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手札——方氏收藏的美麗新世界
“最初我迷上的是集郵。那是青少年時期的事了……”在那個年代,親友之間交流和溝通的主要方式是通信往來。收集郵票除了它的圖案很美和較稀少外,還有感情上的因素,方寸小圖,是親朋好友之間感情的最佳見證。隨著收集越來越深入,方繼孝開始按各種專題進行郵票收藏,漸漸地自有的郵票滿足不了他需求,于是,他開始到市場上去找郵票。在找郵票的過程中,方繼孝發(fā)現(xiàn),一些信不但信封上有漂亮郵票,信封里還有文化名人寫給出版社和朋友的信,比如茅盾、曹禺、孫犁等人。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新藏品是著名劇作家曹禺先生寫給戲劇家趙尋的信。曹禺的信寫在宣紙上,內(nèi)容是有關(guān)大百科全書編委的事。方繼孝覺得這封信對戲劇史很有意義便買下了。從那以后,人家去郵票市場買郵票,方繼孝卻買信。偶然的發(fā)現(xiàn),卻從此為方繼孝的收藏打開了一個美麗新世界。
方繼孝的名人信札收藏以文化名人為主。不過因為文化名人的范疇太大,面太廣,加上精力和金錢都是有限的,所以方繼孝最初的收藏只鎖定在兩大方面:一是大學(xué)校長的信件,比如清華、北大、中山、復(fù)旦的創(chuàng)校校長、曾經(jīng)的校長們的,以及一些有名教授的墨跡;二是文化領(lǐng)域特別是文學(xué)界、科學(xué)界領(lǐng)軍人物的墨跡,魯、郭、茅、巴、老、曹,以及李四光、吳有訓(xùn)、竺可楨等。
收集初期,方繼孝會有一些小要求,比如鋼筆字的名人信札不要,比如對紙張很有講究,比如只收藏用宣紙書寫的或用宣紙印制的專用箋、彩箋等。隨著收藏資歷的加深,方繼孝收藏的范圍越來越廣?!敖芏辔幕硕嫉絿饬魧W(xué)過,他們的書信多以洋紙鋼筆書寫,所以后來鋼筆字信札我也收藏?!绷硪环矫妫S著時間的推移,收藏對象也不斷增加。原來藝術(shù)界的比如電影演員、戲劇演員的書信方繼孝是不收的。但這幾年由于寫作的需要,他又把視野擴大了一塊,開始收藏藝術(shù)界名家的信札,“目前已經(jīng)有一個體系,比如梅、尚、程、荀、馬連良、周信芳等人。”
收藏的渠道,這么多年下來也變得越來越暢通。原先,主要都是靠去市場淘,靠在拍賣會上競價買,現(xiàn)如今,一些文化名人的后代開始跟方繼孝建立聯(lián)系,有時他們會把自己親友的信札送給方繼孝收藏,有時,會轉(zhuǎn)讓給他。就這樣,現(xiàn)在每年很多顯見的名人手札都紛紛流到方繼孝手里,豐富了方氏收藏的資料庫。
懷秀山房里的寶貝
方繼孝家里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專辟了一間作為書齋。方繼孝美其名曰:懷秀山房。懷秀,合起來可理解為懷念陳獨秀先生,因為方繼孝是陳獨秀先生的fan。拆開來,“懷”指陳獨秀的家鄉(xiāng)懷寧,“秀”是陳獨秀先生名號中的一個?!吧椒俊眲t是指在忙碌了一天后,可以拋棄一切冗雜事物,專心自己研究的書房了。
在書房里最顯眼的位置,放置著由方繼孝編校的《陳獨秀先生遺稿》。這是他最得意的一個研究成果。這本書是他對陳獨秀先生的手稿進行點校、編輯,當(dāng)年獲得過國家圖書文津獎的提名。對這段歷史的研究,方繼孝非常珍視?!皩τ陉惇毿愫芏嗳酥恢来髟谒^上的‘黨的總書記,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托派’等幾頂空帽子,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文字學(xué)研究方面有成就。我把他不為人知的一面展示出來在學(xué)術(shù)界也算是一種貢獻。所以把它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不是為了給別人看,而是為了激勵自己,做更多研究寫更多書。”
方氏搜藏的信札到目前為止已有近萬封。跟瓷器、書籍的收藏不同,信札的存放并不需要占用太多的空間。藏品雖不少,可是書房不會讓人有滿坑滿谷之感。1000頁的信,放在兩個夾子里也就夠了。所以,到懷秀書房里做客的朋友會問他,您的收藏在哪里?其實,要是把家里書信都展開來,可以鋪滿幾個很大的展廳。
這些看起來不顯山露水的信札,卻價值不菲。信札一般歸到古籍善本類,有的價格不次于善本書。有時候一封書札的價格要比一本明版書還要貴,如果非要用價錢來衡量,方繼孝最貴的收藏是陳夢家先生的一批信札,大概有1000封左右,花了21萬元人民幣。而單封信最高的,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楊銳的信札,花了將近2萬元,近代的作家手稿價錢較高的是巴金先生的一封信,1萬4左右,蘇曼殊先生的明信片,則價值5萬元。方繼孝說,信札中最便宜的鋼筆字名人信札也要在1000元以上,5,6000元買一封信札是常有的事情。
收藏信札所需的花費不小,但值得一說的是,方繼孝買藏品非常豪氣,只要是他看重的收藏品從來不還價。“一封寫得滿滿的信,內(nèi)容又非常有價值,這樣的一封信值多少錢呢?信札不是元青花,有價格,數(shù)量大家也清楚。如果你買信札是為了升值那是另一個問題,但如果是為了研究則另當(dāng)別論。很多信札對我而言非常重要,因為我覺得如果別人買了遺失了或是秘而不宣,將來可能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一段遺憾?!?/p>
家有私藏,樂分享
收藏的價值,就是提供了歷史的邊邊角角,通過一些碎片,連接一個被忽略、未知的歷史。方繼孝的收藏更為人們津津樂道,在于他是收藏界少有的邊收藏邊研究邊寫作的收藏者。收藏家的收藏一般分兩種,一是為了將來升值;一是為了自己欣賞。在方繼孝看來,收藏名人信札的價值除了有名人的筆墨外,信里的內(nèi)容往往隱藏著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他說,對這些信札進行研究,然后在一些刊物上發(fā)表,把名人不為人知的故事寫下來,充實史料,為研究者提供一些歷史資料也算是為文化傳播做貢獻。
方繼孝說,自己愛收藏更愛研究他的藏品、資料。即使是在工作很忙的時候,他也要求自己每天騰出兩個小時,雷打不動地進行研究考據(jù)。每天晚上七點半的新聞聯(lián)播后,到九點半,就是他的黃金研究時間。他把自己關(guān)在書房里,看一些相關(guān)的書,寫日記。日記里記載著自己看書的體會以及研究的成果,還記載著自己與國內(nèi)外一些文化名人、學(xué)者交往的經(jīng)過。這樣每年就可以把這些平常的成果整理成集子出版。今年,他就出版了三本與名人信箋研究有關(guān)的書。《舊墨四記》、《舊墨五記》以及《碎錦零箋》。
“歌德不缺德”的史料研究原則
歷史的考據(jù)和資料的打撈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有歷史的眼光。手上有這么多第一手的歷史資料,方繼孝是如何進行研究利用的呢?方繼孝給自己的寫作和研究定位為:整理資料寫文章要“歌德不缺德”,換個說法是“抑惡揚善”。怎么“歌德”呢?方繼孝解釋道,“歷史文化名人都有今人身上所沒有的優(yōu)良品質(zhì),但他們畢竟也是食人間煙火的,在生活中不免有一些失足或者說是失誤。我主張以那個時代的背景來看待他們的瑕疵,不能把那些負(fù)面的東西當(dāng)成是他們?nèi)松闹饕}絡(luò)來研究。我在鉤沉藏品涉及的歷史名人故事時,我不在那些不好的方面下工夫。比如說陳獨秀先生,當(dāng)時反對份子說他私德不好,說他嫖妓,現(xiàn)在看來根本就不存在。當(dāng)時是反對他的人為了給他抹黑,糟蹋他的形象。這種東西我不研究,即使手頭上有相關(guān)的資料我也不研究,更不去寫。再比如文化大革命和反右時期,好多人給單位的造反派頭頭、紅衛(wèi)兵寫了一些違心的、揭發(fā)別人的資料。我在研究這些資料的時候,我會用很客觀的去看待,我認(rèn)為人骨子里都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尤其是那個特殊的年代?!?/p>
方繼孝認(rèn)為,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如果一個人把自己掌握的同事、朋友說過、做過的事情,揭發(fā)了一點,是可以理解的,他認(rèn)為這也算是一種自我保護,只要這種自我保護不要給別人帶來大的傷害,不是一種落井下石式的,那么之后我們應(yīng)該給予理解。但是如果是刻意的,莫須有地給別人扣帽子,則是不行的。對于一個人的評價,方繼孝會結(jié)合這個人對某一領(lǐng)域的貢獻,比如說某個人對某個領(lǐng)域的貢獻很大,人品基本上是好的,但是在反右、文革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己揭發(fā)了別人,即使手上有這方面的資料,方繼孝也并不會去披露。
在寫文章的時候,只要手頭有任何一點的資料對一個人道德風(fēng)尚有所豐滿,他都會盡量把這些資料用上。方繼孝說,他就是本著“歌德不缺德”的原則去研究去寫作。
有人說,邊藏邊讀邊寫,是收藏愛好者最理想的康莊大道,也是時下最應(yīng)倡導(dǎo)的收藏風(fēng)氣。從方繼孝所藏所著,從他的只言片語中,便可感受其對歷史資料的珍視之情。見微知著,不吝嗇將私收與世人分享,這或許也是方繼孝獲得名人后代信任、獲得收藏界尊重的原因。
后記
跟方繼孝先生約訪的時候,他正在湖南出差。經(jīng)過幾番時間上的協(xié)調(diào),電話訪問最終被安排他與友人前往張家界的路途中。此前他與湖南友人,剛游覽完沈從文先生的故鄉(xiāng)——鳳凰。他說,來湖南一直就想看看沈從文先生筆下美麗的“邊城”,此次算是如愿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