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司懂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quán)益時,怠于行使訴權(quán),公司股東以自己的名義起訴侵權(quán)人,所獲得的訴訟結(jié)果由公司承擔的制度就是股東代位訴訟。我國對股東代位訴訟進行了原則性規(guī)定,但是有待進一步地完善。
[關鍵詞] 侵權(quán) 股東 代位訴訟
一、股東代位訴訟之概念
“在現(xiàn)代西方公司法上,有關公司經(jīng)營監(jiān)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便是股東代位訴訟制度,亦稱股東派生訴訟(Share holder's Derivative Action)。這一訴訟指的是當公司的合法權(quán)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卻怠于或無法起訴時,公司的股東即以自己的名義起訴,而所獲賠償歸于公司的一種訴訟制度?!?/p>
設立這一訴訟制度,為了防止董事擅權(quán),強化股東地位,保護小股東的利益,防止公司董事違法失職,加強對公司董事的監(jiān)督與制約。
二、股東代位訴訟的代位性與代表性
1.代位性
談股東代位訴訟的代位性質(zhì),這是從原告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為著眼點的,而它的代表性質(zhì)則是以原告股東與其他股東的關系為著眼點的。根據(jù)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guī)定,原告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在股東代位訴訟制度中,本該由公司行使起訴權(quán),因為只有公司才是直接利害關系人,而股東代位訴訟卻是由無直接利害關系的原告股東行使訴權(quán),從這個意義上說,原告股東實際上是“為公司”而行使公司的訴權(quán),因而便具有了“代位”訴訟的性質(zhì)。
2.代表性
“股東代位訴訟制度最初在美國的聯(lián)邦民事訴訟規(guī)則中被規(guī)定于集團訴訟項下,多數(shù)判例及學說認為原告股東為公司的代表人,或其他與之處于相同狀態(tài)的股東的代表人。至于原告股東究竟為公司的代表人,還是其他股東的代表人,則不確定?!焙髞矸ㄔ赫J為代位訴訟的原告并不是為自己提起訴訟而是代表與之處于相同狀態(tài)的其他股東提起訴訟??偠灾?,股東代位公司行使代位訴訟權(quán)時,必須其他股東也有相同的法律問題或事實問題。
三、起訴前的必要條件
1.提訴之請求
美國根據(jù)“竭盡公司內(nèi)部救濟”的原則,要求原告股東必須在提起代位訴訟前首先請求公司機關采取救濟措施。當然,在美國這一原則也有例外,如原告股東向公司董事會提出訴訟請求已經(jīng)沒有必要時,原告股東可不經(jīng)提訴請求這一前置程序而徑行向法院起訴,假如公司中過半數(shù)股東曾參與了該被訴行為或與該被訴行為有利害關系時,則認為此時原告股東向董事會的請求已無必要。
2.訴訟費用擔保
所謂訴訟費用擔保制度,是指在原告股東提起代位訴訟時,法院有權(quán)根據(jù)被告的申請而責令具備一定條件的原告向被告提供一定金額的擔保,以便在原告股東敗訴時,被告人能從原告所提供擔保的金額中獲得訴訟費用補償?shù)闹贫?。設立訴訟費用擔保制度的目的在于運用利益杠桿遏制別有用心的股東濫用代位訴訟提起權(quán),預防不當訴訟的惡性膨脹,確保公司的正當權(quán)益和正常運營,從這個意義上講訴訟費用擔保也是股東代位訴訟提起權(quán)的一種制約機制。
四、股東代位訴訟的法律后果
代位訴訟的法律后果指的是原告股東勝訴(即被告董事敗訴)或原告股東敗訴(即被告董事勝訴)時當事人之間權(quán)利責任的承擔,下面將分別對兩種情況下的當事人權(quán)利責任進行論述。
1.原告股東勝訴時的情況
(1)公司的受償權(quán)。這是股東代位訴訟在原告股東勝訴后發(fā)生的理所當然的法律后果,因為代位訴訟制度的設立,其直接目的就是要求董事就其違法行為給公司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股東一旦勝訴,即意味著其主張的董事違法給公司造成損害這一事實確屬存在。因此,理所當然,董事需要對公司進行損害賠償,這就是公司的受償權(quán)。
(2)原告股東的受償權(quán)。原告股東的受償權(quán)包含兩項內(nèi)容,即訴訟費用補償請求權(quán)和比例性賠償請求權(quán)。
訴訟費用補償請求權(quán)。原告股東勝訴時,法院應當在判決書中確定應由被告董事承擔的案件受理費和其他法定訴訟費用。但根據(jù)我國《民事訴訟法》,原告股東為提起代位訴訟所支出的律師費用及其他不由敗訴被告人承擔的費用則無法獲得補償。這一問題若不能獲得解決,勢必會影響股東為監(jiān)督公司正常經(jīng)營而提起代位訴訟的積極性。
2.原告股東敗訴的法律后果
敗訴股東的責任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公司的責任,一種是對被告董事的責任。
《日本商法典》第268條之二款第2項規(guī)定,“股東在敗訴的情形下,如果沒有惡意,對公司不負損害賠償?shù)呢熑??!庇信_灣學者認為,“依反對解釋,敗訴股東若對代位訴訟的提起存在惡意,則應向公司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弊肪繑≡V股東對于公司所負責任不能以其是否提供訴訟費用擔保為標準,只要敗訴股東具備對公司承擔責任的構(gòu)成要件,不管其是否提供訴訟費用擔保,都應承擔其賠償責任,這一點應該沒有疑問。
3.對被告董事的責任(即董事勝訴后的權(quán)利)
原告股東明知董事不應承擔責任,而虛構(gòu)事實起訴導致敗訴,都會給被告董事造成損害,因此,在這種情形下,原告股東需對被告董事進行賠償。至于對被告董事的賠償范圍,一般都認為應包括律師費用,盡管我國并非律師代理制,但筆者認為,律師費作為被告董事防御訴訟的費用,應得到賠償,其意義在于補償董事在應付不當訴訟時所支出的花費,鼓勵適當?shù)娜瞬姆e極擔任公司的董事。
參考文獻:
[1]柯 菊: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之代表訴訟[A]. 林詠榮.商事法論文選輯[C]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4
[2]許美麗:股東代位訴訟之和解及撤回[J].政大法學評論,(臺灣)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