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燕
德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曾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人的生命感和價值感“喚醒”。衡量一堂語文課成功與否,不在于教師講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學生學得是否出彩。我們要讓初中語文課堂成為人性養(yǎng)育的花園。
一、巧投石而激千層浪
導入,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有針對性的導入能實現(xiàn)學生的聽課需要;富有啟發(fā)性的導入更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趣味性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簡潔性的導入能夠騰出更多學生的思維時間。如何巧妙地運用恰當?shù)膶敕绞?使課堂導入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就顯示出了教師的素養(yǎng)和水平。
導入藝術講究的是“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它熔鑄了教師殫精竭慮的智慧,凝聚了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和學識修養(yǎng)。不管如何,導入一定要能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包含著對學生生命價值的尊重。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討論、質疑、作業(yè)、合作等活動中去,學生的生命之花才有綻放的可能。
二、妙設場以供虬龍舞
新課程要求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優(yōu)化教學手段,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愉悅的身心交往中發(fā)展技能、完善人格。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真正有效的學習必須是在積極的參與下進行并達成的,學生參與的廣度、頻度、深度,彰顯了參與是否充分、積極、有效。
在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各種促進思維的情境,優(yōu)化教學手段,盡可能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知識的內化過程,使學生的心理活動處于主動、活躍的狀態(tài),滿足學生作為個體的人的需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去努力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只要你充分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磁性的場,學生們具有豐富想像力的稚拙而又富有靈氣的詩文、繪畫和細膩逼真的課件作品,定會讓你耳目一新,讓你不得不感嘆學生腦中蘊藏的巨大潛能。
三、細分組可促思飛揚
實踐證明,分組教學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師生之間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進發(fā)。小組合作學習正好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在師生、生生交往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過課堂提問、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給學生提供小組合作交往、共同切磋的機會。通過及時引導、調控各種策略,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實效,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助的長處,從而使學生在多向、有效的交往互動中獲得主動的發(fā)展。小組合作學習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等社會性品質,能使學生在相互幫助、相互贊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分享到成功的喜悅。學生高漲的情緒、親密的合作構成了一種相融的人際關系,這種良好的交往狀態(tài)有助于學生形成開朗、進取、真誠合作等心理素質,真正有助于煥發(fā)生命活力并促進個體成長。
四、精置疑能引思萬千
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這也是教育最令人歡欣的目標。在課前,教師應根據(jù)內容結構和人的思維規(guī)律設計有啟發(fā)的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并把疑難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使課堂教學成為“生疑一質疑一釋疑”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往往閃現(xiàn)在質疑、問答、討論之中,而獨創(chuàng)性見解的表達或挑戰(zhàn)性問題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瀾,使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
課堂上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可以從學生的語言是否流暢有條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闡明、表達所學知識來觀察;也可以從學生是否善于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展開激烈的爭論來判斷;還可以從學生的回答或見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創(chuàng)意來衡量。
五、下講壇方能進課堂
只有在自由、民主、和諧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里,學生的情緒、情感體驗才能得到關注,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才能調動起來,學生才能在不斷思考的狀態(tài)下,感受成長的喜悅,釋放個性與潛能,進而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捕捉學生細微的表情變化去分析評判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如神情呆滯,則說明聽課走神;若眉頭鎖緊,則表明疑竇叢生;如點頭微笑,則表明理解認同;若情緒激昂、躍躍欲試,則表明他想發(fā)表自己的獨特的見解。
要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民主的課堂氣氛,以真摯豐富的感情吸引、啟發(fā)和激勵學生,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學,使學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夠在學習中得到發(fā)展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方向。樹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觀,運用“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調,營造一種民主愉悅的氛圍,最終使課堂上的教與學活動產生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