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09)12—0152—01
語文教學關系到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關系到祖國文字的理解與運用。所以說語文教學尤其重要。至《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推出,給現(xiàn)行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活力,帶來的生機,也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新理念的實施與體現(xiàn)不是在教材的本身而是在教師的自身。本文就如何追求真實、本位的語文教學,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1追求真實課堂,以學定教
新課標理念——“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學生有選擇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等權利?!边@一理念意味著教師的教學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并且追求真實的課堂。
我們曾經(jīng)對“教學目標明確”、“提問精要恰當”、“滲透學法指導”等孜孜以求;曾經(jīng)對一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天衣無縫、一帆風順的課給予熱烈的掌聲;曾經(jīng)對一節(jié)課教師講完結束語正好響起下課的鈴聲而贊不絕口。的確,這樣的語文課讓聽者感到很精彩、很“完美”。但深究下去,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精彩”“完美”的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遺失,它使課堂失去了生命。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常常不懂裝懂、懂裝不懂;常常答非所問,辭不達意;常常不說自己想說的話,盡說老師想要的話,提出的不是“真問題”,而是“假問題”。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關注的不是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得怎樣,而是自己要怎樣完成教學“預設”。是的,我們要追求完美。但我們更要追求教學的本真——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和需求。教師要“忘我”地為學生服務,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教學宗旨。所以,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課堂教學應力求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教”。例如,筆者曾聽過《倔強的小紅軍》一文教學中有這樣的片段:老師自己沒有設計問題,而是把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她根據(jù)學生在對課外有關資料及課文的閱讀中獲得體會,誘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再輔導學生歸納,提煉出了更有價值的問題(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陳賡全明白了什么?)然后讓學生進一步去品讀課文,合作探究,實現(xiàn)個性化的閱讀。整堂課教師把握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學習。其效果學生情緒高漲,教師輕松自如,聽課者人人稱道。課例告訴了我們:現(xiàn)行的語文教學都應該“以學定教”充分理解、尊重、寬容學生,從根本上為學服務。俗話說:“鳥在林間自會啼”,只要我們語文教師不忘新課標的理念追求本真,忘我地為學生服務,讓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的森林,那么“鳥兒”自然會引吭高歌,課堂自然會呈現(xiàn)出天高任鳥飛的局面。
2強調(diào)語文本位,夯實雙基
新課標理念——“語文素養(yǎng)以語文能力(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品德、行為態(tài)度、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庇纱丝梢?,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先。因此,語文教學要堅守語文本位,加強“雙基”(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訓練。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墒?,有些語文教師為了追求新穎、活躍,有特點,有創(chuàng)新的課常只重視形式多樣,給人熱熱鬧鬧、花姿招展的感覺,把字詞教學的落實,文章結構的把握,表達方法的揣摩等拋之腦后。雙基訓練即使有也是“蜻蜓點水”匆匆而過。這樣自然造成語文本位的失落。為了能真正落實新課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教師一定要堅守語文本位,扎實地進行“雙基”訓練。筆者借鑒一些教學案例談談新課標指導下的語文課將如何進行“雙基”教學。
語文教學強調(diào)“雙基”。訓練,并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要求與閱讀教學和諧共生。相互交融,讓閱讀過程成為訓練的有益載體,讓訓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例如:一位教師在對《世紀寶鼎》進行教學時,他在學生認真讀文,了解世紀寶鼎的外形結構、象征意義、歷史價值后,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同學們,你們已了解了世紀寶鼎。假如讓你代表中國向聯(lián)合國贈送這一世紀寶鼎。你會怎樣介紹?
(全班學生認真讀課文,積極準備。)
師:下面請同學自告奮勇介紹世紀寶鼎。
(幾名學生相繼上臺表演介紹世紀寶鼎。)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十分巧妙。它不僅使訓練融于閱讀之中,而且增強了訓練的趣味性。更值得稱道的是,老師的這一設計。既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語言材料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贈送物品的口語交際訓練,又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了理解、表達、交際的訓練一體化。
3提倡人文教育,隨文滲透
新課標理念——“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這一理念強調(diào)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捕捉文本中的人文資源,做到教書育人。的確,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人文內(nèi)容,是教育人的極好素材。例如語文課中有著數(shù)不清的人物,即有智慧的人,有愚昧的人,有偉大的人,有渺小的人。有勇敢的人,有膽小的人等等。有了這些“人”的存在,導致了語文教育要有“認識人”的任務。就在學生認識人的過程恰恰能夠?qū)W生言行、品格、人性等方面進行陶冶、感染或借鑒,從而幫助學生塑造出一個真實的我。又因為文章不是無情物。文章有情,人更有情。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滲透了作者真摯而濃厚的情感;如《梅花魂》表達了主人公深深的愛國之情;《荔枝》體現(xiàn)了母子間濃濃的親情;《桂林山水》抒發(fā)作者對祖國山河贊美之情;《圓明園的毀滅》流露了對侵略者憤怒之情等等。教師就可利用不同的文本引導學生“披文人情”,理解課文蘊涵著的情愫,領悟課文所表達的豐富的情感。這樣每位學生心靈得到熏染,思想得到凈化,情感得到升華,最終使之做生活的有情人??傊?,“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只要教師充滿愛心,就能充分體現(xiàn)語文教育的特點,培養(yǎng)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理念灌注實踐、引導實踐;實踐檢驗理念、孕育理念。我相信,課標理念一定會像一汪活水,源源不斷流入每一節(jié)語文課中,也一定會似一股甘甜的清泉滋潤著每一位教師、學生的心田。追求真實、本位的語文課堂教學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