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
如果把教書比作演戲,那么劇本即知識,演員即教師。一出好戲離不開出彩的劇本和技藝精湛的演員,而這其中,演員的作用及其藝德又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文明的傳承者和文化的傳播者,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無論是在繁華的東南沿海還是在寂寥的西北高原,無論是扎根一線熱情施教還是退居幕后潛心研究,他們始終堅守信念、矢志奉獻,傾注自己的滿腔熱情,為教育孜孜不倦地奮斗。他們始終不辭勞苦,“鶴發(fā)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為了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而全力以赴。他們始終默默耕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用自己不竭的信念澆鑄師德師風的恒久輝煌!
細數(shù)歷史,放眼時下,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支莊嚴而神圣的隊伍中,既有功勛卓著、碩果累累的教育名家,也有德容天地、情動滄海的教學楷模,還有甘于清苦、樂于奉獻的教師典范。一代宗師周培源,排除萬難毅然回國,致力于高等教育研究,傾注自己一生的學識、見解和治學、做人之道,成就桃李滿天下的厚重;地震英雄譚千秋,在生死攸關的危難時刻,張開愛的臂膀,用自己的身軀構筑一道生命屏障,詮釋大愛無聲的崇高;青年教師徐本禹,放棄研究生深造的機會和城市繁華的誘惑,義無反顧地踏上支教貴州山區(qū)的道路,把一輩子的追求根植于窮鄉(xiāng)僻壤,凸顯寧靜致遠的純樸。舞臺或大或小,都不同程度地上演精彩紛呈的片段;演技或高或低,都始終如一地堅守誨人不倦的情結。這些 “明星大腕”和“擎天柱石”,無一不給中華民族以震撼。
張愛玲說過:“教書很難,又要做人,又要做戲?!弊鋈耸堑碌恼故?做戲是智的傳授,做人和做戲都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程,也許沒有鮮花掌聲,也許得不到更多人的理解支持,也許需要更多的忍耐和堅韌,但正因為有了排除萬難到達險峰的豪邁情懷,才演繹出了教育的無限精彩。
教師是教育的執(zhí)行者,是推動文明進程的中堅。演好教育這出“大戲”,不僅需要教師的堅持,還需要社會的支持;不僅需要教師的用心,還需要社會的關心;不僅需要教師的重視,還需要社會的正視。
傳道授業(yè)師者戲,三尺講臺勤演繹,潛龍騰淵虎嘯翼,滿腔熱忱育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