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英國“光榮革命”的勝利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正式建立,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與這一歷史趨勢想適應,18世紀以后,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啟蒙運動蓬勃興起。啟蒙學者們用理性的眼光來觀察社會和生活,并以其富有先導性的理論喚醒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反封建意識,給處于黑暗統(tǒng)治下的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因而18世紀被稱為理性的或啟蒙的時代。
【關鍵詞】啟蒙時期;自由觀;思想
【中圖分類號】B1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074(2009)02-0119-01
隨著英國“光榮革命”的勝利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正式建立,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與這一歷史趨勢想適應,18世紀以后,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啟蒙運動蓬勃興起。啟蒙學者們用理性的眼光來觀察社會和生活,并以其富有先導性的理論喚醒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反封建意識,給處于黑暗統(tǒng)治下的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因而18世紀被稱為理性的或啟蒙的時代。
啟蒙運動繼承和發(fā)展了16世紀文藝復興的思想,大量吸收了英國的經驗主義哲學和法國的理性主義的哲學理論,在政治,文化,宗教和社會制度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較為完整的系統(tǒng)的主張,直接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礎。然而在眾多的啟蒙思想中,啟蒙時期的自由觀的地位舉足輕重,因為正是這一時期的自由觀開啟了近代西方自由主義的先河,它直接影響了18世紀兩場具有世界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的大革命,使自由這個觀念更具體的從理論變成現實,成為人民實實在在擁有并為之不斷奮斗的神圣權利。
啟蒙時期的自由觀表現在這個時代的各個方面,有的已被人們了解和普遍接受,有的則比較隱蔽,需要人們不斷發(fā)現和爭取?;谧约旱淖疽姡F將這一時期的自由觀的表現總結如下:
1政治哲學的自由觀
如果要論述自由觀在政治哲學上的表現,我們不能不提到啟蒙時期的那幾位世界聞名的思想家:約翰洛克,孟德斯鳩和盧梭,因為他們是這一時期政治思想的主要倡導者和論述者。雖然他們在思想上各有側重,但在自由觀上卻極為相似,主要表現在:①都提倡社會契約論,都認為自由是人的自然權利,是天賦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洛克認為,“凡是在自然狀態(tài)中想奪去在那個狀態(tài)中的任何自由的人,必然被假設為具有奪去其他一切東西的企圖,這是因為自由是其余一切的基礎。——人的自然自由,就是不受人間任何上級權利的約束,不處在人們的意志或立法權之下,只以自然法作為他的準繩?!泵系滤锅F是洛克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揚者,因此也非常同意這個觀點,這是他的法的精神的基礎。比如他說如果君主不但不為人民造福,反而壓迫他們,“于是他們就恢復自己的天然的自由”。盧梭特別提倡和贊美這種自然的自由,他甚至愿意讓歷史倒退到這種所謂的前文明社會之中,這一點很明顯地表現在他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②自由是神圣的,但必須是有限的,而政府是公民自由的保障。例如,洛克認為“處在政府之下的人們的自由,應有長期有效的規(guī)則作為生活的準繩——這是在末加規(guī)定的一切事情上能按照我自己的意志去做的自由。”“洛克在將自由與法律相聯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自由必須以法律為保障,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不是為了廢除或限制人們的自由,而是為了保護和擴大人們的自由?!泵系滤锅F更強調法律的作用,認為“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并且他還認為“自由是神圣的,組織國家的目的是為了保障人民的財產和政治自由。另外,孟德斯鳩也論述了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北R梭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說的也是這個同樣的道理。
2自由觀在社會經濟中的體現
關于經濟自由,在這一時期最具權威的代言人就是著名的蘇格蘭啟蒙思想家亞當斯密,他的名著《國富論》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想要發(fā)展經濟的必讀篇?!秶徽摗分v的是經濟自由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在斯密看來“私利和公利并非從根本上是對立和沖突的,在一定的情況下,二者是可以統(tǒng)一的,而市場便是它們之間的媒介。——正是基于這一點,斯密主張經濟自由,反對國家對經濟領域的干涉。他認為,經濟的繁榮,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絕非靠政府的指導所能實現;——政府的職能只是對自由經濟的保護,為經濟的自由發(fā)展提供較好的政治環(huán)境?!蹦敲催@種觀點是否會帶來私利主義的大泛濫呢?對于這一憂慮,斯密緊接著又寫了《道德情操論》,它告訴我們在一個經濟自由的社會里,人們如何解決道德問題,即在一個人人都為自己謀劃的經濟自由的社會里是如何實現普遍的道德社會的。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一出世,便受到了資產階級的熱烈歡迎,因為它為資產階級的發(fā)展提供了名正言順的理論基礎和巨大的指導作用。只有經濟自由了,政治自由才能實現,整個社會才會更自由,這也為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社會打下了基礎。
3自由觀在文化上表現
文化這一詞本身就很難定義。廣義上的文化包括宗教、哲學、論理學、經濟學、政治學和文學等眾多領域。因為我已在前面論述了自由觀在政治哲學和經濟學中的表現,所以在此,我打算僅從狹義方面對文化自由進行論述和總結,即自由觀在文學藝術領域中的表現。
文學藝術是時代精神的反映。在歐洲,與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相呼應,出現了帶有自由色彩的啟蒙文學藝術。這種精神主要表現在:①文學上創(chuàng)作非常自由,形式體裁各異,敢于大膽反對封建專制和宗教迷信,對受壓迫,受剝削的人民大眾深表同情。如英國的文學家彌爾頓,“他的三部杰作《失樂園》、《復樂園》和《力士參孫》,雖取材于圣經故事,但目的在于說明人類不幸的根源,論述理性與情感的關系,肯定人生、人的進取心、自豪感,贊揚科學、正義、理想、試圖反映重大的社會問題,謳歌資產階級革命者的精神面貌。”另一位文學家約翰班揚的《天路歷程》充滿了對宗教迷信的無情揭露和抨擊。法國最突出的古典戲劇大師莫里哀的《偽君子》辛辣地諷刺了教會和貴族上流社會的偽善、狠毒、荒淫無恥和貪婪。德國的狂飆運動也是反對封建制度,要求自由和平等的時代思想的體現。②自由觀點在音樂、美術和建筑上面也有各種程度的表現,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自由、平等的新思想。這些藝術作品的題材,形式更加多樣化和自由,更加貼近自然和現實,促使人們更加向往自由和平等。比如偉大的音樂革新者和天才——莫扎特,他的作品大都表現出對專制主義壓迫平民的控訴和反抗,號召人民為自由和平等的社會而戰(zhàn)。再如英國的畫家荷加斯的作品具有寫實主義的色彩,描繪了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啟迪人們向往自由、民主、平等的生活的。
綜上所述,啟蒙時期的自由觀因為是這一時代的主題,因此表現在這一時代的各個方面。本文只是從三個大的方
面對自由觀的表現進行了膚淺的論述和總結,以期能對大家正確清楚地理解啟蒙時期的自由觀起到幫助作用。
4參考文獻
[1]劉文龍,袁傳偉主編.世界文化史(近代卷)[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啟良.西方自由主義傳統(tǒng)[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
[3]王彩波.西方政治思想史[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張幼香,沈之興主編.西方文化史[M].第2版,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
[5]洛克.政府論(下)[M].商務印書館,1964
[6]盧梭.社會契約論[M].商務印書館,1980
[7]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M].商務印書館,1963
[8]雅克巴爾贊.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M].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