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為信息技術走進教學領域已成為可能。那么,如何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日語教學中的效益和優(yōu)勢?筆者認為切入點在于把分散的教學要素及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信息技術與日語教學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日語教學有效整合的思考和認識
1.信息技術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重要代表,它是日語教與學中的一柄“雙刃劍”。
信息技術與日語教學的有效整合,就是根據(jù)日語教學的需要,以信息技術為先導,以系統(tǒng)論和教育技術理論為指導,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網絡設備的工具性功能和互聯(lián)網豐富強大的共享資源的優(yōu)勢,使信息技術恰當、有效地融入日語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信息技術與日語教學有效整合,一方面,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增大教學容量,突出教學重點,盡可能給學生提供真實或準真實的語言情景,增強學生學習的實踐性、主動性和自主性,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模式,優(yōu)化教與學的過程。另一方面,這種整合也有利于學生形成合理并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應用日語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以及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輸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在信息時代必不可少的認知、創(chuàng)造的工具。
2.信息技術與日語教學的有效整合。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出了明確的建議與要求:“利用音像和網絡資源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個性化學習;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廣播電視、日語報刊、圖書館和網絡等多種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條件?!边@就要求日語教師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探索出新型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信息技術成為通向現(xiàn)代化教育的橋梁。教師在教學法中應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重要工具,將教學內容以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并有機地集成,通過電子課件、網絡等途徑傳遞給學生,實現(xiàn)對教學內容和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大幅度地激發(fā)學生獲取知識的學習興趣,逐步實現(xiàn)教學方法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轉變,也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原來的“被動接受、模仿再現(xiàn)、封閉讀書”而變?yōu)椤爸鲃訁⑴c、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
3.信息技術與日語教學的有效整合,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學習日語的園地。
在《新課標》的“課程目標”中,對學生在多媒體方面的要求作了以下的“目標總體描述”:(7級目標要求,即達到中學日語學科畢業(yè)要求)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從多渠道獲取信息,并能利用所獲取的信息進行清楚和有條理的表達。能有效地利用網絡等多種教育資源獲取和處理信息,并根據(jù)需要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和分析。筆者認為,對學生而言,這既是一個學習目標,也是一種學習手段和工具。要通過教學實現(xiàn)這一目標,也要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并使信息技術與日語教學有效整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效地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擴大知識面,同時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有效地提高其聽、說、讀、寫的整體能力。多媒體的工具性功能再加上互聯(lián)網豐富強大的共享資源的引入,更給學生的日語學習插上雙翅,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潛能,從而為學習日語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多媒體輔助教學和網絡的應用,使學生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組織者、加工者甚至是信息的創(chuàng)造者,它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特征,充分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全方位親身體驗日語。
日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日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和語言運用。互聯(lián)網上的許多信息是以日語作為媒介傳輸?shù)?,它的語言是實際生活中語言的真實反映。在學習一種語言時,只有學到最新和最真實的語言才能理解和融入社會,才能更好地與他人交流和溝通,從而實現(xiàn)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的緊密結合。筆者認為,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輔助日語教學能夠讓學生最大范圍地接觸到實際運用中的日語,它突破了“課上聽講、做筆記,課外復習筆記、寫作業(yè)”的固有模式,激勵學生在課外把日語作為一種娛樂和交流的工具,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也符合《新課標》提出的“要有利于學生學會多種媒體和信息資源,拓寬學習渠道,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這一基本理念。
二、信息技術與日語教學有效整合的初步嘗試
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日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日語學習的目的,發(fā)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日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媒體技術與日語學科教學的整合,其主題應該是語言學習、語言技能和語言實踐,其主體是學生,而信息技術只是一個教學的輔助工具,我們日語教師要做的就是將信息技術與日語教學中的主、客體融為一體,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1.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開拓獲取信息的途徑,擴展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信息的展示形式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很大。“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實驗心理學家赫瑞特拉的著名心理實驗之一)。利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學習日語,腦、眼、耳、口、手并用,這種集圖形、聲音、動畫、文字等多種信息功能為一體的教學,以全方位、多層次吸引學生,增加信息獲取量使課堂日語教學更為生動活潑,趣味盎然,讓學生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使學生自始自終都保持強烈的興趣,從而易于接受、記憶新的語言材料和學習內容。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左腦是抽象思維的中樞,右腦則是形象思維的中樞。左右腦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腦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shù)學運算和邏輯推理,偏重于概念思維,適用于思維的實用化階段;右腦知覺物體的空間關系欣賞音樂和繪畫,它偏重于直覺思維,長于形象思維,靈感思維。傳統(tǒng)的日語課堂教學模式是重語言知識的教學,不重視啟發(fā)想象;重做題能力訓練,不重視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造成學生慣用左腦,少用右腦;這種教學模式既費時,又沉悶,活躍不了課堂氣氛,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內容局限在教材里的課文,教師只能依綱靠本按部就班,這樣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十分狹窄,學到的知識也十分有限。在課堂上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把教學的重點轉向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上,把精力集中到對學生的引導上。通過聲音、圖像等信息直接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使左右腦更好地協(xié)作,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分析,促使學生感知迅速、記憶牢固、思維靈敏、想象豐富,開發(fā)大腦潛能。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優(yōu)化了日語教學過程,開拓了獲取信息的途徑,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大幅度地增加語言的訓練和實踐,突出教學重點,提高語言信息的活動強度,擴大知識面,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新知識,豐富了語言的文化內涵,并能形成長期的記憶效果。
2.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制作適宜教學實際的CAI課件,實現(xiàn)信息技術和教學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日語教學有效整合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否認真鉆研教材,依據(jù)學科特點和教學實際,開發(fā)出適宜課堂教學實際的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課件,真正發(fā)揮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的效益,給整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切切實實地提高課堂效益和教學質量。CAI課件的設計,必須結合教學實際,根據(jù)學科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因材制作,因人施教,靈活運用。作為日語學科,CAI的設計應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出發(fā),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激發(fā)學習動機,啟發(fā)、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正確理解和運用,并且突出重點、難點,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運用直觀法(通過多媒體展示地圖、圖片或相關影視材料),避免說明文因缺乏故事情節(jié)而造成的枯燥感,在盡可能真實的語境下,有針對性地將圖片、音像等資料科學組合,緊密與教材結合在一起,從而把抽象的語言知識轉化為生動的畫面和場景,使學生對本文中所體現(xiàn)的語言情境有更深的認識。首先,在課文導入階段,以課文為畫外音,分段分句制作幻燈片,并設置文字與畫面同步播放,給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一個整體的感知;接著通過世界地圖、歐洲地圖和英國和愛爾蘭地圖的幻燈切換,讓學生對英國和愛爾蘭有一個準確的地理定位;然后分別以各首都為中心,插播與其相關的標志性建筑及地理特征、人文景觀等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英國和愛爾蘭的文化、藝術、風土人情。而后,引導學生從快速閱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并借助地圖及圖表回答問題,到精讀課文、掌握語言知識、引出課文要點、抓住語言難點;接下來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用所獲得的信息進行討論、交流,根據(jù)課文內容,結合地圖描述英國和愛爾蘭。這時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能說、有話愛說,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語言交際氛圍。最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提供所在城市的基本信息,先讓學生口頭描述,而后讓學生模仿課文文體,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篇描述所在城市的書面表達。這樣教學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有利于學生語言知識的鞏固與提高,達到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體現(xiàn)了活學活用的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教學提供了一個寬闊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們由淺入深地感知課文提供的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體驗到教學中活用教材的樂趣,充分真實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圓滿完成語言、能力、情感等教學目標。
3.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增強、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
《新課標》在“內容標準”部分對“文化意識”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接觸和了解日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日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毙畔⒓夹g與日語教學整合,給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文化環(huán)境。
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日語教學整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日語文化的興趣,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力,為發(fā)展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思路和方法上求實、求新、求變;同時又能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突破,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拓展視野,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