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上者一般都以失敗告終,那些成功的少數(shù)人必有過人之處。
每人心中都有一個自我,都不太愿意接納來自外界的聲音。
對職場而言,上司要求下屬的是領悟力和執(zhí)行力,理解領導的真實意圖,而后認真執(zhí)行,產生良好效果就行。上司不需要下屬有不同意見,另辟蹊徑。那些揭龍鱗、逆龍須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因此,犯上者一般都以失敗告終,那些成功的少數(shù)人必有過人之處。
強勢逼人
出色的業(yè)績和縱橫捭闔的社交能力讓艾倫·紐哈斯敢于犯上。
艾倫·紐哈斯49歲了,還是甘奈特公司的總裁,他要當公司CEO,但當時的CEO保爾·米勒不愿意讓權——他差不多67歲了。當初,是米勒雇用紐哈斯到甘奈特公司工作的,兩人關系一直很好,但當紐哈斯成為明顯的繼承人人選,米勒就開始不斷地修理他,爭鋒相對,紐哈斯也開始了行動。
甘奈特董事會一共有12名董事,由于紐哈斯業(yè)績卓著,先后有10名董事支持他出任CEO。憑借這一點,紐哈斯有恃無恐,幾次明目張膽地向自己的上司提出讓位的要求。有一次,在外地召開的總編大會上,紐哈斯竟然安排自己的女友去住專屬米勒的豪華套房,米勒很生氣,幾次下決心要解雇紐哈斯,最終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
抽身之前,米勒做最后的安排。首先,他要求卸任CEO后,再擔任五年的董事會主席,這個職務沒有實權,是個虛職,紐哈斯非常大度,說沒問題。米勒又要求離職發(fā)布會上的措辭要照顧自己的面子。紐哈斯更大度,說,“你起草,我編輯一下就行”。最終,紐哈斯如愿以償,當上CEO。
紐哈斯即使在美國,也是比較另類的,他自稱是狗娘養(yǎng)的,有屁就放,毫不遮掩。他逼迫上司讓位,對公是有利的——有了一個更高的平臺,自己也為公司做出了更大的貢獻,自然于私也有利。他犯上的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出色的業(yè)績和縱橫捭闔的社交能力,也因為上司的年紀和相對柔和的個性。
信譽至上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抗命行為轉眼成了英雄舉動,成就了一段反袁故事。
袁世凱為了自己的皇帝夢,揮霍無度,弄得國庫空虛。為了籌錢,袁世凱指命中國、交通兩大銀行濫發(fā)鈔票。交通銀行京、津、滬分行存戶一看勢頭不對,紛紛提取存款、擠兌鈔票,北洋政府下令停兌。一個銀行若不能兌現(xiàn),必然倒臺,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經(jīng)理宋漢章和副經(jīng)理張公權決定公開抵制。
首先,他們收集相關的法律依據(jù),在道理上站住腳。其次,為防止擠兌,他們與匯豐、德華等10家外國銀行訂立了200萬元的透支契約,部分上海知名銀行家也承諾鼎力支持。再次,他們還計劃請出有聲望的人來做“擋箭牌”。張公權專程訪問南通張謇,決定成立中國銀行商股股東聯(lián)合會,由張謇任會長,并且登報聲明,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行務全歸商股聯(lián)合會主持,上海中行的鈔票隨時可兌現(xiàn)。
多管齊下,底氣十足,所以來者不拒,擠兌風潮在幾天之內就偃旗息鼓。倒是沒幾天,袁世凱在國人唾罵聲中死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抗命行為轉眼成了英雄舉動,成就了一段反袁故事,宋漢章、張公權更是聲名大振,被稱為有膽識、有謀略的銀行家,中行信譽大增,儲戶增加。
這場銀行家犯上的勝利,是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勝利。銀行家細心、穩(wěn)妥、多謀,精準地把握好了時機,終于變壞事為好事。
堅守規(guī)則
寧愿失業(yè)也不違約,顯示了胡雪巖的俠義和膽略。
胡雪巖發(fā)跡之前,是錢莊一個跑街的伙計。有一次,他冒著被錢莊辭退的風險,嚴重違反錢莊規(guī)定,私自把500兩銀子借給王有齡。
福州人王有齡要做官,需要一筆錢到京城活動,絕望之下,向胡雪巖開口。上京走路子,要冒很大的風險。假如王有齡失敗了,假如王有齡拿了錢花天酒地去了,這筆貸款的代價就太大了。
胡雪巖接這筆生意的唯一理由,是因為這500兩是錢莊的呆賬——之前那個借錢的人賴著不還,錢莊無奈就當沒了這筆錢。但恰恰胡雪巖跟那個借錢的人很熟,礙于胡雪巖的面子,就還了這500兩。胡雪巖知道這筆款對于錢莊可有可無,就自作主張轉借給了王有齡。
自己的錢可以隨便借給誰,但這可是錢莊的錢,借給誰只有東家可以做主。
回到錢莊,東家指責他擅作主張,目無尊長,要胡雪巖去找王有齡追回借款,但是胡雪巖向東家出示了自己辦理的王有齡借款的借據(jù),借了就不能馬上追回。平時就特別嫉妒胡雪巖機敏的人,便說胡雪巖肯定是賭博輸了錢,無以為計,便找借口挪用這筆款子還賭債。胡雪巖最終被東家掃地出門,而且再無人敢用他,生計陷于困境。
誰知,半年后王有齡活動成功,衣錦還鄉(xiāng),最后做到浙江巡撫。自然,胡雪巖乘勢崛起,最后成了一代紅頂商人。這是眼光的勝利。
胡雪巖鐵了心放貸,東家叫他追回,他不追,反而拿出借據(jù)說事,寧愿失業(yè)也不違約,顯示了胡雪巖的俠義和膽略。
敢于承擔
平時的積累和執(zhí)行中的細心讓卡內基在關鍵時刻抓住了機會。
卡內基在進入鋼鐵業(yè)之前,是賓西法尼亞鐵路公司的一名小職員。當時的鐵路公司總經(jīng)理是考斯特,威望很高,剛踏入社會的卡內基把他當成偶像。那時的鐵路是單線的,為錯車通行,經(jīng)常需要用電報指令發(fā)車。電報指令發(fā)車是一種應急手段,有很大的風險,所以只有經(jīng)過考斯特授權的人,才可以使用電報指令。
鐵路草創(chuàng)時期,員工沒有受過培訓,所以經(jīng)常出事故。考斯特晚上常常去事故現(xiàn)場,指揮疏通交通。所以上午一般就來得比較晚。
有一天上午,卡內基來到辦公室,考斯特沒到。卡內基發(fā)現(xiàn)東部發(fā)生了一起嚴重事故,耽誤了向西開的旅客開車。東向的列車是由信號員一段一段地用手工信號引領著向前,沒人指揮,手工效率極慢,這兩個方向的列車都停了。
這時候,卡內基顯示了與眾不同的領導力。一時找不到考斯特,他沒有領到授權,就私自用考斯特的名義發(fā)出了行車指令。平時都是考斯特口授,卡內基記錄,他還是比較熟悉業(yè)務的。這時他特別小心,坐在機器邊仔細觀察信號,因為一旦出錯,就意味著被開除。好在一切順利,接受指令的人并不知道這些指令是卡內基發(fā)出的。
因為越權犯上,考斯特回來后,卡內基幾乎不敢看他。
后來卡內基得知,就在當天晚上,考斯特對一位部下透露:要不是卡內基發(fā)出行車指令,考斯特就要承擔停車事故的責任??▋然綑喾干?,幫了考斯特一個大忙。
看到卡內基有這樣的能力之后,考斯特干脆就把這件事交給卡內基來辦??▋然綑喃@得了相應的權力,主要是平時積累了相應的能力,執(zhí)行中沒有出錯,并關鍵時刻敢于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