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華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各級各類學校都把素質教育提上了議事日程。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素質教育進入高職英語課堂既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也是高職生提高自身素質所需,同時還給高職英語教師們提供了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進一步拓寬了教師的教育內涵。針對高職生明顯的劣勢,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應把握下面幾個方面。
一、教師課堂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英語教師應本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宗旨,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以自己的言行教育感染學生,改正他們不良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比如堅持每天提前10分鐘進課堂,利用這個時間檢查他們單詞發(fā)音和課文朗讀情況,耐心地糾正不標準的發(fā)音和不和諧的語調,這種行為讓學生意識到老師的早早到來是對他們學習的關心,對自己工作負責。上課過程中教師豐富的學識、端正的教學態(tài)度、嚴格的教學要求、準確的教學語言、工整的板書、耐心的答疑解惑無時無刻不在告訴學生做人做事要有責任心。教師自身良好的工作素質、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能夠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幫助他們培養(yǎng)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應該引起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高度重視,這關系著國計民生的安全穩(wěn)定。一個人從小缺失責任意識的教育,成年之后肯定會做出對自己不負責,對家人不負責甚至對社會不負責的行為。2008年9月曝光的問題奶粉事件,充分說明責任意識的缺失不僅害了我們年小無知的幼童們,也害得肇事者自己后半生只能在獄中度過,得不到任何人的憐憫,只會遭到人們的譴責和唾棄。這些重大事件的發(fā)生警醒我們教育工作者們,千萬不能夠忽視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我們一定要做到用言傳身教來培養(yǎng)他們這方面的意識,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而不是受指責的人。
二、深入解析課文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道德素質
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不僅要求廣大職工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有象勞模李素麗那種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主人翁精神。高職學生職業(yè)道德的高低關系到國家的繁榮昌盛,因此,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如利用《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Scientists(科學家的社會責任)》的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懂得科學家們的職業(yè)道德和社會職責。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文章的句法與語法的基礎上,根據(jù)課文的內容提一些相關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如“科學家們如果在進行科研的時候,不恪守自己的領域的職業(yè)道德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后果”,“食品專業(yè)的學生從事食品方面的工作時要具有怎樣的職業(yè)道德素質”等問題。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觀點給予及時的評析,正確的觀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偏激的觀點給予及時、正確的指導,這種教學實踐活動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道德觀。教師還可以通過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的優(yōu)秀事跡——李素麗來告訴學生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做到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銘記職業(yè)道德內涵,不管他從事什么樣崗位,不管社會地位有多么低,他同樣會受到社會的好評和人們的尊重。反之,一個人即使有很好的業(yè)務素質,有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但不能恪守職業(yè)道德,那么他終究會為自己不良的職業(yè)道德素質付出慘重的代價。英語課堂適時地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yè)道德素質的教育,是高職生提高自身素質的要求,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更是符合提高全民素質的時代號召。
三、營造寬松、公平、和諧的英語課堂,提高高職生的心理素質
1.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弊端
學習能力是提高心理素質的核心,英語教師利用課堂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關鍵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高職生少量的詞匯量、不標準的發(fā)音、不正確的語法結構、不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給高職英語教師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很明顯,教師選擇傳統(tǒng)的滿堂灌英語教學不利于高職生的身心健康,只能使他們越學越興趣缺乏。因為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首先過分強調語法、做題,忽視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這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差,互動氛圍不濃。堅持使用不適合高職生特點的教法有悖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教師正確的做法是在充分地了解了高職生的優(yōu)缺點后,積極探索一種適合他們有利于他們心理素質提高的方法。
2.高職英語教育應該采用的方式
根據(jù)高職生的個性特點、基本素質狀況,英語課堂首先應該是公平的課堂,但不等于無課堂秩序。在課堂上,教師對不管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一視同仁是很重要的,這是做教師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質,也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關鍵。教師用有聲的語言,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教學活動的平等機會,這種行為傳遞教師公平的治學態(tài)度,有利于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其次,英語課堂應該是師生彼此信任、比較寬松的課堂,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英語知識,英語教師必須采納《跨文學交際》學科中的認同手段,客觀公正地對他們的好方面給予認同,最好找到與學生之間的共同點,以這些共同點為支點說服學生接受他們不愿接受的知識,這種做法比直接說教更有效,并且在學生心里播下了對教師信任的種子,營造一種彼此信任課堂氛圍,使學生萌發(fā)了學習的念頭。同時,課堂上應盡量采用淺顯易懂的知識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某一具體問題想出多種解答,耐心幫助學生解答他們遇到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學習能力的提高。
學生通過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回答問題、討論問題、相互對話、朗讀課文、探討知識,不僅增強學習英語的能力,提高了英語技能知識,同時大大提高了自信心,增強心理素質。培養(yǎng)英語學習的能力,是時代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大學生提高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四、用教師的愛心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
俗語說: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教師的愛就像燭光一樣照亮著學生們前進的道路。在英語課堂上,教師的一絲絲關愛就像久旱后的一場陣雨能夠使學生蓬勃成長起來。他們也許由于某一時期不用心而導致不太積極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從表面看,他們不在乎的成績,甚至不在乎未來,可是內心深處是在乎的,是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贊許的。教師如果不懂得這類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對他們不好的行為只是一味指責,那他們將會更加不用功,更加不理會老師的課堂授課和所謂的教誨。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是一名有愛心的教師,用愛來感化學生不好的學習行為,用愛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激情,用愛來照亮他們前進的道路。相信英語課堂在愛的包圍下,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會不斷得到提升,他們的道德情操得到更進一步的升華。愛的力量是很大的,也是很神奇的,在愛的感召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素質教育不是停留在嘴邊的一種口號、形式,甚至是一種時尚,而需要教育工作者們艱辛的付出,用科學的態(tài)度探索出適合高職生健康成長學習的教育方法,健康穩(wěn)定又比較有成效地提高高職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應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態(tài)度,充分利用好英語課堂、英語課本,用飽滿的教學熱情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挖掘他們自身潛在的各方面的能力,實現(xiàn)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