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峰
【摘要】隨著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我們語文教師對自己角色不斷有新的認識,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我們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
【關鍵詞】德育;閱讀;培養(yǎng)
Language teacher to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Li Yanfeng
【Abstract】Along with the language teachings development, our language teacher has the new understanding unceasingly to own role, no matter play any role, we are to improve students quality.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 Reading; Raise
在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是一種互動的關系。教師教書育人,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不僅學知識,更該學做人,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收獲到做人的意義,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師也會在教的過程中學會新的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因此,教師只有做好自己教書育人的角色,才能提高課堂的質量,然而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單純的傳授最基本的語文知識,不知道教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外還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學中體會品德的重要性。這應該是語文教師份內的工作,下面我僅談談我在教書的過程中一點小小的體會:
1 語文教師應在學生與教材之間把握好教書育人的尺度
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語文教師就不僅僅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學習教材最表面的知識點,而是應該在講授教材的同時傳遞給學生新鮮的并且他們會感興趣的知識。這樣做既會增加課堂的氣氛,也會增加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學生會提高自身的素質。那么,語文該怎樣通過教材引導學生呢?我僅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高一語文課本中有一篇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很多教師對這篇文章都有很深的印象。但很多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往往局限與教參中所列舉的一些內容,課文講得不是不透徹,但學生學過之后也就忘記了。我在講解這篇問章時除了完成本課的教學要求外,我還補充了其他內容,如:美國的種族歧視,美國現(xiàn)任國務卿賴斯的成功之路,我國在清朝末期受人歧視的種種情況,以及我們今天在國際上的地位。課后我還要求學生就個人體會寫一篇個人感受。當然這篇感受是從為了國家,為了他人,我該懷揣怎樣的夢想入手的。學完這一課后,我不敢說學生的境界有多提高,但從學生上課激昂的情緒以及課后交上來的感受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學生的認識已不僅僅停留在小我的境界了。
2 在課外閱讀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讀好書,更要做一名品德過硬的學生
教材的知識是有限的,課堂教學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識是無限的,隨著文明的發(fā)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學生光學教材是不行的,光從教材了解到距離他們有一段距離的德育教育也是不行的。身為語文教師,更有責任以及義務教會學生面對外界的種種誘惑,如何保護自己。讓學生知道看自己該看,學自己該學,做自己該做之事。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這更是一件有意義的工作。
首先,語文教師要做好打開學生閱讀視野大門的鑰匙這就要求就要求我們不能整天圍著課本轉,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走向課外學習。這就需要在講課中有意識的提醒,引導:培養(yǎng)閱讀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做一名不僅為自己更要為他人活著的人。如在一次做練習的時候,做到了鐵凝的一篇現(xiàn)代文閱讀《一千張?zhí)羌垺肺揖筒皇r機的提到她寫的《哦,香雪》課下馬上有學生跟我提出想看看原著。我將書給他看并要求他看完后談談看法,結果這名學生寫了一篇《我的讀書之路》,文中提到家人供他讀書的不容易。我們在閱讀課上一起欣賞了這位學生的文章。最后我說:“希望我們心懷感恩的心,不僅感謝我們的父母,也要感謝一切身邊的人。”現(xiàn)在有很多作家的作品不僅內涵豐富,而且激勵人前進,如池莉、畢淑敏等。我們在講課中都可以有意識的提到并建議學生去讀,這種做法對他們向上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都有好處。其次,學生面對外界的不利誘惑,他們不知也不會去判斷哪些有利于他們的成長,這就需要我們多指導,告訴他們那些雜志、書籍適合他們閱讀。我們班的學生在我的指導下看《讀者》、《青年文摘》、《視野》、《意林》等,我們看到好文章就要討論、分析,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又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更能讓學生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學到做人的道理。
語文教師做好學生課外閱讀工作,不僅對課堂教學有幫助,而且對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個促進,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語文教師的這項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
3 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教師更是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一面鏡子。對于封閉性管理的學校,學生幾乎無時無刻不和我們——教師打交道,這就需要身為教師的我們從一言一行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學生的這面鏡子。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十分強調教師以身作則的必要性,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一個教師要教育好一個學生,讓學生具有高尚的人格,那么,作為教師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我們就要通過課內課外的一言一行影響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內很自然的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比如:教師絕對不能在學生面前說話帶臟字,男教師更不能在學生面前抽煙,對于學校的各種公共財產教師要以身作則首先愛護,教師還可以從生活細節(jié)影響學生,勤關燈多教育學生節(jié)約等等。種種言傳身教的舉動好過對學生的無數(shù)次說教。
教師要做好學生行動的楷模,要讓學生信服你直至佩服你。教師更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首先是情感上要豐富而真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弊寣W生感受到老師身上獨特的情感特質,情感魅力,讓學生喜歡和你交往,以你的人生觀為榜樣,使學生從你那里受到熏陶,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風度。言的風度即指教師的語言要有感染力,用語言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熏陶學生。行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學生,做學生作為的表帥。在教師一步步用心的培育、感染之下,學生自然會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館。
隨著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我們語文教師對自己角色不斷有新的認識,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我們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所以,最后我呼吁我們的語文教師,別僅僅教給學生書本知識,我們更該放眼學生的整體素質,學生可以知識上有一些欠缺,但絕對不可以德育有缺憾,我們該做學生真正的領路人。
收稿日期:200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