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商品零售所征收的銷售稅幾乎是無所不在,甚至在某些對購物塑料袋單獨收費的超市,買一個三分錢的塑料袋,也要另外加計銷售稅。
五個多月以前,我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訪美五個多月的時間,我以一個普通納稅人的身份,親身感受了美國的銷售稅。
美國對商品零售所征收的銷售稅幾乎是無所不在,大到林林總總的各類電器,小到學校書店里出售的各種書籍和學習用品。無論是超市還是購物中心,商品的標價都是不含銷售稅的。甚至在某些對購物塑料袋單獨收費的超市,買一個三分錢的塑料袋,也要另外加計銷售稅。在與美國銷售稅親密接觸幾個月之后,我也逐漸感受到了美國銷售稅的一些特別之處。
免稅項目人性化
首先是免稅項目的人性化。雖然一個三分錢的塑料袋都要交稅,但對于食品和藥品,大多數(shù)州的政府都給與了相對寬松的政策。
在絕大部分的州(包括33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qū)),包括我所在的加州,所有的食品都是免稅的。因為他們認為,食品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實際上,享受免稅待遇的不僅是最基本的油鹽醬醋,還包括哈根達斯的冰激凌。不過,飯店里的飯食就不同了,哪怕是最簡單的漢堡和超市里一模一樣的可樂,哪怕只是快餐店為過路司機開設的外賣窗口,都要照章繳納銷售稅。
藥品也享受了很多免稅政策。除伊利諾伊州(Illinois)之外,其他49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qū),處方藥都是免征銷售稅的。甚至在佛羅里達(Florida)等11個州,非處方藥也可以享受免稅待遇。
我遇到的另外一個可以買東西不交銷售稅的地方,就是叫做“Goodwill”的連鎖店。這里所有的商品都是接受捐贈而來的,所有的銷售收入都用來資助殘疾人事業(yè)。當然里面的商品以二手貨居多,但即使是嶄新的商品,也同樣不必交銷售稅。
稅率劃分清晰
美國的銷售稅率劃分十分清晰,雖然結構有些復雜。
美國的銷售稅是典型的地方稅,所有的收入都屬于州以下各級政府。不僅如此,消費稅的稅率也是由州及州以下政府自行制定的。因此,不僅各州的稅率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州的不同縣,稅率也會不同。一次我外出,歸途中順道買了一些日用品,這個地方距我的住處僅15分鐘車程,但結賬的時候發(fā)現(xiàn),銷售稅竟高出了0.5個百分點——原來這里已經(jīng)是另一個縣了。
但無論稅率多高多低,哪怕是在一個很小的超市,店家都會在收銀條上單獨標明顧客所支付的稅款,某些店家還會標明稅率。一次我在TOMMY HILFIGER專賣店購物后竟然發(fā)現(xiàn),這里的收銀條上,竟然分別列出了州、縣、區(qū)三級政府所征收的銷售稅,分別是6.25%、1%和0.5%。當然在大部分的收銀條上是見不到這樣的奇觀的。
如果你進入相關的官方網(wǎng)站,你會發(fā)現(xiàn)銷售稅收入的劃分比我們在收銀條上見到的要詳細很多。以我所在的加州為例:這里州一級政府所征收的銷售稅是7.25%,但在每一分稅款進入政府金庫的那一時刻起,它就已經(jīng)被分配到不同的項目。其中,4.75%進入一般基金(General Fund),0.5%進入地方收入基金(Local Revenue Fund, SLRF),0.5%進入地方公共安全基金(Local Public Safety Fund, LPSF),等等。不過,雖然這里已經(jīng)包括了縣級和市級政府的一些收入,但縣級政府還是可以另外加征0.1%至1%的銷售稅。我所在的縣就征收了0.5%的銷售稅。
當然對于大部分納稅人來講,這些收入如何在政府之間分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總稅負的高低:由于銷售稅的不同,你購買同樣價格的商品,可能要花不同的錢。據(jù)我了解,目前在阿拉斯加(Alaska)、特拉華(Delaware)、蒙特納(Montana)、新罕布什爾(New Hampshire)以及俄勒岡(Oregon)這五個州是沒有銷售稅的,但在紐約市,購買者需要負擔的銷售稅總計高達8.375%,在洛杉磯的環(huán)球影城,銷售稅也有8.25%。
使用稅補漏洞
當然,美國的稅務管理也并非無懈可擊,最典型的是對使用稅(Use Tax)的管理。
按照加州物稅局(The California State Board of Equalization,相當于中國的省級地方稅務局,負責管理加州范圍內的銷售稅、使用稅等地方稅)的規(guī)定,使用稅是對銷售稅的補充,其課稅對象是那些在加州使用的,屬于加州銷售稅的課稅范圍,但由于各種原因沒有繳納過銷售稅,或沒有按照加州的稅賦水平足額繳納銷售稅的物品。因此,使用稅的稅率始終與銷售稅保持一致,但如果納稅人已經(jīng)按照一個較低的水平繳納了銷售稅,則只需要補繳相應的差額。當然,如果加州的銷售稅低于購買地,納稅人是不會得到退稅的。
例如,納稅人在其它州購買了小汽車,但在加州使用,那么這輛車在進行車輛注冊(上牌照)的時候,就會被要求按照銷售稅的差額補交使用稅。再譬如,人們通過網(wǎng)絡購買商品,而網(wǎng)站位于其它州,那么加州物稅局對這個網(wǎng)站就沒有稅收管轄權,只能要求購買者繳納使用稅。
但實際的情況是,我和身邊的朋友從網(wǎng)上買了若干商品,從MP4到數(shù)碼相機,從圖書到美國紀念幣,從來沒有人讓我們交過一分錢的稅,無論是網(wǎng)站還是稅務部門。我也曾就此事與加州物稅局的官員(既包括具體工作人員,也包括局領導)進行交流,每次得到的只是一個微笑
實際上,美國銷售稅給我的感受遠不止這些。例如,稅務登記的時候,納稅人可以不必親臨稅務局(也就是美國的物稅局),而是自行選擇信函申請或網(wǎng)上申請,當然也可以現(xiàn)場申報;再比如,所有的納稅申報材料,甚至申報軟件,都可以從網(wǎng)上免費下載,并進行網(wǎng)上申報。一個多少年來照章納稅的納稅人,不知道稅務局大門朝哪兒開、不知道稅務官員高矮胖瘦,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情況。
(作者系天津財經(jīng)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