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貴在知彼知己。廣大考生只要能準確把握命題走勢、扎實打造應試技能、科學優(yōu)化訓練策略,還是可以大幅度提升科技文閱讀試題這塊必爭之地的得分率的。
為了幫助廣大師生提升解答高考科技文閱讀試題的得分率,下面結合2008年高考,從命題和備考兩個層面作一全面解讀:
一、 命題——突出三大特色
2008年高考18套試卷中的科技文閱讀試題,從文本選擇、試題設計、考查能級上呈現(xiàn)出如下三個鮮明的特色:
1. 文本選擇——彰顯人文與科學兩大主題
從上表可以看出,今年18套試卷中的科技文閱讀彰顯了人文與科學兩大主題,其中,聚焦“人文”的有11套試卷,聚焦“科學”的有7套試卷。不僅如此,18套試卷中的文本還緊緊扣住了當今中國與世界發(fā)展過程中的熱點問題。如天津卷的“綠色經(jīng)濟”、湖北卷的“濕地”、浙江卷的“文化輻合趨同對生物多樣性的危害”聚焦的是“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北京卷的“塑料袋的科學迷思”聚焦的是“環(huán)保問題”;四川卷的“煤是怎樣變成油的?”聚焦的是“能源問題”;福建卷的“民間藝術”聚焦的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問題”;重慶卷“人體生物鐘”、湖南卷的“不對稱性”聚焦的是“人類自身的發(fā)展問題”;上海卷的“城市地標”聚焦的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眾多的熱點給人帶來一股撲面而來的時代氣息,引領著廣大考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世界的發(fā)展,關注人類的未來。
而從選文的篇幅來看,命制2道題的文本(福建卷)約600字,命制4道題的文本絕大多數(shù)在1000字以上,而命制3道題的文本絕大多數(shù)在800~1000字之間。試題的數(shù)量與文本的字數(shù)形成了正比關系,符合試題命制的科學性原則。
2. 試題設計——凸顯客觀與主觀兩大題型
從題量上來看,今年18套試卷中科技文閱讀只有福建卷命制了2道題,有5套試卷(湖北卷、湖南卷、江蘇卷、浙江卷、廣東卷)命制了4道題,有1套試卷(上海卷)命制了5道題,其余11套試卷命制了3道題。從題型上來看,今年18套試卷中的論述類文本閱讀凸顯了客觀與主觀兩大題型,其中,單純以客觀題型(選擇題)命制的有14套試卷,而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四省市則采用了客觀題型和主觀題型并用的方式來進行命制。
3. 考查能級——鎖定了B級與C級兩大能級
今年18套試卷中的科技文閱讀試題鎖定了B級(理解)與C級(分析綜合)兩大能級。在7個具體考點中,命題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14套)、“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13套)、“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和想象”(11套)、“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9套)、“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8套)、“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5套)。“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這一考點由于命題的技術問題,沒有省市設題考查。
二、 備考——牢固確立“三有”
透視2008年高考科技文閱讀試題,我們可以對2009年的考查趨向作出如下三點預測:①文本——各省市不會連續(xù)兩年使用同一題材,篇幅大致相等。②題型——遵循各省的《考試大綱》,相對穩(wěn)定。③能級——鎖定在B級和C級,但具體考查哪些考點還需視文本的內(nèi)容是否適宜命制而定。
科技文閱讀試題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的特質(zhì)。為此,筆者提出如下三點優(yōu)化“邏輯思維”訓練的備考建議:
1. 有強烈的文本意識
科技文閱讀試題,客觀題的選項都源自提供的文本,文本與選項的不同點只在于內(nèi)容的表述;主觀題的答案也源自提供的文本,只是這其中又附加上了概括、篩選和整合的要求。為此,廣大考生做題的第一要旨就在于準確地找出與選項或問題對位的文本信息。諸多優(yōu)秀考生的臨場經(jīng)驗告訴我們:答案就在文本中,看你會找不會找。誰找準了對位的文本信息,誰就成功了一半。
2. 有敏銳的捕捉能力
解答科技文閱讀試題的另一半成功要旨來自哪里?客觀題來自于對“對位的文本信息”與“選項內(nèi)容”的比照;主觀題來自于對“關鍵詞”的篩選。相信廣大考生通過到位的指導和嚴實的訓練,完全可以不斷提升自身思維的縝密度,從而練就出一雙捕捉敏銳的“火眼金睛”。
3. 有規(guī)范的訓練跑道
當前,制約科技文閱讀試題復習效能的一個“瓶頸”就是訓練“跑道(試題)”的不規(guī)范。僅以時下最為暢銷的“38套(有時是45套)試卷”中的科技文閱讀試題為例,幾乎每套題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有爭議的題目,在試卷評講時學生爭論不休,這一方面暴露出命題者的思維有失周嚴,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們平時的訓練過于草率,讓考生越練越糊涂,越練越找不著感覺。為此,筆者建議:讓考生訓練的試題,老師在布置前最好在不看參考答案的情況下先做一遍,從答題者的角度來看有無不夠嚴謹之處,然后該修改的修改,該刪除的刪除,把“跑道”修整好再讓考生“訓練”,切不可“以昏昏之題,使考生悟昭昭之理”。
高考貴在知彼知己。廣大考生只要能準確把握命題走勢、扎實打造應試技能、科學優(yōu)化訓練策略,還是可以大幅度提升科技文閱讀這塊必爭之地的得分率的。
〔作者系江蘇省阜寧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