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麗
摘要:語言產(chǎn)生于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中,英語教育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本文分析了英語教學中應加強文化教育的原因,提出了在英語課堂中如何加強文化教育的幾點建議,從而闡述了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實踐性。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背景;交際;文化差異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約定俗成的。由于不同的民族所處的生態(tài)、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環(huán)境不同,因而在各自的語言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諸多語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們說話方式或習慣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想掌握和運用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產(chǎn)生這種語言的社會,學習這種社會的文化。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英語教育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
一、為什么英語教學中應加強文化教育
(一)文化教育是實現(xiàn)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關鍵。語言是一種社會交際的工具。語言的功能很多,但其最本質的和最主要的是它的交際功能。要想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把語言運用到真正的交際環(huán)境中,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兩種實際知識。一是英語的基礎知識。二是運用英語的交際知識和交際規(guī)則。只有讓學生們同時掌握以上兩種知識,英語的社會交際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只重視前者,忽視后者,往往造就出高分低能的學生。因為學生只掌握了書本知識,一旦面向社會,進入陌生的文化環(huán)境,他們在實際運用語言時,就會遇到困難,甚至無法進行正常的交際,如在我國學生稱呼老師teacher,其實。英語中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yè),不是稱呼,稱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二)文化差異要求必須加強文化教育。由于文化的差異,用母語互譯的方式錯誤地理解和翻譯某些句子和詞匯,往往鬧出許多笑話。如restloom(廁所)被翻譯成休息室。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即使語言準確無誤,有時也會產(chǎn)生誤會。如中國人打招呼習慣問:“你吃飯了嗎?(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說,他們認為你是想請他們吃飯,這樣就很尷尬。所以。文化差異是運用語言的一個障礙。克服文化差異要求必須加強文化教育。
二、怎樣加強文化教育
文化知識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雜學,是反映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特點的一些基本常識。文化教育應是實踐課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應與實踐課同步進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教育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英語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文化知識包羅萬象。它包含所學外語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歷史、地理、文藝、宗教、習俗、禮儀、道德、倫理、心理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可以通過結交外國朋友,涉獵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觀賞大量的外國電影錄像,欣賞外文歌曲等各種渠道來了解外國文化。因此,作為一名英語老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才能把英語教“活”。
(二)注重介紹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英語詞匯在長期的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意義,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紹,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作主觀評價。以“dog”一詞為例,在語言意義上,中國的“狗”與英美國家的“狗”沒有區(qū)別,但兩個文化群體里的“狗”卻相差甚遠?!肮贰币辉~在中國看來是貶義的,漢語中常用“走狗”、“喪家犬”等來形容所厭惡的人,但英語國家的人對狗的看法與我們截然不同。他們認為“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忠誠可靠,所以“dog”在英語中往往有褒義,如Love me,love my dog,如果不告訴學生“狗”這個詞后面的文化意義,在理解“You are a lucky dog”這類句子時就會有偏差。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義的詞匯,教師應隨時給予介紹。使學生達到真正掌握英語的目的。
(三)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應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對詞語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必要的解釋,而且還應同母語進行適當?shù)谋容^,以便使學生了解兩種文化的差異,從而掌握正確運用英語的方法。在教學中,可以采取比較的方式把教材涉及到的內容分為兩大類;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二是社會交際方面的,如dear這個詞,在美國無論男女老少、上級下級之間都可使用。而且常用??墒窃谥袊@個詞就不能隨便使用。因此重點講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有助于學生把語言恰當?shù)剡\用于真實的語境中。
(四)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使學生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xiàn)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邀請中外“英語通”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huán)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三、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教育的效果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結合相關的詞匯、句型、課文介紹其內含的文化、歷史和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學生會更易產(chǎn)生興趣,從而加深對語法知識的理解。
(二)提高學生文化修養(yǎng)。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語的文化背景,就無法正確理解和運用外語。東西方的社會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人們的思想、信仰、習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教育,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克服母語的干擾,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把英語學活,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學生集東西方文化于一身,提高文學修養(yǎng)。
總之,隨著現(xiàn)代化的進程加速,將各民族納入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際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眾所周之,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只有在語言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才能加強語言文化導人,重視文化之間的差異,才能使學生真正具備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才能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