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雅戈爾的反思,也是對所有民營企業(yè)的反思
很長,但是認真的拜讀了,很精彩!雅戈爾潛在的危險早已被媒體所預測,其以服裝為軀體、股權投資和房地產(chǎn)投資為兩翼的“飛行模式”也一直讓業(yè)界憂慮。從雅戈爾投資房市和股市的時間點來看,其追逐暴利、淡化主業(yè)、分化戰(zhàn)略方向的意圖相當明確。只是,有得亦必有失。所有人都曾提醒過雅戈爾,軀干(主業(yè))太小,而翅膀(投資)太大了,董事長李如成也一再聲稱主業(yè)(服裝)為王,可事實是,直到兩翼都面臨折斷的威脅之時,雅戈爾才拿出了真正的決心,開始回歸擅長的主業(yè)。是什么因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為什么所有人都早就預見到了潛在的威脅,而雅戈爾的軌跡依然會毫無懸念地按照既定的路線滑行下去,直至從云端跌到了懸崖邊上?是什么讓這個企業(yè)過于注重機會的捕捉而忽視了伴隨的風險?這到底是一場天災,還是一場人禍?
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天上從來不會白掉餡餅。而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和認識,將讓我們通過這個標本一樣的教訓,去反思所付出代價的成本。文章寫得很到位,雅戈爾的行為是很多中國民營企業(yè)昨天的行為。在今天反思雅戈爾的時候,也是對所有民營企業(yè)的反思。 (忍凝眸 中人網(wǎng)讀者)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高房價的問題?
房價問題幾乎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老百姓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但歷次對于房地產(chǎn)市場的調控總是難以達到效果,這其中最大的因素在于——房地產(chǎn)行業(yè)并不是在一個真正的市場運作環(huán)境中。從各方的角色來講:土地出讓者,是地方政府;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是企業(yè)主體;而買房的老百姓,則是最終的消費主體。顯而易見,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的地方政府,與開發(fā)商之間的利益關系明顯趨于一致,故而作為高房價幕后推手的動力也很足,但與買房者的利益訴求,卻顯然不大可能一致,所以對于低房價的追求,態(tài)度不積極,也就不足為怪了。
綜合考慮,地方財政只要不夠充裕,從房地產(chǎn)上做文章,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此說來,要想降低房價,光靠整頓房地產(chǎn)市場,確實難以奏效。只有將地方政府的行政成本降低下來(我國政府的行政成本在地球上算是比較高的),減少地方財政的壓力,進而消除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或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房價的問題。而這一點,則有賴于機構精簡的實質性推進。(萬希峻北京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