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偉
音樂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設計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紐帶和橋梁,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引導者與促進者,負有主導音樂教學的任務。學生作為音樂學習的主體,同教師應是一種合作與交流的關系,并非被動的受教者。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夠相互尊重、理解與信任,才能積極合作,有效溝通,教學相長,分享成功。我在新課程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過程中感受頗深。
在七年級13冊第一單元《七子之歌》的教學中,我特別注意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更新,要想在歌曲《七子之歌——澳門》的教學中有新的突破,必須找到新的切入點,很好地導入,給學生互動;配合多媒體課件讓他們有全新感覺,轉變角色,讓學生有一種美的感受,這樣才能走出舊的教學模式。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方法導入:“同學們,能不能幫我認一認這是什么?”學生一聽我這樣說,注意力一下子全集中過來,真的準備幫我忙。我一邊說一邊播放預先準備好的課件一——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旗。
“這個誰不知道!”有的學生驕傲地說?!斑@不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嘛!難道老師不知道嗎?”很多學生在小聲嘀咕。學生中肯定有人在想:老師也有不懂的時候!當然,這正是我所希望的,這樣會讓他們覺得學習并不困難,而且知道日常學習和生活積累息息相關。
“老師好像在哪本書里看到過這面旗?!蔽医又f。這時,學生紛紛舉起音樂書?!斑@兒不是嗎?”“就在第一課里面嘛?!薄澳敲丛僬埻瑢W們幫老師想想,這面旗有哪些含義?”教室里安靜了片刻又開始熱鬧了,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有位同學完整地說出來了,并獲得了熱烈的掌聲鼓勵。同學們能積極參與討論,主動、自主地學習,我們的教學過程就算達標了。
“第一課《七子之歌——澳門》你們知道‘七子是哪‘七子嗎?”“當然知道!澳門、香港、臺灣、威海、廣州、九龍、旅順。”聽到這兒,我又繼續(xù)播放課件,找到“七子”的地理位置,這樣的教學沒有呆板的說教,卻能自然巧妙地寓思想教育于音樂教育之中。我相信,當學生在地圖上找到“七子”的地理位置時,一種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就會從他們內心深處油然而生!“老師,我們唱一下嘛?!苯K于有學生提議演唱歌曲了?!昂冒。銈兿嚷犚槐?,并體會澳門盼望回歸的心情?!蔽医又シ鸥枨!巴瑢W們,哪一些歌詞最打動你呢?”“靈魂,300年來……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母親?!蓖瑢W們紛紛發(fā)言。
“同學們,我知道你們都會唱這首歌,唱給老師聽聽!”這時,他們和著伴奏得意地唱起來……唱到第九小節(jié)即第一段反復處,我突然停下來:“老師彈到哪里了?”“接下來,我該彈哪里了?”我盡量讓學生覺得是在幫助老師,其實是老師在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因為知識點就在問題里面?!澳侨倌陙怼薄安?,應該又從頭唱‘你可知Macau……”聽到學生正確的回答,我立刻肯定:“我聽見一個同學說對了。是的,應該再唱‘你可知Macau處。那么,這是為什么呢?”“一、有反復符號;二、第三音句重復,形成了本樂段的一個小高潮,仿佛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正對思念中的母親真誠傾訴?!薄皩Γ昧?!把作用都說了?!庇猛瑯拥姆椒ㄎ覀冞€復習了簡譜中全音符、符點二分音符、符點四分音符、休止符以及切分音等知識。這樣學生對整個樂譜就比較熟悉了,演唱起來更加準確自如。接下來,我們對歌曲進行演唱處理。例如,歌曲中多次出現(xiàn)“母親”一詞,這實際上是在表達對母親的眷戀之情,用旋律的發(fā)展、變化來襯托出對母親的情感。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對母親的內心情感的親身體驗來體味這發(fā)自內心的呼喚,再結合歌曲意境,想象那種離別祖國母親的感情。然后,老師用圖形譜來“畫”出這些情緒:,并通過分析,讓學生知道這些曲線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樂句的“母親”處在不同的旋律線,以及歌唱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不同運用。圖形譜能包含如此豐富的內容,學生自然特別感興趣,紛紛動手畫起來并互相比較,起到了幫助分析歌曲、處理歌曲的作用。
最后,我在小結時,著重強調了新型的教學過程是怎樣體現(xiàn)師生互動及新型師生關系的,同時又充分肯定了同學們在新教材教學過程中的表現(xiàn)。課后,同學們對我說:“這樣的音樂課生動活潑,學起知識來一點也不枯燥,覺得好像不是在上課,師生之間像朋友一樣平等地交流。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鞏固、學習和運用知識,記憶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并形成能力?!蔽乙哺嬖V他們,音樂課就是這樣,讓大家在調節(jié)大腦的同時得到藝術的享受和熏陶,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音樂素質。而且我們這種新的教學方法,真正使全體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樣,即使不通過考試也同樣體驗了同學們的知識水平,這是《新課程評價標準》的一個生動而具體的體現(xiàn)。
通過新教材的教學,我深深地認識到:要求學生創(chuàng)新,老師首先應該創(chuàng)新,改變角色改變教學方式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