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國寧
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边@話很有哲理,充滿辯證的思想。失敗與成功是相互對立的,然而也可以相互轉化,當然無論是誰都希望把失敗轉化為成功。完成這個轉化,關鍵是找出導致失敗的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礎上尋求、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及策略。
南寧市第二十六中學的沈惠娟老師所上的初三年級第一階段復習中的一節(jié)數(shù)學糾錯課,就是一個引導學生如何由錯誤走向正確,由失敗走向成功的典型范例。本節(jié)課以一個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產(chǎn)生認知沖突的“詭辯題”開場,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蚊子與獅子一樣重”這樣荒謬的結論居然可以通過看似“嚴密”的推導給予“證明”。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僅僅因為忽略了算術平方根非負這一結論,得出了如此荒謬的結果。這樣的錯誤,會讓學生終身難忘,只要犯過一次,就不會重犯類似的錯誤,而這正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所在——讓學生學會糾錯。
“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的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的錯誤作臺階,也就登不上正確結果的高座。”沈惠娟老師以其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在教學實踐中收集了大量學生易錯的素材并進行歸類,按照呈現(xiàn)素材—找錯與析錯—治錯與改錯—防錯與提高的教學步驟,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進行剖析,教學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數(shù)學對能力培養(yǎng)的核心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要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學生錯誤的思維過程更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只有充分地暴露錯誤,才能最大限度地少犯錯誤或避免重犯類似的錯誤。就這點而言,沈老師創(chuàng)造性地為學生制作了一個防錯卡,該防錯卡尤如醫(yī)生的處方,通過讓學生自己填寫,自我“診斷病因”,并“對癥下藥”,提出預防措施等等,學生的學習就會一步步地由錯誤走向正確,再由一個個正確走向最終的成功。
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數(shù)學思想方法是數(shù)學的靈魂,顯然沈老師熟知這一道理。在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策略的同時,教師十分重視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總結歸納和提升,這又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亮點。在師生雙邊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的同時,及時地給予學生指導和提升同樣十分重要。教師的教學做到收放自如,而教師的肯定性評價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