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自己掙面子、給別人留面子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因為面子是人們有效地為自己贏得正面社會價值的基礎,但是面子需求也會給英語口語學習帶來負面影響。本文通過分析面子文化對英語口語教學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探討構(gòu)建維護面子需求、以賞識教育為主導,采用尊重個性化的課堂糾錯和評價體系等提升口語教學效率的相應策略。
關(guān)鍵詞:面子文化;英語口語教學;賞識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09)12-0069-5
Abstract: To obtain face for oneself and save others’ fac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for people to follow in their communication since face ispeople’s positive social value basis that they can efficiently earn for themselves. But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face-wants concept will also bring some negative effect to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study.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some oral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face-wants concept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author notices that appreciation-oriente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e individuality-respected assessment criteria can not only banish the face-wants negative impact to oral English teaching but also make the teaching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 face culture, oral English teaching, appreciation-oriented teaching strategies
1. 引言
大學生的綜合英語語言應用能力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他們的語法分析和解題能力、詞匯量等多項技能的提升成果都能從每年的大學英語四級、六級和英語專業(yè)四級、八級通過率不斷上升的數(shù)據(jù)中得到認證。但相比之下,他們的英語口頭表達和交際能力的提升程度卻沒有與此齊頭并進,甚至出現(xiàn)了非常不對稱的現(xiàn)象:大部分學生(外國語大學的學生除外)口頭交際能力比較弱。雖然這種結(jié)果是由諸多因素導致的,但是在教學中,學生們因害怕丟面子而不主動進入口語課堂練習,導致課堂信心缺失、課堂效率受到影響等應該是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以面子文化與理論研究為基準,試圖通過分析面子文化理念對大學生英語口語學習效率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主要原因,探詢解決這些問題的相應的口語教學策略和評估方法。
2. 面子理論與文化研究
“面子”是人們自我意識的基礎,是一個人為自己建立的一個積極的公眾形象。在社會學術(shù)語中,“面子”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獲得或被他人認可的一種社會身份。美國社會學家Erving Goffman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從社會學的角度提出了“面子行為理論”(the Theory of Face-work)。他認為“面子”是社會交往中人們有效地為自己贏得的正面社會價值,它是個人的自我體現(xiàn),也是人類行為準則之一。它滲透于人際行為之中,人們的行為都要受到面子的約束(1972: 3-5)。劍橋大學的Penelope Brown和 Stephen Levinson教授在1978年“語言使用中的普遍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后也提出了面子理論。他們認為面子可分為兩種類型: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
“面子值千金”是中國文化中人人皆知的個人社會價值體系。面子文化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日常社會生活。從古到今,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頭百姓,大家都會十分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并會采用多種行為策略和交際方式為自己掙得面子或保全面子,同時也會在言語交際中竭盡所能維護他人和自己的面子。國內(nèi)有許多學者,如祝畹瑾、何自然、何兆熊、劉煥輝等從各個角度就面子文化對人們言語交際中的影響等進行過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作為言語交際的禮貌原則之一,面子理論成為語用學的重要研究內(nèi)容并對言語交際的研究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3. 面子文化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負面影響
學會自由而完整地使用一種語言是一個長期且十分費力的過程(Wilga M. Rivers Mary S. Temperley, 1978: vii),在口語學習中更是如此。口語活動具有較強的交互性、目的性、文化性以及和語言交際不可分的社會性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需要學生全方位的介入才能達到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但經(jīng)過中學多年應試教育的磨礪進入大學教育的課堂后,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在心理上和學業(yè)上做好了充分準備。“面子”這一特有的文化心理現(xiàn)象給學生們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導致其英語口語學習遇到困難和挑戰(zhàn)。
3.1 積極面子需求使學生產(chǎn)生緊張、焦慮的課堂心理現(xiàn)象
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是指人們在交往中期望自己的言行、思想等得到對方的肯定和贊許(Penelope Brown Stephen Levinson, 1978: 62)。對學生來說,這種期望在口語教學中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得到肯定和贊許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英語課程標準》(2001: 17)已經(jīng)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了八年多,但是并沒有改變以應試教育為導向的中學英語教學體系,即中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仍然以語法分析講解、短文寫作練習、詞匯背誦、句式分析等為主,口語教育受到忽略。因此,當學生進入大學學習時,英語口語對他們來說仍然是一門具有挑戰(zhàn)性的新課。因為口語基礎不太好,學生們擔心在課堂上會在老師和同學面前丟面子并傷害自尊心,從而產(chǎn)生緊張、焦慮的心理現(xiàn)象,不愿正常介入課堂練習。這樣,他們在口語課堂練習中的積極面子需求,即口語課堂上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揚的期待就很難得到支持,這無疑阻礙了他們的口語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3.2 消極面子需求導致學生產(chǎn)生被動的課堂學習態(tài)度
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是指人們希望在交際活動中有自主的自由,不希望別人強加于自己,自己的行為不受別人的干涉、阻礙(Penelope Brown Stephen Levinson, 1978: 62)。在口語教學中,這種保護自身的消極面子不受干涉的念頭對學生們來說顯得更為重要。
因為自身英語口頭表達能力較差,加上怕丟面子的困擾,學生們希望在課堂上有自主的自由,不希望自己的行為受別人的干涉、阻礙,不希望別人強加于自己,即他們希望自己的消極面子需求(negative face-wants)能得到支持和保護。他們不希望被提問,不希望向同學和老師展示訓練任務或參加分組討論、發(fā)言等。而口語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使得教師難免會在課堂上使用命令、請求、建議、勸告等言語行為組織和指導教學,這樣就無法保護學生的消極面子需求,還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一種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被動地進入口語課堂目標訓練,甚至不愿配合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課堂練習。
4. 構(gòu)建維護面子需求、提升口語教學效率的相應策略
當學習者注意到自我表達能力和學習目標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時,其明顯策略就是回避那些較難表達的東西(William Littlewood, 2000: 83)。因為這種回避能消除在課堂上丟面子而讓自己感到難堪的尷尬,所以學生們就以被動的態(tài)度進入教學程序,這樣他們的學習效率肯定會受到影響。如何為學生們營造輕松、平和的學習氣氛,減緩學生的過度焦慮感、挫折感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的自信心和效率等等是擺在老師們面前的重要難題和任務。
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林克倫認為:一個出色的教師除了知識淵博外,還要善于把握他自己與他學生的心理活動,并利用積極的心理活動來為教學服務。美國心理學家史密斯也認為:即便教學很得法,但如果學生不感興趣,學生的學習動機或認知準備不足,那么這種教學也不一定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轉(zhuǎn)引自施良方,1994:21)。William Littlewood(2000: 59)也曾指出:“在課堂上,一個富有同情心的教師和一個合作的課堂氣氛同樣能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由此可見,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策略以及課堂糾錯、評價體系等對改善課堂氣氛、消除面子需求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非常重要。
4.1 實施以賞識教育為主導的口語教學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言行加以賞識。‘賞識教育’可以幫助失敗者找回自信和發(fā)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廈,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他在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賞識從本質(zhì)上說就是一種激勵。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教師在課堂上尊重和欣賞學生不僅能滿足他們?nèi)诵灾凶畋举|(zhì)的需求:渴望得到贊賞,也能支持和維護他們個人的積極面子需求(positive face-want),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學。筆者曾在六所大學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也顯示: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對他們學習困難和問題的理解,鼓勵與鞭策的話語、語氣溫和的教導、營造溫馨和輕松的課堂氣氛等對學生口語課堂效率的影響很重要(吳雁,2005: 38-42)。
不容置疑,激勵和賞識教育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的面子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保護,使他們的學習潛能在課堂學習中得到正常發(fā)揮,提高英語口語交際水平將不再是難題。
4.1.1 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氣氛,使用鼓勵和贊揚的話語
為了消除學生們的焦慮、緊張情緒,保護他們的面子不受到傷害,教師應在教學中注意這么幾點:首先,應在口語課堂上以寬容大度作為主要施教準則。不論學生們的口語能力是如何不盡人意,教師都不能對他們隨意進行批評和訓斥;相反,教師每天都應面帶笑容進入課堂,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放松、提高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因為賞識的實質(zhì)是承認差異,尊重差異,鼓勵每個學生進入課程教學系統(tǒng)。
再次,在初級階段,教師對學生們的課堂表達模式、任務完成情況等目標要求不需太高,即使在初級階段他們的話語中出現(xiàn)錯音、錯調(diào),在交流中反應愚鈍,在分組的訓練中不知所措,只要他們能開口說英語、能配合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或加入某項任務練習,教師都要適當遷就一下他們的不足并及時給予表揚和贊賞。常用:“Well done”、“Great! Wonderful!”、“Very nice”、“Excellent!”、“Absolutely right!”等等贊賞的話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興趣并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因為自信心是人們成長與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質(zhì),若個體對自己的前景持有樂觀態(tài)度,則有利于個體的心理健康,其情感更加堅韌,較少焦慮和消沉,更能獲得學術(shù)上的成功(時蓉華,1998:138-141)。
4.1.2 采用循序漸進、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
口語教學過程的實質(zhì)是師生在認知、情感、意志方面的交往過程,也就是師生在以上三方面的合作過程。合作程度如何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為每個人的心智、口語學能、個性等都存在差異,這必然會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策略提出很大的挑戰(zhàn)。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與學生達成共識:師生雙方在口語課堂上盡量不講或少講中文等。雖然實施的可能性會受到干擾和挑戰(zhàn),但至少讓學生明白了口語學習的基本原則,然后以循序漸進、形式多樣、主題豐富的教學策略完成每一節(jié)課、每一階段的學習任務。例如:初級階段的主要目標應關(guān)注學生的語音、語調(diào)的準確性指導練習和對話練習,中級階段則關(guān)注英語語言和文化的準確性和具體操作方法,如:在對話中注意不要尋問對方的個人隱私,日常對話中簡單語氣詞、四字臟話使用的規(guī)則和場合等;高級階段則可進行一些難度較大的專題討論、主題評價和辯論等。
其次,教學的形式要多樣化。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主題練習,如:二人互動對話、朗誦練習,小組討論或辯論、角色演練與講述等等;也可以在教室里設置不同的場景進行任務目標練習。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使用教材內(nèi)容外,教師還應為每一堂課策劃出豐富的課堂主題內(nèi)容。它們不僅要在語言難度上適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還應在練習的內(nèi)容上與學生的興趣相吻合,如備受學生關(guān)注的新生代人的人生觀、價值取向、婚戀觀、求職的面試方略等熱點問題。這樣不僅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學到各種言語交流的技能和文化規(guī)約,達到了提高口語學習水平的目標,更為學生提供了張揚和展示自我的平臺,為他們贏得面子、增強自信心和提升自我的社會認知品質(zhì)提供了恰當?shù)膱鏊?/p>
4.2 構(gòu)建尊重個性化的課堂糾錯和評價體系
錯誤是任何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的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因為人不犯錯誤是學不會語言的。學生在口語課堂練習中出錯更是可以容忍甚至可忽略的,教師的職責應該是為學生提供連續(xù)、完整的交流空間;熱情鼓舞學生樹立信心、大膽實踐并不怕犯錯誤,這樣他們才能取得進步。但是容忍出錯甚至忽略出錯并不等于不要糾錯、不要為所犯錯誤作出評估和修正。相反,教師必須把糾錯和現(xiàn)場評估一起納入課堂教學中去,這樣才能真正完成口語課堂教學任務。
因為糾錯這一言語行為本身就是對聽話人面子的最大傷害,因此,教師應該用維護學生面子的恰當方法完成這項課堂教學任務。如果交際中雙方不互相支持面子就等于擾亂了整個局面,因為當有人感到尷尬或羞愧的時候,沒有任何人能繼續(xù)展示自我(in performance)(William R. Cupach Sandra Metts, 1984: 2)。Goffman認為,不論交流出現(xiàn)在何種場合,不論交流雙方的關(guān)系如何,非??隙ǖ氖敲總€人的面子都會在交流中得到支持和保護。沒有自尊,交際者會把情感投入到展示和保護他們的面子中去;沒有關(guān)心和體貼,交際者會竭盡全力保留自身的面子并維系其他人的面子(轉(zhuǎn)引自William R. Cupach Sandra, 1984: 1-3)。所以口語課堂糾錯和評估體系一定是一個既尊重學生個性化、維護學生面子需求,又能修正學生口語表達中出現(xiàn)的各類錯誤,提升英語口語教學效率的平臺。
4.2.1 為學生個體提供自我修正和自我評價的機會
自我修正(self-correct)和自我評價(self-assessment)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省和反思,也能提升學習者對自身語言的學習興趣(Nic Underhill, 1987: 23)。個體評價體系應該以“由淺入深”以及“橫向和縱向比較”相結(jié)合的方法為主。主要以學生個體的進步為審核和評價標準,這樣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消除焦慮情緒并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尊重學生的個人自尊心,用維護其面子需求的隱性評價方法實施糾錯和現(xiàn)場評估任務。
在學生進行朗誦短文、模仿對話、分組討論、主題表演等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作為討論者或各類場景角色的身份加入他們的行列,到每個組去仔細聆聽或參與他們的討論和表演,并隨時記錄下每個人的問題和錯誤細節(jié),但并不當場對這些問題和錯誤實施糾錯和評估,而是擇機對其進行個別糾錯和指導。一旦學生們的焦慮、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并進入正常的學習階段時,便可進入讓同組同學互相糾錯、互相評價的程序。這樣也在合適的場合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發(fā)揮主動權(quán)、了解自我、審視自我和增強自信心的平臺。這種尊重個體差異的人性化糾錯方式可使學生放下心理包袱,產(chǎn)生自主的交際愿望并參與口語課堂的教學體系。
4.2.2 為班級主體提供全面修正和評價的場所
教師對學生的評估可以在課程中當場進行或在某一段時期的教學中實施,這種評估體系應該是延續(xù)的而不是一個瞬間的決定(ibid.: 27)。以動態(tài)觀點評價學生的口語知識、技能、文化意識、能力發(fā)展趨向等是口語課堂糾錯和評估的根本宗旨。盡管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提供了自我修正和評估的機會,但這并不意味著口語課堂的評估完全由學生主宰,這樣的修正和評估也不完整、不到位。
筆者認為:在每一階段的任務學習過程中都應該有相應的修正和評估策略相伴其中。除了為學生個體提供隱性修正和評價的機會,教師還應把每個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和錯誤以及其修正目標都作一歸類分析,并在恰當?shù)臅r機向全班同學詳細講解和展示,提供相應的修正策略,到學期末再對整個學期的任務學習進行全面的評估和總結(jié)并對學生們的進步加以獎賞。把單獨糾錯和全面修正非常合理地統(tǒng)一起來,使全班同學對口語交際中的問題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也對其個人的問題和修正目標規(guī)則了如指掌。
5. 結(jié)語
從以上分析中注意到,采用基于維護學生面子需求的賞識教學策略和尊重個性的評價體系等能引導學生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建立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使他們能以理性的態(tài)度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面子”是人類所共有的,是人們在社會交際場景中保護自我尊嚴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心理現(xiàn)象。愛面子、掙面子、維護面子等都是人類正常的心理需求和尊嚴所在。在容易使人產(chǎn)生緊張、焦慮感的英語口語教學這個特殊的言語交際環(huán)境中,現(xiàn)實課堂教學目標應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才得以實施的。除了采用以維護學生面子的賞識教育為主導外,其他教學法的選擇也要以服務于教學目的和任務為基準。面子文化對口語教學的影響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主題。
參考文獻
Goffman, Erving.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ur[M]. London: Allen Lane The Penguin Press, 1972: 3-5.
Underhill, Nic. Testing Spoken English: A Handbook of Oral Testing Techniqu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3, 27.
Brown, Penelope Stephen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62.
Rivers, Wilga M. Mary S. Temperley.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vii.
Cupach, William R. Sandra Metts. Facework[M]. SAGE Publications, Inc. UK, 1984: 1-3, 4.
Littlewood, William.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59, 83.
施良方. 學習論.學習心理學的理論與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1.
時蓉華. 社會心理學[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38-141.
吳雁. 英語口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一份實證調(diào)查報告[J].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4):38-4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Z].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