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該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闭嬲錆M生命活力的口語交際教學,應該植根于學生的生活世界。激活學生真切的表達需求。通過實踐活動,引發(fā)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以便形成比較強的、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管用的交際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走進學生生活。
語文教材中的一些口語交際話題直接來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在教學中,可設計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心理需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使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說得真實、說得具體,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例如。我教學“學會安慰”一課時針對班里的實際情況,我對教材稍稍作了改編,與幾位學生模擬了如下幾個情境:(1)學生甲:我是班長,成績理應名列前茅,可這次考試,我只得了“良”,在大家面前我真覺得抬不起頭。(2)學生乙:我是學校的舞蹈隊員,每天早晚都要去參加排練。爸爸、媽媽認為影響了我學習。不讓我去,舞蹈老師又不同意我退出,我真是進退兩難啊。(3)學生丙:我想參加少年宮舉辦的興趣班??杉依镆蛸I房欠了許多債,我不知道怎樣向父母開口……“當同學遇到這些煩惱時,你該怎么安慰他們呢?”我問。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如何安慰其中的某位同學,在全班交流后,讓學生甲、乙、丙說說自己聽了安慰后新的想法,并對幫助最大的代表表示感謝。最后再利用教材提供的幾組情境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互相交流中,不僅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豐富了生活經驗。
2、各種感官協調發(fā)展。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有一個口語交際的內容是續(xù)編故事。在進行口語交際時,應以觀察、想象為基礎。若少了學生自身的形象感知、內化,口語交際也只會是蒼白無力的。而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充分調動學生感官的情境,使之眼動、耳動、口動、手動,進而由感生情,真正心動,在動中認識事物,在動中思考問題,在動中幫助交際。例如。我教學《受騙以后》時,為了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我創(chuàng)設了兩個情境。(1)走進情境,親身體驗。星期天,你和小明去小樹林玩。小明帶了個雞腿。你看到后很眼饞,就向他要,但是小明不愿意。你就追他,在情急之下,小明爬到了樹上,可你又不會爬,只能眼睜睜地在樹下看著他。此時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會說些什么?(2)看圖引思,動手寫故事。以書上的情境圖為依據制作動畫課件,創(chuàng)設圖像情境,激發(fā)學生對狐貍和烏鴉的故事進行回憶,體會烏鴉被騙后的后悔心情,再想象故事可能出現的結局,最后分組練說,在說的基礎上動手把新編的故事寫下來。這樣,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情境中,真正地做到了眼動、耳動、口動、手動、心動,不僅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提高了交際能力,還提高了邏輯思維的能力。
二、憑借情境互動
“互動”是口語交際課的基本特點。參與交際的人。不僅要聽懂對方的交流信息,還要適時接話。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雙向互動中實現信息的溝通和交流。這就需要憑借情境實現互動交際,而進行多個回合的互動交流也有助于提高交際的質量。因此,口語交際教學應當設計一個完整的實踐序列,從單一到綜合、從淺易到復雜,設計多個回合、采取多種形式,在一步一步逐漸深入的互動中,體現學生由交際得比較簡單、表面到交際得比較豐富、深入的訓練過程,最終練就在雙邊互動多變的交際條件下的應對能力。
例如,我在教學“學做節(jié)目主持人”這一課時,利用教材的話題導人后,分四個小組討論:怎樣才能做好一名主持人?討論后學生表述,然后教師在此基礎上簡要提幾點當節(jié)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項:(1)表達要富有表情與感情。(2)要學會主持人常用語言,節(jié)目開始前要有開場白,節(jié)目與節(jié)目之間要有銜接的話,演出全部結束后要有結束語。(3)主持時靈活應變,若節(jié)目在演出中偶有疏漏或差錯,可以通過主持人的隨機應變予以彌補,保證聯歡會順利進行。此外,主持過程中,主持人還要善于鼓動大家的情緒,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接著播放中央電視臺的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主持節(jié)目的錄像片斷,請學生各抒己見:如果這次聯歡會由你主持,你會怎么做呢?最后結合班上準備的“六一”聯歡會的節(jié)目,讓學生上臺進行表演練習。教師在學生練習過程中制造一些意外,讓學生通過模擬實踐,學到怎么主持。
當然,學生的口語交際素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口語交際教學中,不僅要通過口語交際課,還要通過閱讀課、習作指導課、語文綜合性學習、語文課外活動乃至日常的學習與生活,讓學生在常態(tài)下受到切實的訓練,真正提高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