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天罡
摘要 :對學困生進行教育必須愛字當頭,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對待,不嫌棄不歧視他們,而是熱情關懷愛護他們,了解和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用教師的行動感染學生,用一顆愛心去溫暖學生的心,激發(fā)他們的情感,消除對立情緒。
關鍵詞 :學困生;愛;激發(fā)自尊;抓住良機;課外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2-0113-01
我們學校地處縣城西南邊陲,是一所邊遠的鄉(xiāng)村中心小學。近幾年來,鄉(xiāng)村外出務工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留守兒童是成倍的增加,因而學生的學習與教育存在許多問題,造成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越來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難度。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創(chuàng)造優(yōu)良班集體的一項主要內容,完成學困生的轉化無疑要做多方面的努力。我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就如何轉化后進生的問題作了研究和試驗,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談談幾點體會:
一、愛字當頭,立足轉化
學困生,往往是因為受到家庭、學校的冷落、歧視及懲罰而心靈閉塞、冷漠、自卑心理嚴重,對生活、學習喪失信心。所以轉化學困生的第一步,是要靠教師的火熱的愛心去化解那顆冷漠的心。
坦誠地說,這非朝夕可就之功。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化解心頭的三尺之冰,更不是三天的熱度所能解決的事。這尤其需要教師時時處處關心后進生,循序漸進地以多種方式同他們接觸,逐步開啟他們緊閉的心窗,不可急躁冒進,以免引起學生更大的疑懼,進一步鎖閉心靈,加大轉化的難度。
用教師的行動感染學生,用一顆愛心去溫暖學生的心,激發(fā)他們的情感,消除對立情緒。當師生關系融洽了,教育和轉化就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礎,他們才會主動親近教師,慢慢體會老師的善意,把教師當作知心朋友,向教師真誠地敞開心扉,傾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時教師的教育就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古人云“信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在“愛”字上下功夫,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二、激發(fā)自尊,有利轉化
學生的自尊心是一種要求得到社會、集體、同學尊重的情感,是自我意識的表現,是學生克服缺點和錯誤,積極向上的內驅力之一,一般來說,學困生的缺點和錯誤比較明顯,容易被老師和同學發(fā)現,而優(yōu)點和長處又不大顯著,常常被缺點所掩蓋,為人們所忽視。學困生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如一味批評指責,會使他們產生對立抵觸情緒,增加轉化的難度。教師要非常珍惜和愛護后進生的自尊心,在批評教育的同時,要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長處,給予適當的表楊鼓勵。使他們感到自己還是有前途、有希望的。
要努力為學困生表現自己、爭取進步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作為班主任的我有意識安排這些同學負責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發(fā)揮他們的專長,如宣傳出版、參加某些競賽等,并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樹立成功的信心。課堂上設置一些較為容易回答的問題,為這些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點滴進步的機會。
三、抓住良機,促進轉化
小學生的思想還沒有定型,可塑性大,言行和心理常常處于矛盾狀態(tài),我們接觸過的學困生,愿意一條“黑道”走到底的幾乎沒有。每當一個新學期的開始,或來到一個新集體,或接觸一位新教師時,他們往往渴望一個新起點,一個好開端,得到好的評價,給人們一個好的印象,教師必須把握這種心理狀態(tài),在各個關鍵時機,當學生有改正錯誤的愿望時,抓住良機加緊做過細的思想工作,積極促其轉化,同時對后進生采取既往不咎的態(tài)度,對他們的進步,哪怕是點滴進步,也要加以激勵,使之得到強化、鞏固。
四、課外活動,幫助轉化
課堂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宣傳真理、弘揚正氣的主渠道,是轉化學困生的重要陣地。但由于學生時代活動能量很大,精力充沛,整天把他們束縛在枯燥無味的教室里,對于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學困生來說,是一種苦差事。如果課余沒有各種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他們旺盛的精力沒有地方消耗,無聊之中,各種低級庸俗的東西就會乘虛而入,使他們干出一些違反道德水準的事來,所以,我利用現有條件或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一些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第二課堂活動或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公益勞動等。把學生的興奮點轉移到正確的方面,使學生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在活動中個人愿望得到滿足,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集體觀念和意志力。
五、內外結合,協力轉化
學生犯錯誤干壞事,往往是由外界某些不良因素引起的,要減少和消除外部誘因對學生的影響,顯然單靠學校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堅持“兩訪一會”制度,收到顯著的效果?!皟稍L一會”指的是家訪、校訪和定期召開家長會。我全學期家訪人數不少于全班學生數的二分之一,學生一天沒到校必須與家長取得聯系;鼓勵和爭取家長到校了解學生的情況;
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新時期的教育方針,傳授家庭教育方法和原則,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這樣形成了立體教育網絡,一方面使外界的干擾得到減少和控制,一方面使教育的隊伍得到加強和壯大。
關心教育好學生,特別是后進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對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必須本著向事業(yè)、家長、學生負責的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一套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做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