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樂祥
摘要為了實施“倡導探究性學習”這一新課程理念,嘗試運用了“全程探究”的教學策略,從準備工作、教師角色、表達交流等方面進行一些探索。根據(jù)教學進度、學生的實際等情況,適時、適量地安排全程探究活動,能合理、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全程探究教學準備探究性學習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實踐活動。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倡導探究性學習。為實施這一理念,筆者嘗試運用了“全程探究”的教學策略。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此的一些做法以及幾點粗淺的體會和認識。
1做好探究性學習前的準備工作
高三的第一學期,學校安排了選修三《生物技術實踐》。其中專題四中有“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這一課題,筆者讓學生進行全程性探究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做了下列幾件事。
1.1向學生說明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和學習效果。
(4)有利于提高學生能力,挖掘學生潛能。
1.2講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科學探究通常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這六個環(huán)節(jié)。
1.3激發(fā)探究欲望,活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教師向學生介紹:生物學史上的許多重大發(fā)現(xiàn)和成就都是科學家們的奇思妙想,不懈地探究所致。如1975年,英國科學家米爾斯坦和柯勒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繼續(xù)探索和嘗試,并且充分發(fā)揮想像力,設計了一個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實驗方案:把一種B淋巴細胞與能在體外大量增殖的骨髓瘤細胞進行融合,制備出單克隆抗體。
1.4鼓勵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教師引用了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要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shù)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p>
1.5推選組長,布置任務
教師按座位把每個班的學生分成3個小組,讓每組學生推薦一位同學當組長,負責儀器的保管和總體安排探究性學習活動??紤]到高三學習時間緊,計劃一個星期完成探究性實驗,并且在此期間每一小組要書寫一份實驗報告,設計一份既科學而又吸引人的廣告。另外,每一位學生要寫一篇作文(正標題自擬,副標題是: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有感)。
1.6最后提出這次活動的幾點要求
(1)重過程,也要結果。
(2)如實地記錄實驗現(xiàn)象、結果,哪怕與教材或資料上的數(shù)據(jù)相差甚遠。
(3)團結一致,克服困難,認真對待此次活動。
2活動中,教師充當了“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等多種角色
這個星期的課外活動時間,教師與學生們一起積極地參與這次活動,學生們遇到的問題、困難很多。例如:如何控制單一變量?怎樣保持恒溫?用什么方法和標準判斷洗滌效果?血漬哪里來?……對于這些情況,教師盡量讓他們分析并解決此類問題,必要時才出謀劃策。還有學生問到:洗衣粉上的“復合表面活性劑”、“抗再沉積劑”以及“水軟化劑”等是指什么?當時,教師對學生們說:不好意思,我不清楚,回家后上網(wǎng)查詢。
活動中最大的困難是學生沒有買到蛋白酶洗衣粉。于是教師特地乘車到安慶市區(qū),跑了好幾家大型超市,還是沒有買到。因此,根據(jù)當時的條件,學生選擇了兩個問題進行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對衣物污漬的洗滌效果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樣的溫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效果最好?)。
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對一學生的奇思妙想進行了高度贊揚——生:老師,生活中有沒有某種物質(zhì)含有蛋白酶?師:有,動物、植物和大部分的微生物都含有蛋白酶。生:能不能把它加入到普通洗衣粉中,制成“蛋白酶洗衣粉”來完成這次探究實驗呢?師:可以,但需要提取出來,才能使用。好孩子,真是天才的想法……這將使教師再次悟到“教學相長”的道理。
3批閱實驗報告、廣告、作文,完成表達交流環(huán)節(jié)
經(jīng)過一個星期課外活動時間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績,特別是對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實驗報告中寫得好的地方,教師都用簡潔的文字進行贊許;對于或多或少的錯誤或不足,教師也一一做了注解。廣告設計得都有特色,如:“加酶洗衣粉,只為您舒心的微笑而存在;用了加酶洗衣粉,天天歡喜(洗);洗衣粉還是加酶的好,一般人我不告訴他……”作文正標題有許多學生擬得很不錯,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切身體驗,永記于心;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當時教師選了幾篇作文、廣告在班上點評,并講解實驗報告書寫的要領與技巧。
在進行表達交流前,教師向學生做了如下說明:
(1)學生要用響亮的聲音、清晰的語言把自己的思想觀點準確地傳遞給他人。
(2)每位學生要專心傾聽,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發(fā)言。
(3)要勇于發(fā)言、敢于質(zhì)疑。
(4)應當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見,分析不同觀點產(chǎn)生的原因,形成共識;學會在無法達成共識時如何保留自己的意見。
學生們在表達交流過程中都能暢所欲言,教師也以民主、平等的原則積極地參與其中。課堂氣氛活躍,秩序良好。下面選取師生的部分對話及學生的發(fā)言片段:
(1)生:聽廣告上說,有不傷手的洗衣粉,老師,洗衣粉真得不傷手嗎?
師:或多或少會傷手,像復合酶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
(2)生:我認為蛋白酶洗衣粉難以買到的原因可能是:蛋白酶洗衣粉所能去的污漬有限,另外,復合酶洗衣粉中就含有蛋白酶。
(3)生:老師,他的廣告(洗衣粉還是加酶的好,一般人我不告訴他)是抄襲的。
師:電視上確有“一般人我不告訴他”這句廣告詞,該詞不是用于宣傳洗衣粉。他是借鑒,不叫抄襲。牛頓不是說過“如果說我能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嗎?以后大家在撰寫學術論文時,經(jīng)常要引用文獻資料,不過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
(4)生:不能說60℃時該洗衣粉中酶的活性最高,因為溫度升高,分子的運動加快,溫度上升本身就能促進去污,這個因素不容忽視。
(5)生:洗衣粉加得越多,衣服洗得越干凈嗎?
(6)生:為何我的手接觸到洗衣粉時會有發(fā)燙的感覺?
4對全程探究的幾點思考
4.1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探究素養(yǎng)
教師平時要看看相關的文章,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借鑒成功者的案例,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4.2探究活動的選擇和設計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
太難的活動任務,如超出了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等范圍,會導致學生難以完成研究任務而對探究活動產(chǎn)生畏懼心理;太容易的課題探究起來意義不大,還耽誤學習時間。
4.3要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驅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要善于引導,激發(fā)探究的欲望,使得學生愿意探究,樂于探究。
4.4“要面向全體學生”,防止兩極分化加重
成績好的學生能積極地參與活動,主動構建知識體系;成績差的學生表現(xiàn)被動,甚至根本不參與。
4.5要適時、適量地安排全程探究活動
全程探究難度大、耗時多,與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產(chǎn)生了一定的矛盾,應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多進行部分探究。要根據(jù)教學進度、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等合理安排全程探究,真正實施“倡導探究式學習”這一新課程理念。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探究性學習盡管有諸多的優(yōu)點,但也存在一些實際困難與問題,需要教師不斷地實踐與探索,才能使得探究性學習方式與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和諧統(tǒng)一、完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