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教書者,而且是教育者?!笨梢娙握n教師和班主任的責任是一樣的,任課教師沒有理由將自己游離在育人職責之外,育人需要任課教師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但就現(xiàn)實情況而言,部分任課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存在不少問題。通過我長期的觀察現(xiàn)把主要問題分析如下:
第一,任課教師受囿于功利思想。不愿參與班級管理
我曾擔任過班主任,遇到不少任課教師將課堂上犯了錯誤的學生簡單交給班主任,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的違紀行為視而不見導致后來課堂紀律難以維持,并將原因歸結為班主任教育不夠。為此我與其他班主任交流過,但他們已經是見怪不怪了。用一句話做總結:你不是拿了班主任補貼嗎?班里的事當然由你管。任課教師太注重付出與報酬的掛鉤,全然忘記了教師的職責,參與班級管理自然成了一句空話。
第二,任課教師強勢介入班級管理,導致管理主次不分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任課教師應從屬協(xié)助。但是有的任課教師卻不注重這種的合作關系,反而在班主任教育學生時強勢介入,導致班主任的教育達不到預期目的。筆者曾看到過這種令人不快的教育場面:一位班主任將班內的學生喚到辦公室進行定期心理教育,師生倆坐在那里輕聲交流,學生臉露愧色,我們在一旁看著也覺得教育效果不錯。但此時有一位任課教師看到這位學生坐在班主任跟前,立馬走上前,一一列舉學生課堂紀律、作業(yè)等方面的問題,對學生又說了好些鼓勵的話,教育主導權一下子被這位任課教師掌握。她滔滔不絕的教育讓班主任根本插不上話,本來即將結束的談話因為她的介入又延長了近20分鐘,學生一臉茫然,班主任一臉苦笑。這樣不搞清楚教育內容而突然介入教育管理,牛頭不對馬嘴,非但無效,也使得班主任的教育實現(xiàn)不了預期的目標。
第三,任課教師出于私利,促成學生情感偏移
一個班級是師生共同的家。而維系這個家的紐帶就是情感。班主任也好,任課教師也好,都應該利用自己的才華、魅力把學生牢牢地吸引到班集體中來。彼此之間親密無間、共同進步。但是不少任課教師受分數利益的驅使,利用個人的魅力讓學生喜歡他,喜歡他所授的科目,對于學生其他科目毫不關心,甚至有意無意地排斥其他教師。我就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初中時我班的數學成績異常出色,有個別在我班任課的教師總在課堂上含沙射影地說我們班的數學成績好是班主任利用課余時間給我們“開小灶”,更有甚者還在年級里傳出流言,說我們班主任為了不讓班里成績差的同學拖后腿,要想盡辦法讓他們轉學。這些流言攪得班里一些成績落后的學生無心學習,總怕自己會被老師遣送走,那時班里可以說是草木皆兵,甚至有個別同學與班主任唱起“對臺戲”,很長時間班級工作難以展開。
羅列著自己求學、從教以來看到的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心里異常沉重。雖說這可能不是普遍現(xiàn)象,但如不從根源上杜絕,對教育的整體影響是很大的。就這一現(xiàn)象我與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事交流過,我們最終將根源歸結到思想上。沒有哪—個教師能教出全能的學生,教育從來都不是個體能擔起的重任,因此需要每個參與其中的人各司其職。作為教育的小單位——班級管理亦如此,所以每位任課教師都應該清楚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定位。
針對上述問題,作為任課教師的職能定位是作為班主任的助手主動幫助管理班級,一方面做好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更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在一個班級的管理中,班主任、任課教師沒有孰輕孰重,而是兩者缺一不可,所以各位任課教師,請不要把自己隔離在班級管理工作之外,應將自己牢牢定位在協(xié)助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這一崗位上,讓自己的教育生涯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