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旦
[摘 要]情感態(tài)度作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主要組成內(nèi)容,對其的研究已引起教育界高度重視,而焦慮是影響學習者的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本文簡單陳述了焦慮、語言焦慮及其表現(xiàn)形式,提出了適度調(diào)整焦慮使其為中學外語教學服務的方法。
[關鍵詞]焦慮 語言焦慮 中學英語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實驗)》由五個方面組成,即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文化意識、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在此基礎上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術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中,作為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情感態(tài)度的作用應受到教師的重視。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實驗)》把情感態(tài)度定位于動機興趣、意志、合作精神、祖國意識、國際視野5個部分。在外語學習中,這五個部分都屬于有利于學習的積極情感因素。但同時存在著許多負面的、消極的因素,焦慮就是影響學習者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
一、焦慮及語言焦慮
焦慮是一種獨特的心理現(xiàn)象。Young認為焦慮是人類心理活動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和外在表現(xiàn)形式,是人們無法達到或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心理表現(xiàn)。Arnold把焦慮定義為:是個人由于預期目標不能達到,使得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失敗感和內(nèi)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緊張、恐懼的情緒狀態(tài)。Ellis認為焦慮是不合理的思想,焦慮情緒和個體失真的認知評價緊密相連。我們一般認為焦慮是指個體由于預期的目標不能達到或者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得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受失敗感和內(nèi)疚增加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tài)。
語言焦慮指學習者需要用外語進行表達時產(chǎn)生的恐懼和不安心理。Qxford明確指出: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語言焦慮對外語學習的影響都是第一位的。她還指出造成焦慮的原因有語言課程考試成績、水平測試成績、口頭和書面表達任務、語言學習中的自信心、自尊心等。
二、語言焦慮的類型和表現(xiàn)形式
Ellis將語言焦慮分為氣質(zhì)型(trait anxiety)、一次型(state anxiety )和情景型(situation-specific anxiety)三類。氣質(zhì)型焦慮是一種持久的焦慮傾向。一次型焦慮是某一刻產(chǎn)生的憂慮心情,是氣質(zhì)型和情景型焦慮結合的產(chǎn)物;情景型焦慮是由具體情景或事物激發(fā)出來的焦慮心情。
Scovel認為焦慮就其作用而言可分為兩大類:促進型(facilitating anxiety)和妨礙型(debilitating anxiety)。前者激發(fā)學生克服困難和焦慮的感覺;后者導致學生用逃避學習任務的方式來回避焦慮。
Horwits認為,語言焦慮分為:①交際焦慮,即在用目的語進行交際時,因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出現(xiàn)的焦慮。②消極的社會評價,即外語者在學習或使用外語時,因怕丟面子而表現(xiàn)出來的焦慮。③考試焦慮,即外語學習者在考試時所表現(xiàn)出的焦慮。
外語學習焦慮的一般外在癥狀有:手掌心出汗,腹部疼痛,心跳加速;其他的表現(xiàn)為:語音變調(diào);不能正常發(fā)生語言的語音和節(jié)奏;說不出話,沉默不語;逃課;回避社交;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不敢抬頭,盡量避免與老師目光接觸,等等。
三、焦慮與中學英語教學
焦慮與學習效率的關系呈到U形曲線,即中等程度的焦慮能使學生維護適度的緊張狀態(tài),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而過低或過高的焦慮對學習不利。過低的焦慮使學生缺乏緊張,對學習持無所謂態(tài)度,激發(fā)不起學習熱情。而過高的焦慮使學生的注意變得狹窄,注意的轉移力降低,容易使學生緊張慌亂、行為失常、思維混亂,極大地束縛學生的認知能力。那么,在外語教學中,怎樣才能有效地調(diào)整焦慮,使其服務于教學呢?
1.努力營造和諧、積極、舒暢的課堂氣氛。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自由表現(xiàn)出來的重要心理環(huán)境,而不良的課堂氣氛會對學生造成壓抑感和不安全感。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能思維敏捷,記憶增強,從而使得心理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在最大限度上得以發(fā)揮。綜合學者們的研究。和諧的課堂氣氛應具備以下特點:課堂關系的建立必須以課堂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可和支持為前題,而彼此接近、交流、合作等課堂活動能促進成員間的相互認可;團結、協(xié)作的課堂氣氛能促進語言學習者共同進步;教師的行為決定能否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有凝聚力的課堂能使參與者感到安全和有信心。
2.鼓勵表揚為主,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教師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脑u價,多加鼓勵,努力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會使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思想坦露在教師面前,誠懇接受教師的評價。
3.正確對待學生的語言錯誤,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降低英語學習焦慮。Oxford對課堂中師生交流形成和內(nèi)容的研究表明:嚴厲的糾錯和批評往往會使學習者焦慮不安。因此,對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課堂上教師應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盡量地讓學生明白自己所犯的語言錯誤并進行自糾,從而相信自己是能學習和學好英語的。
4.適度評價考試,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校應對考試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教師也應對考試成績做出適當?shù)脑u價,應多表揚學生進步,鼓勵學生正確面對考試成績,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5.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活動,盡量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課堂上教師應盡量組織師生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助活動,因為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增強了學習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學生感覺自己是群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時,就會產(chǎn)生有價值的東西。
總之,教師在外語教學中應高度重視“認識”和“情感”二個方面的統(tǒng)一,將學生視為有思想、有情感的獨立個體,嘗試多種渠道與形式來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適度調(diào)整焦慮,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完成自我完善的過程,最終達到自主學習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的目的。
參考文獻:
[1]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m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戴曼純.情感因素及其界定——讀J.Arnold編《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因素》[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李銀倉.論外語教學的情感目標[J].外語教學,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