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小說與小說家卑微歷史地位的客觀論述,指出其對我國古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消極影響,特別是對我國成熟經(jīng)典小說文本《紅樓夢》具體的消極影響。從而為我國古代小說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思考角度。
關鍵詞:小說;歷史地位;《紅樓夢》;消極影響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09)-03-0076-03
作為文學作品樣式之一的小說,在中國古代,“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盵1]由于小說被認為是“小道”,在我國古代文人“文以載道”的思想下,小說與小說家的歷史地位長期受到質疑。筆者認為,諸多層面對小說創(chuàng)作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一、小說與小說家歷史地位的客觀依據(jù)
在中國,小說不算文學,做小說的也決不能稱為文學家,所以并沒有人想在這一條道路上出世。--魯迅《南腔北調(diào)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2]
1.我國古代小說卑微的文體地位
在漢以前關于“小說”:若其小說家,合從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者之所造也??鬃釉唬骸半m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3]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T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漢書·藝文志·小說家》[4]。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已粗具規(guī)模。大量的談神說怪的“志怪”小說與記敘人物逸聞瑣事的“志人”小說出現(xiàn);而齊梁時期文學理論巨著《文心雕龍》在對各種文體進行了精心探討之余,僅于《諧隱》篇中提到一句:“然文辭之有諧隱,譬九流之有小說”。[5]小說被排斥于《明詩》、《詮賦》、《史傳》、《論說》、《詔策》之外,未列篇章,文體地位可想而知。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小說的編目十分混亂。
隋唐時期的“小說”:唐劉知幾的《史通·采撰》[6]中直指小說為“異端”、“穢莫大焉”,雖然是對史家選擇素材而言,但其對《語林》、《世說》、《幽明錄》、《搜神記》的批評更是“其事非圣,揚雄所不觀;其言亂神,宣尼所不語”;“雖取說于小人,終見嗤于君子矣”;“故作者惡道聽涂說之違理,街談巷議之損實”。小說依附史傳文學并受其影響,其地位卑微可憎。
文壇主將韓愈作《毛穎傳》,體近乎傳奇,張籍便力責韓愈不該寫這樣的“駁雜之說”,韓愈不敢理直氣壯為之辯護,掩飾說:“此吾所以為戲耳”。 張籍依舊不饒,“君子發(fā)言舉足,不遠于理,未嘗聞以駁雜之說為戲也”。韓愈則狼狽的抬出孔子:“昔者,夫子猶有所戲。《詩》不云乎:‘善戲 ,不為謔兮虐乎’。很直觀地反映了文人對小說的鄙薄?!?/p>
明清時期的“小說”:明清是古代小說最繁榮時期,然從“明代的太祖、成祖到英宗、思宗等都曾下令禁毀小說,清代從順治、康熙、乾隆、嘉慶一直延續(xù)到道光、同治,仍嚴禁小說印行流通”。[7]如清代顧亭林《日知錄》:“古有儒釋道三教,自明以來有多一教曰小說。小說演義之書,士大夫、農(nóng)工、商賈無不習聞之,以至兒童、婦女,不識字者亦皆聞而如見之。是其教較之儒釋道而更廣也。釋道猶勸人以善,小說專導人從惡,奸邪淫盜之事,儒釋道書所不忍斥言者,彼必盡相窮形,津津樂道。以殺人為好漢,以漁色為風流,喪心病狂,無所忌憚。子弟之逸居無教者多矣,又有此書以誘之,曷怪其近于禽獸乎!”[8]雖有李贄、金圣嘆等人站起來為小說爭取合法的地位,但終孤掌難鳴,被正統(tǒng)文人斥之為“離經(jīng)叛道”的狂人。文學有史以來,小說家大多生平甚至姓名無考,作品和作者不能對號的現(xiàn)象更是多得不可勝數(shù)。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自從“小說”一詞產(chǎn)生,直到這一文體形成并走向成熟,其歷史地位的卑微事實不容否定。
2.我國古代小說家卑微的歷史地位
小說家即“街談巷語”、“道聽涂說”的人所創(chuàng)作的,而由“稗官”(小官)收集,只不過是在閭巷街頭講故事、說奇聞,即使有“一家”概之,亦沒有著名的代表人物,大多數(shù)是不得志的平民或小官,地位低賤,無法與其他幾家相提并論。
我國古代“十大小說家”張鷟、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蘭陵笑笑生、馮夢龍、蒲松齡、吳敬梓、曹雪芹、李汝珍等,與從前文轉引韓愈作《毛穎傳》而遭非議的例子,結合十大小說家,可以提供以下的思考空間:何以多數(shù)作家的生平不詳?何以存在大多數(shù)作家與作品聯(lián)系上的疑問?何以這諸多作家中無一是當時的文壇主將?何以此類作家都是落魄文人或中下層仕人?何以其作品問世即遭受正統(tǒng)文人的責難?
魯迅說“在中國,小說不是文學,做小說的也決不能稱為文學家。”也許是這一切的注釋。
二、小說與小說家歷史地位對小說發(fā)展的消極影響
首先,體裁問題。濫觴于先秦兩漢,興盛于明清之際的歷史演義小說可謂是其主要代表,塑造了一個精神閹割的世界,被深深的打上“史”的烙印。
其次,史傳性筆調(diào)。如同史著“史評”、“傳贊”“太史公曰”等形式的史傳筆調(diào),全無血肉。
再次,詩詞散文勝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小說情節(jié)上,我國古代小說習慣用詩歌散文來處理,諸多“有詩為證”、“有賦為證”……情節(jié)含糊,高潮甚無。
最后,消極而為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v觀我國古代小說,諸如志人志怪小說、傳奇小說、歷史演義小說、才子佳人小說,消極而為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制造出“千部共出一套”歷史現(xiàn)象。
三、小說歷史地位對《紅樓夢》的消極影響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史上成就最高的偉大作品,然而在小說與小說家卑微的歷史地位的影響下,曹雪芹在傳統(tǒng)與個人才能的對抗中屢屢成功之余,《紅樓夢》文本同樣受到不可估量的消極影響。
1.史傳性的素材
以女媧氏煉石補天之說來敘寫,近乎完美的《紅樓夢》,仍有不少學者對它的神秘主義色彩提出質疑,認為它沒有《金瓶梅》徹底。從小說的虛構來說,這似乎也沒有什么不可以。前面也提到,六朝志怪唐傳奇都喜歡借用歷史人物來敷衍神怪故事,如果僅僅憑此就說落入俗套,筆者想持反對意見的就更加有理由。
“作者自云:因曾經(jīng)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靈通’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9]“夢幻”--“真事”是歷史的真實?“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zhèn)鳌盵10]那么我們肯定這確系“真事”?!按嘶刂蟹灿谩畨簟谩谩茸?,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本書立意本旨?!盵11]這種俗套是因為有史傳性的因素在里面,小說要依附史傳文學,除創(chuàng)作的題材完全來自史傳外,而史傳性才是小說家沒有真正跳出的圈子。因此《金瓶梅》也并沒有在這方面強過《紅樓夢》,而《紅樓夢》更能入世,它跳出了歷史人物為中心的圈子,但曹雪芹的固有的文化里無法跳出神秘。
俞平伯在《讀紅樓夢隨筆二則》中有“相傳結尾有所謂‘情榜’,備十二釵正、副、又副、三四副之名,約得六十人,大觀園群芳羅致殆盡,此實與《水滸》石碣罡煞名次無異也。”[12]曹雪芹一再聲明“歷來野史,皆蹈一轍”[13]明顯認識到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但讀者是否思考到正副又副等源何而排?奴才是進不了正釵的,“史傳”的“本紀”、“世家”、“列傳”是其內(nèi)因。“……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盵14]“使閨閣昭傳”才是作者用此套的深層原因!
2.以詩歌散文勝的創(chuàng)作理念
小說中融入詩詞散文是我國古代小說里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諸多研究者將這一現(xiàn)象視為民族文化特征之一。然而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狀以駢麗,證以詩歌,又雜渾詞,以博笑噱……”“詩詞簡啟,充塞書中,文飾既繁,情致轉晦”。[15]因此,小說中融入詩詞散文在某些方面是可能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特別是濫用詩詞散文。如諸多與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沒有任何關聯(lián)的內(nèi)容見之余作品中,讓讀者膩的慌?!都t樓夢》中的詩詞散文雖然為世人稱奇道妙,我們?nèi)匀话l(fā)現(xiàn)其弊端。
從《紅樓夢》文本中可以窺得的這種創(chuàng)作理念的依據(jù)是:“其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閑情詩詞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P4“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16]的確《紅樓夢》中詩、詞、曲、歌謠、諺、贊、誄、辭賦、聯(lián)額、書啟、燈謎、酒令、駢文、擬古文……應有盡有,豈僅僅“適趣解悶”、“噴飯供酒”?我們再參脂評:“余謂雪芹傳此書中,亦為(‘有’字的草寫形訛)傳詩之意?!保ā凹仔绫尽钡谝换貖A批)[17]因此,以詩詞散文聲勝的創(chuàng)作理念,讓曹雪芹在超越傳統(tǒng)的同時也無意識中受到了消極的影響。
開科詩的現(xiàn)象,如第二回、第四回、第五回、第六回、第七回、第八回、第十七回、第六十四回中出現(xiàn);煞尾詩在第五回、第六回、第八回、第十三回、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三回、第六十四回中出現(xiàn),同時依照作者的寫作安排每一回都會有開科詩與煞尾詩的,由于創(chuàng)作沒有完成避免了走上那種套路去。而詩贊在《紅樓夢》中出現(xiàn)就更多了,諸如“正是,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正是,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身東西。”[18]這類例子很多。如對寶玉、黛玉鳳姐等的詩贊,警幻仙姑處,若又一篇子建的《洛神賦》。
很多版本對一部分開科詩、煞尾詩持有不同的觀點,沒有把它收入文中,僅僅在注釋的地方有所提示,雖不否定其內(nèi)容,但空洞讓他們意見有所保留。比如,第二回回目“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已經(jīng)非常明顯了,然而目下開科詩“一局輸贏了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盵19]完全是流于形式。煞尾詩第二十一回“淑女從來多抱怨嬌妻自古便含酸”[20}很明顯這里以“淑女”指代襲人,“嬌妻”來指代鳳姐,賈璉之俗,恨不得淫盡眼前的“姹紫嫣紅”,“嬌妻”完全是俗套之言。更為甚者,還有詩贊里的“正是……有詩為證……”。
對比《紅樓夢》第十七回與《聊齋志異》中的《嬰寧》里兩者關于景物的描寫,陳先生陳炳熙認為,前者與后者之比有三個不及:(一)、所示景物氛圍不及。(二)、修辭不及。因為前者多一般佳句,后者多自鑄新詞。(三)、才情不及。因為對于前者寫景只是為了配景,后者寫景為了寫人,傾全力而為之。[21]筆者認為原因是《紅樓夢》受制于詩詞散文寫景的影響。
而今讀者在閱讀古典小說的時候,有一種非常深刻的體會,即跳過小說中大量詩文的閱讀,并不影響對故事情節(jié)的把握。天才曹雪芹的文學觀念里,同樣殘留了以詩詞散文勝的創(chuàng)作理念。
3.時間、地點、人物年齡等問題分析
《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但同樣存在諸如時間、地點、人物年齡等一系列的問題。有許多學者撰文進行探討過,咸豐年間的“大某山民”在《讀紅樓夢綱領》中提出時間問題,易俊元、張笑俠兩人都作過《紅樓夢大事年表》等;俞平伯的《紅樓夢地點問題底商討》、李玄伯的《紅樓夢的地點問題》討論了地點問題;人物年齡上有,趙譽船的《紅樓夢中人年齡考證》、胡欽甫的《紅樓夢摘疑》等??傊谑聦嵜媲扒∪鐝埿b所言“此處寫來與前文相連,此系作者之大錯處”[22]何以構成“作者之大錯處”又使得《紅樓夢》這一無與倫比的天才之作存在如此多的前后矛盾,又使得讀者產(chǎn)生萬千的歧義呢?
筆者認為只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文本流傳以來大量的篡改和增補現(xiàn)象,其二、作者受我國古代小說家消極而為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影響。
何以如此說來?用《紅樓夢》里面的原話“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杜撰不成”[23]曹雪芹借賈寶玉之口說出了一種歷史現(xiàn)象,也說出自己的所受影響的根源。面對《紅樓夢》這樣的千古奇文,文人手腳就沒法控制,手抄本時期,大量的評者、閱者在這一過程中,肆意的對其中部分文字進行改動(當然也有抄寫過程中無意落下的因素),總之這樣就產(chǎn)生了一部分問題。這樣的例子有:“不想后來又生一位公子”與“不想次年又生一位公子”[24]一字之差謬以千里。小說是“小道”長期受到責難,治小說也不必像治經(jīng)史那樣。《紅樓夢》要在特定的時間里、特定的環(huán)境里、特定的人物年齡段里完成,作者在主觀上就接受了一個事實:我允許時間、地點、人物年齡的混亂。
胡欽甫先生在《紅樓夢摘疑》一文中說:“在這許多前后矛盾的文字上,雖不知是作者自己的疏忽呢?還是后來審定者,細加厘剔,截長補短弄成的錯識?但借此可以看出中國舊小說關于結構的不縝密,和前后敘述不經(jīng)意的通病。……這也許是中國舊小說家的通病吧。就是取材于歷史的也多著意事實,而忽略時間,只求事實的推演,而不管時間的聯(lián)貫,其結果每致事實顛倒,前后沖突《紅樓夢》也是如此?!盵25]胡欽甫先生已認識到這是我國古代小說家的通病,但他沒有再細究其根源在那里,在其他的作家作品中,讀者還可以認為是行文不慎所造成的,但《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是“字字看來皆是血”的作品,請問如果不是長期的因素又作何解釋?我們有理由說:這是因為小說與小說家歷史地位的卑微對小說文本產(chǎn)生嚴重消極影響造成的。
總之,通過對這一現(xiàn)象認識分析的確存在了小說與小說家卑微的歷史地位對《紅樓夢》消極影響客觀依據(jù),因此這種影響所有其歷史客觀性。
參考文獻:
[1][2] [4] [5] [8]《中國文言小說參考資料》侯忠義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4月版
[3][15]《魯迅全集》第四卷《南腔北調(diào)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7]《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著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8]《明清之際小說點評學之研究》林崗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9] [10] [11] [13] [14] [16] [17] [18] [19] [20] [23] [24]《紅樓夢》曹雪芹、高鶚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12]《紅樓夢研究》俞平伯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北京
[23]《古典短篇小說藝術剖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22] [25]《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匯編》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主編2001年8月北京第一版
責任編輯:劉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