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美聯(lián)儲開動印鈔機,大量發(fā)行美元救危機,想急于結束衰退,其效果會如同打了一針強行止痛藥,藥性過后,滯漲、衰退的惡劣局面還會出現(xiàn)。
現(xiàn)在,人們常按照格林斯潘的說法,說美國當前的危機是“百年一遇”——指因為這次危機對世界的深刻影響力似乎沒超過1929-1933年的大衰退。
到底是“百年一遇”,還是“史無前例”?
這不僅僅是一個用詞不同的討論,更重要的是涉及對這場危機影響力和危機背后制度原因的認識。
通過對比,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兩場危機背后確實有許多重要的不同點。
首先,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出現(xiàn)明顯轉折。同樣是處于世界經濟中心國的美國發(fā)生危機,1929年,美國國力正處于繁榮、上升階段,美國工業(yè)產值占全球產值高達48%。今天,美國的國力在明顯衰退,2007年工業(yè)產值才占全球的近25%。從GDP占比看,2001年美國占全球比例高達32.8%,到了2007年下降到25.5%。
其次,美國自身的經濟結構已發(fā)生重大的變化。美國私人制造業(yè)占GDP的比例已經從戰(zhàn)后的27%下降到目前的11.7%,而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yè),從戰(zhàn)后的9.9%上升到目前的20.4%。說明這場危機是在實體經濟明顯萎縮、美國從制造業(yè)大國走向服務業(yè)大國的情況下發(fā)生的。前幾年美國經濟的繁榮是靠濫發(fā)美元、擴張信用、提前消費支撐的。政府與居民已經負債累累,因此拯救危機就不可能像1929年那樣,簡單靠擴大內需,就能恢復過去的繁榮。
而且,這次危機是信用膨脹的危機,而不是生產過剩的危機。1929年生產過剩的危機,很快通過進出口直接影響其他國家。而這次危機的表現(xiàn),是從次貸危機、金融領域開始向實體經濟蔓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與傳導,先從虛擬經濟,然后傳到實體經濟;第一波是華爾街,第二波是歐洲,第三波才是新興市場。傳導時間比上次危機要漫長。
由于兩場危機性質、特點的不同,所以可以說,目前的危機絕對不是簡單的經濟周期的一種表現(xiàn),而是對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失衡的一次大清算。由于危機中各國政府的強力干預,衰退時間可能會短些,但是危機結束后的經濟復蘇,將不會簡單按著1929年大衰退過后的軌跡走。
因此,在我們看待此次危機,與其說是“百年一遇”,不如說是“史無前例”。只有這樣看,才能更正確地把握這場危機的實質,更有利于選擇正確的措施來應付這場危機。
目前奧巴馬的新政,肯定有助于減緩美國及世界經濟衰退的步伐。但是,既然是過度信用膨脹、過度欠賬、過度消費的危機,美國就要付出代價。其他國家也要付出代價。而且在上輪經濟繁榮受益越多,這次被牽連的影響也越大。中國愿意與美國聯(lián)手,共渡危機。但對美國來說,要有精神準備。
國家好比一個家庭。美國現(xiàn)在如同一個有微薄收入但又借了大量錢做投機的家庭一樣,現(xiàn)在投機輸了,出路只有三條:一是借新債還舊債,正如美國現(xiàn)在大量發(fā)赤字國債、發(fā)貨幣一樣;二是節(jié)衣縮食,準備過窮日子,如美國的消費率正在降低一樣;三是如果以上二者力度還不夠渡過難關,怎么辦?只能“翻箱倒柜”,找家里還有什么值錢的東西,收藏的古董、名畫,出售換錢。這是指美國議會、政府應該準備割愛,出售一些優(yōu)質資產來還錢。如果僅僅通過前二條出路,不走第三條路,通過美聯(lián)儲開動印鈔機,大量發(fā)行美元救危機,想急于結束衰退,其效果會如同打了一針強行止痛藥,藥性過后,滯漲、衰退的惡劣局面還會出現(xiàn)。
這次危機讓世界看清了,世界經濟不太平的根源不是其他,主要是當今以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有問題。因此,對奧巴馬的新政要支持,同時又不要給予太高的期望和太大的壓力。否則,其后果是適得其反。
(作者系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