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鷗鳴
美術是造型藝術,美術通過其變化萬千、多姿多彩的形狀、色澤來使人們感受美。美術作為人類一切藝術活動中最直接的視覺形式,對社會以及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美術的感染力是通過視覺得以傳達,而視覺是人類獲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相對語言、文字和其他相對抽象的信息傳遞方式來說,美術這種通過對視覺形象最直接手段來表現的方式,無疑是最適合抽象性思維還在成長的兒童獲得和傳遞信息。兒童不同于成人,其對抽象的概念并沒有太多的認識,尤其是對語言、數字的學習還依賴于形象的輔助。而美術則依托于其生動的形象、絢麗多彩的色彩,使兒童在進行美術作品的欣賞、表現時,必然會較為仔細地觀察事物的外形、狀態(tài)、色彩,較準確把握事物的特征,為此,美術教育從而能幫助兒童更直觀、更準確地觀察事物,并且能鍛煉兒童從具象的事物到抽象事物的特征的認識能力。
兒童作為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習階段,其在很多方面都遜于成年人,尤其是在審美方面。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是沒有復雜的美的概念的,只有通過后天的學習和體驗,潛移默化的美術陶冶過程中才能形成美的意識。一般來說,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民族和社會狀態(tài)下,在美的標準上是有差異的,同時,在一定歷史階段、民族或社會范圍內,美的標準卻又有一個大致的標準。這個標準之所以得以統(tǒng)一,應當來源于其同一的背景,但是,同樣狀態(tài)下的審美教育無疑也是形成這個標準的原因。缺乏恰當的藝術教育體系,無疑會對整個社會的美的取向發(fā)生混亂。在美的觀念新舊交替狀態(tài)的現在,一個完善的美術教育體系尤其重要。對兒童的美術教育,就是這個藝術教育體系中重要的一環(huán)。因為美的感知力和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力是需要長期地進行熏陶,潛移默化才能夠形成培養(yǎng)出來。
現在兒童美術教育被重視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盡管很多家長也意識到了進行兒童美術教育的意義,但是,在本質上對美術教育理解與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影響還缺乏較深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因為現在的兒童美術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那就是對美術教學作用、性質還沒有完全深化。從本質來說,兒童美術教育的目標不是以培養(yǎng)藝術家為唯一目的,其更多的意義在于通過美術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習慣、學習方法,增強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形成良好的審美習慣,從而提高整個社會對美的創(chuàng)造和鑒賞能力。蔡元培先生就提出過美育的問題,“通過對藝術,美的教育,形成整個社會的美和道德規(guī)范,最終達到救國的目的”。在現在,美術教育,尤其是兒童美術教育更應該重視這一點,美術不僅僅是為藝術家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整個社會將來群體的美的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
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對于兒童來說,美術教育是不能像青少年時代正規(guī)的美術技巧訓練那樣地進行。兒童的思維有其獨特的特點,那就是處于兒童階段,兒童對事物的觀察不夠細致,抽象思維能力還并不完善,對美術的表現處于直接感觀并且朦朧表現階段,同時他們又具有自己獨特的不平凡的甚至是超常的想象力階段。例如,在幼兒的畫中常常出現人物沒有軀干和手指的現象;在稍微年長的兒童中,人物出現軀干,但是手指卻常常只畫三個,這恰恰是兒童對形象到抽象能力一步步加強的表現。一方面,這個階段美術教育能促進兒童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美術能在這個時期對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因為兒童并沒有成人那么多的已存在的概念或社會的約束,沒有藝術表現中的固定程式。更多表現的是人類發(fā)展中最幼稚萌芽的狀態(tài),常常打破了成人思維的慣勢,更多表現出的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原始藝術在這一點上和幼兒美術是相通的,而現代藝術中的原始派更是將其提到更高的高度。
正規(guī)的美術技巧訓練,如素描、水粉等,往往都是通過單純的技巧訓練以達到藝術技巧能表達其藝術思維的程度,但是對于一個在各方面還處于成長狀態(tài)的兒童來說,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遠比這種技巧的訓練更為重要。現在有些家長,或為了培養(yǎng)兒童的藝術修養(yǎng),或為了其將來從事藝術行業(yè),將兒童送入美術班學習,從很小的時候就進行美術的專業(yè)基礎訓練,這實際上恰恰違背了兒童在這個階段美術學習的特性。過早地進行這種正規(guī)的美術技巧訓練只會扼殺兒童的天性,不但達不到提高兒童的審美能力,反而可能成為兒童學習的負擔,形成逆反心理,效果適得其反。“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yǎng)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p>
兒童美術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最為常見的繪畫、手工制作、立體構成都是極重要的部分之外,更多是因為兒童美術教育的形式是沒有死板界線的,只要能以形象、色彩等視覺直觀方式達到美的教育目的的方式,都可以使用。繪畫卻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其著眼于兒童的平面形象的表現能力;手工制作和立體構成則更復雜,不僅要鍛煉兒童的平面形象地把握,更要對兒童立體形象的處理和創(chuàng)造能力進行訓練。教育的手段越多樣化,越有趣味性,就越能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寓教于樂,才能達到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
對于美的把握和鑒賞能力是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部分,而兒童美術教育又是整個素質教育體系重要的一部分。素質教育,尤其是美術教育,不是說只要能讓兒童會畫東西就算完成了,最為重要的是通過美術教育,使兒童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感知去認識生活、認識美。達到觀察力、抽象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不斷提高,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