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索。學會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由主學習興趣,開拓學生自主學習空間,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 能力 培養(yǎng)
“以學生為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自主學習就是一種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習方式,它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對任何一門學科、任何一種學習環(huán)境、任何階段的教育都非常重要。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就是要改變以往教學中“一本書、一言堂、一鍋煮”的陳舊的教學模式,代之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將直接影響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下面就小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創(chuàng)設民主、開放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欲望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內因,教師只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有人說: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而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首先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與氣氛。其次,多組織討論、交流甚至爭辯,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的機會,并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自身有利條件,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課堂上發(fā)表不同意見,即使說錯了,對學生思維中合理的因素也應加以肯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fā)學生的自信,鼓勵學生課堂上提出問題,對教師的講授,學生的發(fā)言,大家隨時可以發(fā)問,對提問的學生給予表揚,這樣就形成了課堂上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二、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和爭論中自主學習和發(fā)展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边@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進行學習。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每堂課我都通過提示學習目標或提1~3個思考題,引導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點,突破難點,通過對問題的獨立思考,使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強化自我培養(yǎng)意識,也使學生嘗到了獲取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逐漸培養(yǎng)他們樂于自主學習與發(fā)展的信心。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實現了從舊知識向新知識初步形成的轉化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就會慢慢地葬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他們通過自主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也會達到相當高的程度,這樣錘煉出來的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總之,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項融觀念性、知識性、策略性和操作性很強的活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有意識、有目的、堅持不懈的練習和培養(yǎng),合理運用自主學習才能使教育者自主發(fā)展,才能體現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