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不是命令,而是激勵。我們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都曾發(fā)現(xiàn):教師的一次鼓勵,一句表揚,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發(fā)自心的不斷上進的信心和動力。在這種得以肯定后成功的喜悅中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濃烈,為更好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激勵教學法;語文;教學方法
【中圖號】G623.2【文獻標示碼】A【文章編號】1005-1074(2009)02-0149-01
1激勵興趣
興趣是學生對外界事物廣泛的好奇心。滿足好奇心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無止境的本能欲望。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為滿足好奇心,學生就要看要聽要問,思維也被激活。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受到保護和激勵,使之經久不衰。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擺正自己與學生的關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創(chuàng)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用真情實感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其次教師要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技術,吸引學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例如運用情境引入、啟發(fā)式談話引入等,都可由外部刺激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吸引學生學進去。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播放錄像讓學生初步了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激發(fā)學生探究海底奧秘的興趣和欲望。由此學生對要學習的課文,便產生了間接的興趣。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他們開動腦筋,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從而加重了好奇心。當學生用自己積累的知識解答了其他同學的問題,說出自己的見解,主動與老師交流,與同學爭論時,教師就要根據(jù)不同學生學習興趣的層次,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興趣。此時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濃烈,教師的一句表揚,一次鼓勵都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爭先恐后的表現(xiàn)欲望。教師此時要做的就是提供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凡是能自己觀察、操作、討論、思考、歸納的,都放手讓他們去做,可采用小組學習、同桌交流、分層教學、相互評價等手段實現(xiàn),使學生學的有趣。
2激勵信心
對于每個人來說,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頭腦。由于基礎、閱歷、環(huán)境等原因,對于每一篇文章,每一幅圖畫,每一道風景,在不同的學生眼中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感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韻味,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相信學生,勉勵學生,寬容學生,讓學生在一種自由開放的氛圍中成長,讓學生“驕傲”起來,敢于直抒己見,敢于挑戰(zhàn)“權威”。
2.1給學生一對自信的翅膀——相信自己如教學《珍珠鳥》這課時,我設計了讓學生為課文中的插圖(人鳥和諧共處的畫面)題名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有了對文本的充分解讀,有了前期資料的大量引入,因而學生很快地在書中寫出了自己的答案。有題為“朋友”,有的題為“幸?!保械念}為“溫暖”,大多是從人鳥雙方的和睦關系進行構思命名的。巡視時,我發(fā)現(xiàn)一名學生(暫差生)題為“期盼”,可交流時他卻改為“美好”,問他為什么,他說剛才的不好,現(xiàn)在的好。課后,我親切地與他進行了一番交談,鼓勵他思維與眾不同,很獨特!告訴他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表明自己想法的勇氣,可不能人云亦云!剛才的題目也是很好的!孩子就是這樣,只要你信賴他,他就信賴你,就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2.2給學生一雙批判的眼睛——反思自己有主見的孩子是值得欣賞的。我們既要培養(yǎng)孩子敢于直抒己見的品質,同樣也要培養(yǎng)孩子不斷反思自己、不斷解剖自己的品質。如教學《蘑菇獎給誰》一文時,學生就“蘑菇能不能獎給小黑兔”展開了一番辯論。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蘑菇可以獎給小黑兔,因為它媽媽事先并沒有講明比賽的要求,更沒有講明比賽的對手。于是我就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思考進行了一番斟酌:如果你是小兔,你愿意做小白兔還是小黑兔?做一個像小白兔一樣敢于挑戰(zhàn)強手的人,還是做一個像小黑兔一樣輕而易舉戰(zhàn)勝弱者的人呢?做哪一種人對自己的發(fā)展更好?經過思想斗爭和思維的不斷交鋒,學生們對自己的想法有了清醒的認識,敢于和強者較量,雖敗尤榮。后來,在教學《螞蟻和蟈蟈》時,對螞蟻的勤勞和蟈蟈的懶惰,學生又有了一番討論。可喜的是有學生已不再人云亦云,他們能大膽地、批判性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螞蟻和蟈蟈各有各的勞動觀念,但自己更欣賞螞蟻,不愿做“無遠慮”的蟈蟈。看似很小的一個細節(jié),透視出來的卻是一個人的思維,一個人的思想。如果聽之任之,不加指導,看似滿足了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其實嚴重阻礙了學生科學人生觀的形成,這對他們的個性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該寬容時不苛刻,該苛刻時萬不可“寬容”。因為這樣的“寬容”會讓他們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只有常常啟迪他們學會審視自我,才能養(yǎng)成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優(yōu)秀品質。
3激勵創(chuàng)造
喜歡質疑,不相信唯一正確的解釋,敢于挑戰(zhàn)權威是創(chuàng)造者重要的人格特征。陶行知先生認為,兒童獲得了言論的自由,特別是得到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造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多元思維,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學生的問,正體現(xiàn)了其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是創(chuàng)造的萌芽。有了疑難就是成功的一半,知大疑則大進,知小疑則小進,不知疑則不進。質疑的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教學時對學生在學習中獨到的、多樣化的想法給予鼓勵和肯定,允許學生發(fā)揮想象和幻想,甚至找自己的麻煩,為學生提供自由的空間,創(chuàng)設出民主、輕松、開放、互動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意,強化他的不平凡意見。特別要留意那些不太合群,個性較強甚至頑皮的學生,在他們中間也許就有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不能因為我們的不慎,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學生的頭腦是亟待被點燃的“火把”,激勵就是火把的“助燃劑”。我們要積極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讓我們的每一次激勵都轉化為學生的催化劑,變成激活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及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