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振平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即將到來之際,在江蘇教育全面減負之時,討論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本文從有效教學的理念出發(fā),試圖構建一種有效教學的分析框架,并為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提供各種建議。
一、高中教學的現實狀況來看,傳統課堂教學評價的弊端嚴重制約著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從目前高中教學的現實狀況來看,傳統課堂教學評價的弊端嚴重制約著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例如,強調“樣樣俱全”的指標。而“樣樣俱全”的所謂優(yōu)秀課常常使教學忽略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結果使得許多觀摩課中的不少環(huán)節(jié)就是為了迎合評課的標準而設計的,沒有顧及學生在學習中知識和能力以及個性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再如:追求“絲絲入扣”的教法。“絲絲入扣”的教學設計嚴重束縛了教學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許多觀摩課,教師結果往往是把一節(jié)好課上成了表演課,演員就是教師,或者說主角是教師,學生則是配角,是觀眾。教師對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常常采取回避的處理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看不到教師的隨機應變,看不到對學生思維出現阻礙時的點撥。教師沒能做好學生學習和探究的促進者、啟發(fā)者、指導者和合作者。這樣的課學生收益能有幾何?還有:只重“認知目標”的完成。這就限制了教師對學生認知能力以外的其他發(fā)展的關注。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局面:教師按部就班教得太死,學生死啃書本學得不活,課堂收益不高。接下來就布置很多的作業(yè),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使得活潑靈動的孩子變成了反復作業(yè)的機器。
針對以上高中教學中的現實問題,為了克服“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的被動局面,我們在高中教學中應該研究、借鑒并發(fā)展前人的有效教學研究成果,積極實施有效課堂教學 。
二、高中教學中的現實需要有效教學理念的指導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而提出的、目前得到教育界普遍關注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闡釋“有效教學”,首先應弄清什么是“教學”。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那么“有效教學”,就是指教師在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行為過程中盡可能獲得最高效益,說得通俗些,就是追求用最少的教學時間獲得最好的效果。這里的“有效”,不只停留在學生的知識建構方面,還包含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fā)展等。
教學要獲得效果,應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條件: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學生“想學”的基礎上開展教學;二是指明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和應該達到的目標,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和應該學到什么程度,讓學生有意識地主動參與學習;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并借助一些技巧,如重音重復、抑揚頓挫、表情手勢、深入淺出等。如果教師在授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也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更談不上有效教學。
三、高中有效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研究的入手點
我們按照目標管理的教學流程,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課程改革為載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注重三種課型:合格課、優(yōu)質課和示范課。把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和教學的評價,并據此來劃分教師在處理每一階段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強調教師業(yè)務素質所基本要求的、大面積的合格課
1.有效課堂教學的準備策略
策劃課堂45分鐘,提高備課的有效性,優(yōu)化教學設計。尤其是關注備課中的信息采集,要求有比較大的教學信息量,擴大信息來源,并且要求信息要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追尋學科前沿?!鞍炎钅荏w現現代社會發(fā)展的知識教給學生,把教學引入學科領域的前沿”。
2.教學實施策略從教師的講授入手:優(yōu)化教學方式——學習的期待誘因的創(chuàng)設
優(yōu)化講解,重視課堂講授的時效性和實效性,倡導簡潔、精煉、有效度的課堂講授,優(yōu)化課堂結構,重組環(huán)節(jié)步驟,重視信息流的整合和有效信息的輸載,研究課堂信息的交互性和有效傳輸。
(1)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fā)學習動機
根據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和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通過直觀手段以圖象、動畫、影像、聲音等多種媒體來反映事物本質,逼真地表現事物的存在和動態(tài)變化,吸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誘發(fā)學生思維,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原子結構”這一內容時,首先播放一段原子彈爆炸的錄相,然后引導學生:原子核能威力強大,要了解原子核能首先得知道原子及原子核的結構,然后用多媒體模擬原子及原子核的結構,再用動畫模擬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最后用動畫方式模擬氫核聚變和重核裂變的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圖像、動畫、聲音等多媒體手段來層層揭示事物的本質,吸引學生去聽、去想、去學。
(2)優(yōu)化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習動機
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于學習過程,體驗問題解決的愉快,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我們主要采用問題探究式、討論探究式、實驗探究式等容易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取知識、鍛煉能力。
(3)根據教學實際調整教學內容——學習欲望的滿足
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這樣一對矛盾:中學生知識的前沿性和教材內容的滯后性,比如,學生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了解了各種尖端技術、社會現狀,可是教材不可能及時補充,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向學生介紹一些自然科學與社會熱點有關的知識。讓學生明白化學就在身邊,身邊就有化學知識,學生體會到“課堂上學化學,生活中找化學、用化學”,這種做法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很有幫助。
(4)配置合理、有密度、能夠引導學生智力潛能開發(fā)的課堂練習
學生作業(yè)練習的有效性實驗,配置合理、有密度、能夠引導學生智力潛能開發(fā)的課堂練習,“課內作業(yè)要多,課外作業(yè)要少”,盡可能減少課外作業(yè)量和自習作業(yè)量。
3.有效課堂教學評價策略從學生的學習評價入手——有效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結構與特點
在研究制定評課標準時,我們要堅持有效教學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堅持以發(fā)展的觀點評價發(fā)展中的教學過程的態(tài)度,使我們所制定的好課標準,不是懸在師生頭上束縛其主動精神發(fā)揮的利劍,而是幫助教師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引導師生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武器。結合新課程的實施要求,“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促發(fā)展”為導向的互促型有效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主要由兩大部分:備課與反思和課堂教學記錄與評價。
備課與反思:不僅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備課以及教學結束后的反思所體現出來的主要教育思想也是評價關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記錄與評價”。不僅關注教師教的效果,也關注學生學的效果;不僅注重評價教與學的效果,而且注重評價教與學的過程,體現量評與質評的相結合,評教與評學的相結合。
加強教學評價方式的有效性。通過評價的激勵,誘導學生的興趣、意志、情感等學習心理的內在動力系統,引導學生的潛能發(fā)展。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善于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四、結語
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前提下,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及構建合作式學習等課堂教學,實現促進師生成長、教學雙贏為目標,促進師生互動交往,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全面實現江蘇減負增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