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必剛
摘要:小組活動是組織外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通過合理設(shè)計活動主題,靈活采用信息輪流交換型和信息自由提供型任務形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其在有意義的語言交流活動和不斷的交互修正中有效地習得語言。
關(guān)鍵詞:小組活動任務交互修正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09)12—0051—02
在外語課堂中組織學生參與各種類型的語言交際活動是促進語言習得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小組活動(group work)能減輕學習者在參加語言交際活動中可能產(chǎn)生的焦慮心理,使他們表現(xiàn)出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小組活動也能使學習者個體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練習使用目的語。小組活動常以通過完成某種任務的形式來進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活動參與者之間的交際處于一種互動的狀態(tài),學習者在交際過程中產(chǎn)生的交互修正能大大增加語言習得的可能性。
1小組活動的理論依據(jù)
根據(jù)克拉申(Krashen)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學會外語主要是靠自然習得。其途徑是在最小或沒有心理障礙的情況下,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輸入量。輸入與習得相關(guān),而不是與學習相關(guān),只要輸入量大于學生目前的語言能力。而情感過濾又低,學生就會自然學會語言。假如習得者目前的語言能力用i表示,能促使習得的就是i+l的輸入,語言輸入只有稍高于i,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由此說來語言習得的關(guān)鍵是足夠的可理解的輸入。但克拉申的“輸入假設(shè)”(In-put Hypothesisl過分地強調(diào)輸入的作用而忽視了“輸出”的作用,學習者如果只接受語言輸入,而沒有語言輸出便不能保證對語言做出正確的假設(shè)。
20世紀90年代中。Swain和Lapkin提出了“輸出”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作用?!拜敵觥痹诘诙Z言習得中起著以下四個方面的作用:(1)Noticing gaps(通過引起學習者知識溝的注意);(2)Hypothesis Testing(檢驗語言假設(shè)的正確性);(3)Talking about Language:the metalinguistic function(用語言解釋語言);(4)Enhancing flueney(提高流利程度)。
朗(Long,M)從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出發(fā),在克拉申“輸入假設(shè)”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交際的雙方為了交際順利進行而相互協(xié)同,從而初步發(fā)展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模式一交互修正理論。該理論分析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語言形式找到了理論依據(jù)。朗認為??衫斫獾恼Z言輸入能夠產(chǎn)生對可能出現(xiàn)的理解問題進行交互修正。在交互的過程中引起對語言形式的注意?!敖换バ拚睘榈诙Z言習得提供了必要的、充分的條件。
語言輸入與輸出及交互修正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語言的輸入主要通過聽和讀來實現(xiàn);語言輸出主要通過說和寫來實現(xiàn)。因此,只有營造大量語言輸入和輸出機會的環(huán)境。才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使用目的語進行有意義交際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
2小組活動的主要形式
2.1角色扮演(Role Play)
角色扮演可以訓練學生靈活地進行英語交際,有助于學生認識自身的基本價值。例如給小組中的兩個成員布置一項任務,由學生A扮演雇主,學生B扮演雇員,讓A面試B,看其是否適合于干這項工作。
2.2戲劇表演(Drama)
戲劇表演就是對課文中的角色重新進行設(shè)計、包裝。讓小組成員扮演文中的各種角色,在班上進行演出。這對語言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個體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同時滿足他們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
2.3采訪(Interview)
采訪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它不僅適合于二人對子。也適合于小組互動。進行采訪活動時,必須先確定好內(nèi)容。編擬好采訪提綱,準備應答材料和一些簡單的道具,讓學生進行模擬演練,然后讓小組成員在班上進行表演。
2.4“腦風暴”(又叫“集思廣益”,Brainstorming)
“腦風暴”的目的是啟動學生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地發(fā)揮出來。“腦風暴”常常在學生準備閱讀一篇文章、討論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或就某一標題進行寫作前進行。
2.5鋸曲線(Jigsaw)
鋸曲線活動是指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獲得一些資料信息,然后回到小組中,把每個人的信息組合起來完成某項任務。例如在一個4人小組中,每一個組員都得到了一張具有不同信息資料的申請表,學生們通過相互提問,最終完成申請表中所有信息的填空。在Jigsaw小組活動中學生可以實現(xiàn)信息交流,達到相互補充,激活思維的目的。
2.6辯論(Debate)
教師就所學的內(nèi)容確定辯論題,讓學生運用所學課文知識和相關(guān)知識陳述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這樣既達到在情境中學習語言的目的,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
2.7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
解決問題小組互動活動主要是強調(diào)整個小組對某一特殊問題的解決能力,它可以具有或不具有鋸曲線活動的特征。學生要解決的問題可以是十分簡單的,也可以是相當復雜的。問題解決小組互動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義的認知挑戰(zhàn)上,而不是過度地注意語法或語音形式。
3小組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
3.1選擇適當?shù)娜蝿疹愋?/p>
有關(guān)交互的研究證明,在小組活動中,任務類型是影響交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Doughty & Pica(1986)在研究中把任務劃分為兩類:信息輪流交換型(required information exchange task)和信息自由提供型(Optional information exchange task)。前者要求每位參與者必須把自己所擁有的、別人不知道的信息提供出來;只有大家都把信息輪流交換,才能完成任務。而后者則不然。參與者擁有的信息量是相同的,是否提供信息由活動參與者個體決定,參與者的信息并不是完成任務所必需的條件。研究表明,信息輪流交換型任務不僅給每個參與者提供了均等的機會,使得大部分參與者,包括平時沉默或害羞的同學都能積極、活躍地參與,而且這類活動能使活動參與者產(chǎn)生大量有利于第二語言習得的交互修正。
3.2活動的主題應切合學生的實際
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課堂活動一方面要遵循有利于語言學習的原則。即主要以語言活動為主:另一方面。這些活動本身要符合學習者不同階段的心理、生理、認知等方面的特點,使他們在愉快、放松、自然、有效的語言環(huán)境和交往中學習語言。同時,任務應是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經(jīng)歷和實際,或與學生的需求有某種聯(lián)系。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他們積極地、主動地參與活動,產(chǎn)生更多的交互修正。
3.3監(jiān)控任務
教師在小組互動教學中不僅應是小組活動和任務的設(shè)計者和組織者,而且還應是活動的引導者、鼓動者和信息源。為了完成好這個角色,教師在一開始進行小組活動時,就要讓學生了解小組活動的意義和如何參與,以增強他們課堂活動的參與意識。教師隨時都要給他們提供幫助,必要時可以給出一些建議。但必須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互動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在各小組間進行巡視,了解各小組活動的進展情況并給與必要的指導。
3.4匯報陳述
一旦小組互動活動完成,應在全班進行匯報陳述。這類全班性的活動可以給每一個小組提供一次了解各組在完成教學任務中的共同點和差異性的機會,教師也能從學生的匯報陳述中獲得許多反饋意見。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對剛完成的小組活動進行及時的點評。點評時一要注意多表揚,多肯定,讓學生參與的興趣更加濃厚;二要委婉地指出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使以后的學生小組互動活動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組活動能減輕學習者在參與語言交際活動中可能產(chǎn)生的焦慮心理,使他們表現(xiàn)出更強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小組活動也能使學習者個體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練習使用目的語。學生通過小組活動這個形式來完成某一任務。催化了學生頗有意義的語言運用,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生語言習得、內(nèi)化的支持環(huán)境。由于任務式活動的目標不是獲得現(xiàn)成的結(jié)論,而是一種主動的、探究式的認知體驗,因此其有利于增強學生之間的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原信息的反饋。小組互動教學以小組為基礎(chǔ),需要小組成員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任務,這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