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學生即使在學校學到了最新的知識,這些知識也會很快老化,不能終身受用。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現實。要讓學生能在一生中不斷地獲得新知識,適應社會信息化,學習化的要求,學校教育就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的要求,時代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自主學習呢?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能自己參與制定學習日標和計劃,能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有內在的驅動力,能積極主動地、持之以恒地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能進行自我監(jiān)控并調整自己的學習。一個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隨時都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很多。下面從教育部新制定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要求出發(fā),在進行積極探索的基礎上,提出了五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師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
在細想品德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是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需求,同時學生也要知道自身的學習要求、態(tài)度和策略。因此,教學目標應由師生共同制定,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內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如果一個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的意義,了解學習的范圍,那么他就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支配自己地學習速度,實施自己的學習目標。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點來制訂自己的長、短期發(fā)展目標。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總的長期目標基本是相同的,縛個學生都應該明確他們長期的全面發(fā)展的大目標。在制訂目標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在制訂總目標的基礎上,還應制訂課程目標、年度目標、單元目標等??梢圆捎媚繕藢訉臃纸獾霓k法建立目標體系,使短期目標更具體,更具有操作性。
二、關注學生情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情感是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學生只有對自己、對思想品德課、對思想品德學習以及思想品德文化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學習思想品德的動力,并取得好成績。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平等對待,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引導他們采用積極主動的參與式和合作式的學習方式,讓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討等主動積極地學習,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學生應該形成適合自己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掌握學習策略是自主學習的前提,當學生能夠恰當地使用學習策略的時候,才能真正地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事實上,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都或多或少使用過一些學習策略,只不過沒有梳理和總結出來。教師可通過座談、討論、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他們的學習策略,并幫助他們整理、提煉出有效的學習策略。以下策略的掌握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自主學習的能力:
1 有選擇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重要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上,而忽略那些非重要的內容和與目標不相關的但有干擾的活動。會運用選擇性注意是會學習的標志。
2 充分利用工具書,資料等解決學習中的一般問題。
3 簡要地記錄聽到或談到的關鍵信息。
4 有意識地應用已知的學習規(guī)律。
5 把學習語文的某些方法用于思想品德學習。
6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有助于幫助學生計劃、監(jiān)察、調整、反饋、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時地調整行為和思維方法,促使學生克服困難。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學會自主學習。自我調控能力地培養(yǎng)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學習能力、自控能力的異同選擇恰當的切入點,進行持續(xù)的培養(yǎng)和訓練。
首先,要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改變自身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活躍起來,興奮起來,行動起來。
其次,加強學習計劃性的指導。有計劃的學習是學習行為控制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有條不紊的學習和思考習慣,從而提高自我監(jiān)控水平。
第三,不斷反思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優(yōu)勢與不足,增強自我意識,培養(yǎng)學習習慣,調整學習策略。讓學生記下自己學習的過程、方法、體會及感受,有了記錄,學生才能進行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調整下一階段的方法和策略;教師則可以隨時了解每個學生對學習策略的實施,及時進行個別輔導,適時組織小組或全班的討論和交流,讓同學們互相啟發(fā),取長補短。
五、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教師應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評價,以激勵的方式評估學習。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成學生達到學習目標,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因此,宜采用多樣的評價方式:(1)學生自己的評價;(2)學生自己和老師的評價;(3)學生自己、同學和老師的評價;(4)學生自己和同學的評價。在內容方面,既評價思想品德知識的掌握,又評價綜合運用的能力,更要評價學習策略和方法的應用。評價既要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懷和尊重,又要激勵學生自強;既充分地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又要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既坦城指出學生的不足,又要表達教師的關心和期望。我們應充分認識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比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
經過這一系列措施,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加強了,學生在互相幫助和互相探究中學習成績、興趣水平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