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列傳
陸游字務(wù)觀,越州山陰人。年十二能詩文,蔭補登仕郎。鎖廳薦送第一,秦檜孫塤適居其次,檜怒,至罪主司。明年,試禮部,主司復(fù)置游前列,檜顯黜之,由是為所嫉。檜死,始赴福州寧德簿,以薦者除敕令所刪定官。
時楊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陳非便,上嘉其言,遂罷存申。中貴人有市北方珍玩以進者,游奏:“陛下以‘損名齋,自經(jīng)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體圣意,輒私買珍玩,虧損圣德,乞嚴(yán)行禁絕?!?/p>
和議將咸,游又以書白二府曰:“江左自吳以來,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駐蹕①。臨安出于權(quán)宜,形勢不固,饋餉不便,海道逼近,凜然意外之憂。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動有拘礙。今當(dāng)與之約,建康、臨安皆系駐蹕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臨安,如此則我得以暇時建都立國,彼不我疑吐。”
時龍大淵、曾覿用事,游為樞臣張燾言:“覿、大淵招權(quán)植黨,熒惑圣聽,公及今不言,異日將不可去?!睜c遽以聞,上詰語所由來,燾以游對。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尋易隆興府。言者論游交結(jié)諫,故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免歸。久之,逋判夔州。
王炎宣撫川、陜,辟為干辦公事。游為炎陳進取之策,以為經(jīng)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當(dāng)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吳璘子挺代掌兵,頗驕恣,傾財結(jié)士,屢以過誤殺人,炎莫誰何。游請以璘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謀,遇敵必敗?!庇卧唬骸笆雇τ鰯?,安保其不敗。就令有功,愈不可駕馭?!奔巴ψ雨刭耘眩窝允简?。
范成大帥蜀,游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后累遷江西常平提單。江西水災(zāi)。奏:“撥義倉振濟,檄諸郡發(fā)粟以予民?!闭龠€,給事中趙汝愚駁之,遂與祠。起知嚴(yán)州,過闕,陛辭,上諭曰:“嚴(yán)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再召入見,上曰:“卿筆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背娖魃俦O(jiān)。
游才氣超逸,尤長于詩。晚年再出,為韓侂胄撰《南園閱古泉記》,見譏清議。朱熹嘗言:“共能太高,跡太近,恐為有力者所牽挽,不得全其晚節(jié)?!鄙w有先見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午八十五。
(選自《宋史》,本文有刪節(jié))
[注]①駐蹕:帝王出行沿途暫住。
1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貴人有市北方珍玩以進者市:購買
B覿、大淵招權(quán)植黨植:培植
C辟為干辦公事辟:征召
D撥義倉振濟振:振動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游力陳非便,上嘉其言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B久之,通判夔州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拱怯而寡謀
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D恐為有力者所牽挽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3下列句子中,括號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年、(陸游)試禮部
B燾遽以(之)聞,上詰語所自來
C就令(拱)有功,愈不可駕馭
D(陸游)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4(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如此則我得以暇時建都立國,彼不我疑。
②言者論游交結(jié)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免歸。
(2)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
小庾在荊州公朝大會問諸僚佐曰我欲為漢高魏武何如一坐莫答長史江虨日愿明公為桓文之事不愿作,漢高魏武也
(《世說新語》)
[參考答案]
1D(振:同“賑”,賑濟)
2B(“之”為音節(jié)助詞。A項的“其”,前者是代詞,意為“他的”,后者是副詞,表祈使;C項的“而”為連詞,前者表并列關(guān)系,后者表相承關(guān)系;D項的“為”;前者與“所”構(gòu)成“為……所”句式,表被動,后者是動詞,意為“當(dāng)作”)
3C(應(yīng)為“昊挺”)
4(1)①這樣,我們就能取得時間建都立國,全國也不會對我們產(chǎn)生懷疑。
②進讒言的人指責(zé)陸游結(jié)交諫官,帶頭鼓吹挑動(議論朝政)是非,極力勸說張浚發(fā)起軍事行動(抵抗金兵南浸),結(jié)果陸游被免官歸田。
(2)小庾在荊州/公朝大會/問諸僚佐曰/我欲為漢高魏武/何如/一坐莫答/長史江虨曰/愿明公為桓文之事/不愿作漢高魏武也
[小結(jié)]
“陳”字和“除”字是文言文中的常見經(jīng)典詞匯,意義和用法很豐富。
1除
(1)拜官授職。動詞。以薦者除敕令所刪定官(《陸游列傳》)
(2)修治,整理。動詞。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
(3)去掉,除去。動詞。庶竭駑鈍,攘除奸兇(《出師表》)
(4)宮殿的臺階。名詞。登自東除(《西京賦》)
(5)一般的臺階。名詞。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朱子家訓(xùn)》)
(6)門屏之間。名詞。扶輦下除(《漢書》)
2陳
(1)陳述。動詞。時楊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陳非便(《陸游列傳》)
(2)陳列。動詞。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3)宣揚。動詞。君事欲諫不欲陳(《禮記》)
(4)列。名詞。美人充下陳(《馮諼客孟嘗君》)
(5)通假字,同“陣”。名詞。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史記》)
(6)陳舊。形容詞。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蘭亭集序》)
(杭州市蕭山區(qū)第六高級中學(xué)曾良策供稿)
中學(xué)生天地·高中學(xué)習(xí)版200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