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我們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引導學生樹立主動參與意識
科學研究表明:一種行為、能力的養(yǎng)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必須有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而且應該是在一個有意識的狀態(tài)下,反復訓練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幫助學生樹立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參與能力的重要前提。要使學生樹立自主參與的意識,教師首先要在教學活動中給自己定好位。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而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要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認識,在教學活動中多讓學生自己想、自己做。
兒童剛入學時,教師就應該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應該怎樣聽課、復習和作業(yè);應該怎樣思考、發(fā)言和討論。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教師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不斷明白:自己還要做什么,還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這樣學生就能不斷增強自己的獨立性。
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環(huán)境影響下建立起來的。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近。要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使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和感染,從而主動地學習。主要做法:①設疑布難,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理;②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容易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
三、提供動手操作機會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環(huán)境。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學習“10的組成”時,教師可為學生準備10根小棒,要求學生先數一數有幾個小棒,再把小棒分成兩部分擺一擺??纯从袔追N方法,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發(fā)現10的組成的不同擺法。
四、精心設計學習過程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培養(yǎng)出來的。因此,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尤為重要。教師要從“學什么、為什么要學、怎樣學”的角度,按兒童學習數學的認識規(guī)律設計好教學過程。做到該扶則扶,該放當放。
1、與舊知緊密相連的新知,教師基本不講。要在強化舊知的前提下,確定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運用知識的正遷移,完成認知沖突,順利掌握新知。教師主要在舊知與新知之間架起一座能讓學生自己通過的橋梁。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先復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及其推導過程,然后提問:a,在學習計算三角形面積時,可不可以也運用平移轉化、等積變形的方法呢?b,你打算把三角形轉化成什么圖形。你認為可以嗎?c,動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思考、討論便可得出結論,并明白“計算三角形的面積為什么要除以2”的道理。接下來再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就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這樣的設計就充分體現了由扶到放,該放則放的原則。
2、全新的知識,教師也要尋找出新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來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只在關鍵處點撥和講解。如“分數的初步認識”,“最近發(fā)展區(qū)”就是平均分的知識。教師可先復習:每份分得同樣多便是平均分。然后出手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提問: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數表示出來嗎?讓學生充分討論后。這樣的新授課就不僅僅是老師在“教”了,學生的自主性也同時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3、練習、復習課,老師要注意不能上成練習題課。如“除數是整數的數除法復習”時,可以讓學生思考:a,你學到了什么?請舉例說明。b,還有什么不懂?c,你還想知道什么?然后讓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討論。
4、建構一定的課堂教學模式。鋪墊:復習舊知,引向新知;設疑:形成認識沖突,刺激求知欲望;內化:通過自學,討論及教師適當的引導,完成認知沖突,掌握新知;練習:對掌握的新知進行鞏固練習,并不斷提高、拓展。
五、滲透學習方法指導
提供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處于學習主體位置。
1、教師在課堂上示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在解題和演算的過程中,教師要自覺認真審題,按步分析,最后要認真檢查驗算,為學生做好榜樣。
2、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使學生逐步領悟和掌握學習方法。如從低年級起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
3、適時指導和總結,使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學習。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可先提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可以轉化成已學過的什么圖形?再組織學生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轉化成長方行,最后逐步推導出計算方法,使學生學會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另外還可以舉行“學習方法交流會”、“看誰的學習方法好”等活動,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方法,以逐步形成自主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