大在電腦上制作的課件,以此取代實驗操作;學生動手機會少,知識被動接受,為此盡快普及實驗教學,加快教學儀器的配備,推行微型實驗是一條確實可行的重要途徑。
反思:微型實驗是普及實驗教學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良好對策,(1)微型儀器與常規(guī)儀器互補,提高學校教學儀器的配備標準;(2)微型實驗與常規(guī)實驗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率;微型實驗是目前國內外普遍關注的實驗理論和方法,其突出貢獻表現有:節(jié)省實驗儀器和藥品經費,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率,縮短實驗教學時間,增大課堂教學密度,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茖W實驗微型化,為改革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