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經(jīng)濟》記者:我們常說“對手即朋友”,你是怎么理解的?
黃楚清:我覺得,朋友是總在我們身旁默默守候、注視著我們的人,是在危難關頭能挺身而出的人;對手是與我們在同一片領域里競相追趕的人,就好比大家都是在競賽場上的馬,我們會一起狂奔到終點。也許有的人覺得,對手讓我們感受到了壓力,甚至為我們的成功設置了障礙,但也應該想一想,正是因為這樣的障礙,這樣的壓力,我們才會不遺余力地想突破它、超越它,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慰,而這時,所謂的壓力不也就變成一種動力了嗎?因此,對手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朋友,因為他們,我們的人生才不會有缺憾。
舉一個身邊的例子,以前,這一帶只有我一家做餐飲酒店的,但現(xiàn)在這里陸陸續(xù)續(xù)地開了許多,他們在經(jīng)營等很多方面都很厲害,在某種程度上給我?guī)砹藟毫?,影響了我的生意。在這種情況下,胸懷狹隘的人,可能會有一種敵對的態(tài)度,把他們當作對手和敵人,會想方設法去詆毀那些對手。但我不會這樣做,只會不斷地去激勵自己,更好地做出自己的特色。因此,要感謝對手,如果他們平庸,我也不會進步,他們的強,更加促使我不斷提升;同時,周邊這些酒店一家一家做好了,也會給這里帶來更多的人氣。事實上,我的很多朋友都是餐飲界的,大家都沒有那種敵對的感覺,而是一起溝通,互相學習。
《滬港經(jīng)濟》記者:你們主要交流什么?
黃楚清:我們交流的話題很多,大到國家大事、城市變化,小到個人的生活,但我們更多交談的是本行業(yè)的東西,比如服務、菜品、管理等,大家都可以敞開心扉交流。為什么要有這種交流呢?因為你有你的優(yōu)勢,別人也有別人的長處,通過這種交流,你可以更清楚、更及時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以便提升自己。不過,在交流學習的時候,自己也必須有一個清楚的頭腦,明白什么是自己可以用的,不要盲目模仿別人。
《滬港經(jīng)濟》記者:雖然你和同行是朋友,但大家畢竟是競爭對手,你怎么確保自己在競爭中處于領先?
黃楚清:餐飲業(yè)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競爭性行業(yè),進入壁壘較低,競爭對手進入同一市場并不困難。擁有核心產(chǎn)品的餐飲企業(yè),才能在市場上有核心競爭力。你看,我們這條街上有做川菜、本幫菜、湘菜、貴州菜,甚至還有越南菜,但我依舊做我的粵菜,而且越辦越好,為什么呢?這就是因為我保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對餐飲來說就是核心競爭力。
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也是我們發(fā)展的源泉。以前,我們的顧客群體主要是在上海的廣東人,但隨著市場的擴大,我們除了保持港式粵菜的清淡特點外,還考慮到上海人口味重、喜甜食的特點,借鑒了國內眾多菜系的特長,不斷開發(fā)新菜肴,并且朝精致、高檔粵菜發(fā)展,從香港請來了烹制翅、鮑高手。由于菜點出品精良、選料正宗,吸引了一大批固定的“老吃客”,并由此帶動滬上魚翅、鮑魚的消費,提升了粵菜的品位。
《滬港經(jīng)濟》記者:你還有其他讓你難忘的朋友嗎?
黃楚清:我來上海做生意已經(jīng)有20多年了,這些年來我經(jīng)歷了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走過了事業(yè)的高峰與低谷。在我的身邊,也的確有很多朋友在我需要的時候,給了我莫大的幫助。有個供電局的朋友就是這樣,無論成功還是挫折,這個朋友一直在我身邊。在我不順利的時候,他給我鼓勵,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我;在我成功的時候,他會善意地提醒我。無論是對手還是朋友,都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種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