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演繹過一波驚心動魄行情的大宗商品,能否在2009年重返牛市?中國需求能否拯救世界?
《財經》記者 嚴江寧
火與冰
對于大宗商品市場,2008年可謂跌蕩起伏。上半年時,市場還在談論漲價、盈利和擴產,下半年話題就變成了裁員、降薪和減產。
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期貨為例,2008年7月,沖至8940美元/噸的歷史新高位,隨后短短幾個月又迅速從高點呈“自由落體式”下落,僅10月當月的下跌幅度就超過了23%,創(chuàng)下了單月跌幅的最高記錄。到年終收尾時,期銅價格在3000美元/噸的關口徘徊,與年內高點相比,已縮水近三分之二。鋁、鐵礦石、石油等商品也都上演了類似的拋物線,標志全球航運景氣程度的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從5月最高時的上萬點跌至600點。
大宗商品牛市的終結,終于迫使人們相信,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已經從金融體系波及到了實體經濟。而中國等新興國家能從這場危機中“獨善其身”的說法,也變得愈加不現實,大宗商品需求銳減也已經變成不爭的事實。高盛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聲稱,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正在從“需求的崩潰”(demand destruction)演變?yōu)椤肮谋罎ⅰ?supply destruction)。由于需求銳減,為求價格穩(wěn)定,供應也被相應削減。高盛分析師認為,目前需求水平下降過快,仍遠高于大宗商品的供應,未來更多的產能削減不可避免。從長期看,目前供應的驟減將可能導致長期產能的不足,從而為2010年的強勁反彈墊底。
力拓首席經濟師維萬克·圖普勒(Vivek Tulpule)告訴《財經》記者,當前面臨的形勢是需求增長緩慢,供給也很弱,“我們的確看到了需求一方在減弱,同樣也看到很多高成本的生產商削減了他們的產量,因而供給的力量也在被削弱。價格最終要靠雙方的博弈作用來決定。”
摩根大通則預計,若想再次看到金屬牛市,需首先消耗目前過量的存貨并進一步削減產能,更重要的是,需要再造就一個和本輪牛市類似的強勁經濟增長環(huán)境。
然而,隨著金融投機者的退場,未來的大宗商品價格恐難再被推至2008年的高點。位于北京的麥健陸咨詢公司礦業(yè)分析師薛燁告訴《財經》記者,上一輪大宗商品的牛市,除了基本面因素,美元貶值和投機性資金的介入,是將原油、鐵礦石、金屬價格等大宗商品價格推高的重要原因。而隨著這些投機性資金的離場和美元的相對穩(wěn)定,未來兩年內牛市的局面都很難再現。
英國商品研究所(下稱CRU)中國CEO約翰·約翰遜(John Johnson)認為,目前全球面臨的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大的衰退,恢復將是緩慢的,全球經濟的放緩對金屬消費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最后的希望
許多人將最后的希望寄托于中國。自1996以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中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國、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國,全球三分之一的電解鋁產能來自中國。中國需求的變動,足以起到左右信心的作用。
2008年10月15日,力拓CEO艾博年(Tom Albanese)在公布三季度業(yè)績時表示,中國將無法在全球經濟衰退中獨善其身,中國經濟正放慢腳步,因此力拓將重新審視現有的擴張計劃。這一聲明一出,主要礦業(yè)公司股價應聲下跌,力拓英國的股價下挫17%,必和必拓英國的股價下跌15%,英國富時350(FTSE 350)礦業(yè)指數當天下跌了17.3%。
“中國雖然無法扮演拯救世界經濟的角色,但可能成為阻止其進一步惡化的平衡力量。”CRU的約翰遜(John Johnson)告訴《財經》記者。
根據英國商品研究所的預測,2009年全球電解鋁消費將出現0.1%的負增長,但中國仍保持4.4%的增速。而在北美、歐洲等主要的銅消費地區(qū),在2009年都出現不同程度下滑的情況下,預計中國仍有5.5%的增長。同時,對于將為全球鋼鐵增量貢獻78%的中國鋼鐵業(yè)而言,預計中國2009年鋼鐵產量也會領漲全球0.8%的增速,達到4%。
對于中國政府推出的“4萬億”投資計劃,包括力拓等礦業(yè)巨頭對此十分倚重?!拔覀冾A計,2009年,特別是在下半年,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將很可能反彈。特別是‘4萬億投資計劃’中將會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鐵路、房屋建設方面,而這些將成為拉動包括鋼鐵、銅等大宗商品需求的積極因素?!眻D普勒告訴《財經》記者。
約翰遜認為,“4萬億”投資計劃將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這一政策對GDP增長有近1.5個百分點的支撐作用。
并購新機遇
2008年7月10日,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商中西部公司(澳大利亞交易所代碼:MIS,下稱中西部公司)迎來了三位新董事,悉數由公司控股股東中國中鋼集團(下稱中鋼)推薦。中鋼對中西部公司的收購,是中國企業(yè)在海外首起大規(guī)模的“敵意收購”。盡管這起交易被《亞洲金融》(Finance Asia)、《財資》(Assets)等專業(yè)雜志評選為“最佳并購交易”,但大宗商品價格的意外暴跌,仍令收購者支付的價格顯得過高。
這也成為2008年上半年,中國企業(yè)在資源領域幾項收購的共同遭遇。年初,中國鋁業(yè)公司聯合美國鋁業(yè)公司(Alcoa),斥資140.5億美元收購了力拓英國約12%股份,從而獲得力拓約9%股份,成為力拓的單一最大股東,令全球皆為此驚呼中國資本的到來。
此時,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正在積極謀求對力拓的收購,試圖利用大宗商品的牛市機會,進一步加強公司對礦業(yè)市場的壟斷。對于中國人的加入,必和必拓摸不清“中國公司到底想干什么”。然而,面對不斷下挫的商品價格和持續(xù)惡化的全球經濟形勢,必和必拓11月25日宣布放棄堅持了一年多的對力拓的收購計劃。此時,力拓英國的股價比中鋁入股時已經跌去超過七成。
必和必拓對力拓的收購交易金額,按市值計曾達到1880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被撤銷的最大規(guī)模的交易。
受到重創(chuàng)的不僅僅是并購交易。由于市場環(huán)境惡化,礦業(yè)公司的上市融資也變得舉步維艱。瑞士銀行旗下投資銀行亞洲工業(yè)部聯席主管羅佩克(Patrick Loftus-Hills)曾表示,該公司有16家礦業(yè)類客戶推遲了在香港和其他亞洲市場首次公開上市融資(IPO)計劃,包括一些已經向香港聯交所遞交申請的公司。他預計,資本市場向礦業(yè)公司重新開放或許在2009年下半年,或是更晚一點的時間。
資產價格不斷下滑、資本市場關閉融資大門,將令中小型礦業(yè)和資源企業(yè)面臨艱難時刻,對于迫切需要資源的中國企業(yè)來說,反而可能是投資的好機會。普華永道采礦業(yè)務全球領導人蒂姆哥德史密斯(Tim Goldsmith)告訴《財經》記者,受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資源價格未來半年至一年內還會處于相對低的位置,中國企業(yè)應迅速行動。
德勤公司全球油氣行業(yè)并購總監(jiān)Ian Sperling-Tyler認為,面對這個收購時機,中國的國有石油公司有很多競爭優(yōu)勢,可以在不尋求債務或股權融資的情況下進行收購,更具戰(zhàn)略性眼光,不注重短期價格變化,以及人民幣強勢等。他建議,最好的收購對象就是那些獨立石油公司,19家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此類公司,目前股價都大幅低于凈資產。
不少中國企業(yè)也持類似看法,認為接下來的半年左右將可能是中國企業(yè)開展收購的好機會。事實上,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已經在2008年下半年得到印證。2008年11月3日,首鋼集團通過旗下兩家香港上市公司,出資1.625億澳元認購澳大利亞吉布森山鐵礦公司(Mount Gibson Iron Ltd,澳大利亞交易所代碼:MGX,下稱吉布森山鐵礦)股份。戲劇化的是,首鋼集團曾經在2008年年初對吉布森山鐵礦提出收購,因涉嫌違規(guī)被迫放棄,當時價格為2.60澳元/股。而第二次收購的價格僅為0.60澳元/股,不到上一次出價的四分之一。
此外,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等也都有所行動,先后在澳大利亞收購了部分鐵礦石資產。中國最大民營鋼鐵企業(yè)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也在11月份買入澳大利亞一處未開發(fā)鐵礦,一旦開采,將帶來每年1300萬噸的產量。
對于此前沒有資源保證的鋼企,對外尋找資源無疑是緩解原材料供應壓力的一劑“良藥”?!艾F在是企業(yè)走出去購買一些國外礦產的好時機,不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可以減輕未來生產的成本壓力,較好地控制原材料成本?!币患忆撹F企業(yè)負責人坦陳目前企業(yè)“走出去”的好處。
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也可利用這一機會,嘗試與企業(yè)聯手開展礦產資源方面的投資。據《財經》記者了解,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已經開始在市場尋找此類投資對象。
不過,普華永道企業(yè)融資與并購全球主管合伙人克里斯·海明斯告誡說,中國企業(yè)要對收購支付的價格隨時保持警惕?!皩τ谥袊钠髽I(yè),很多的西方公司把它們看成‘救世主’。他們認為,中國公司將會付最高的價格,彌補這樣的價格缺口。這顯然對中國企業(yè)的海外投資構成一種危險?!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