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票標是電影市場的晴雨表,在當下的中國電影市場上,票標問題仍是爭議的熱點,面對這一問題,中國的電影工作者必須理性的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對如何制定科學的票價體系進行深入思考。
[關鍵詞]電影市場 票價 影院經營
今年一月的廣東省“兩會”新聞。報導了一場關于廣州電影票價的大辯論。廣東省政協(xié)港澳委員、香港影星湯鎮(zhèn)業(y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廣州的電影票、演唱會票價太貴了,與廣州人的生活水平不符!”。事后,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市場專家祁海立在報上發(fā)表了有理有據(jù)的反駁意見,稱湯鎮(zhèn)業(yè)的評論不符合事實,廣州的電影票價不會過高。這一事件引起了國內關于電影票價的又一輪討論。
可以看到。近幾年來我國電影市場復蘇進程加快。大中城市新建的現(xiàn)代化多廳影院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電影市場呈現(xiàn)出了良好的發(fā)展勢頭。據(jù)統(tǒng)計,2007年全國電影綜合收益為67億元,其中國內電影票房達到了33.27億元,連續(xù)5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率,在_影院建設方面,影院數(shù)量不斷攀升,截至2007年底,全國在這一年中新增影院102家,新增銀幕493塊。面對電影市場的繁榮態(tài)勢,電影業(yè)界歡欣鼓舞,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國電影市場上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何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影院,培育穩(wěn)定的觀影群體,使得電影市場繼續(xù)良性發(fā)展仍值得研究。在面臨的諸多問題中,電影票價一直是業(yè)界討論的熱點,一些學者稱票價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電影業(yè)發(fā)展的瓶頸,可以說呼喚制定科學的電影票價體系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是,在如何制定電影的票價,具體價格應該降低還是保持現(xiàn)狀,其依據(jù)是什么這些問題上仍存在著爭議,目前看來主要有三種聲音:
一、我國電影票價整體虛高,把大多數(shù)電影的潛在觀眾關在了影院門外。應該降低票價。給現(xiàn)在我國的電影票價一個坐標,做一個時間上的縱向比較和地域上的橫向比較,從時間上來看,我國自建國以來一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實行的是長期穩(wěn)定的電影低票價,現(xiàn)在的電影票價比八十年代中期已經高出了100多倍,而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顯然跟不上這一速度:從地域上來看,美國一場電影票的平均價大約是5美元,是普通市民月收入的1/200至1/150。日本電影票價一般為成人票每張1800日元(約合人民幣135元),是普通市民月收入的1/200。而在我國,以電影票價平均20元計算。一張影票大約相當于普通市民月收入的1/50。由此看來,我國的普通市民是無法承擔這樣的高票價的,不可能經常性地走進影院。
二、電影票價的制定基本上是合理的。符合了我國的國情??梢员3制眱r現(xiàn)狀。近幾年我國的影院通過大量的改造和新建?,F(xiàn)代化的多廳影院已經成為電影放映市場的主體,這類影院的成本一般在千萬以上,擁有現(xiàn)代化的放映設施和良好的服務,且多廳影院座位較少,如果電影的票價太低。影院根本無法收回成本,而且影院方面認為擁有這樣好的環(huán)境和服務,觀眾花幾十元進影院看電影是物有所值的。另一方面,考慮到我國的電影觀眾大多已經喪失了頻繁觀影的習慣,短期內不可能培育出如上世紀80年代那樣龐大的觀影群體,因此電影觀眾群體應該定位準確,年輕的高收入群體是影院主要拉攏的對象,他們是可以承受電影現(xiàn)階段的價位的。
三、電影票價不能一刀切。要在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前提下實行電影的彈性票價。電影是商品,其價格的制定也要遵循市場規(guī)律,考慮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既然承認了電影是商品這一事實,電影的票價當然也應該在其質量的基礎上合理制定,要按照電影的不同檔次、不同類型、不同地區(qū)以及不同觀影群體拉開電影票價的差距,使得人們有更多的選擇余地。同樣從電影的商品屬性來考慮,單純的降低價格是不可取的,無法激發(fā)影院經營的積極性,導致影院票房慘淡,經營受阻,最終傷害的還是廣大觀眾的利益,但是一味的堅持電影的高價位,人為的把電影拖入貴族消費、小眾化消費同樣不符合電影市場發(fā)展的需求,背離了電影作為大眾藝術的本性。
這三種觀點各執(zhí)一詞,都有其合理性,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人們對于票價問題的立場。從觀眾的角度來說,票價當然越低越好,但是影院的經營者們首先要考慮的是成本和利潤,那么能否尋找一個平衡點以期實現(xiàn)觀眾和影院的雙贏?
無法否認的是,在我國現(xiàn)代化的多廳電影院中,動輒50、60元的票價的確使得普通的電影觀眾望而生畏。高票價把很多影院的潛在消費者攔在了門外,但是一味的低價是否可行?降低影票的價格就可以把觀眾重新請回影院嗎?早在2000年,四川峨眉院線就曾將旗下的11家影院所有場次票價降為五元。降價的直接效應是觀眾爆滿。票房走高。但是三個月后,“五元票價”夭折。2004年11月初,四川成都峨眉院線再次掀起降價風潮,將其旗下成都市的4家影院電影票價全面下調,推出“10元票價”,同樣以失敗告終。[3]跟風降價的一些其他地區(qū)的影院,最終都因為票房下降而終止降價。對于降價策略失敗的原因,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教授說:“我認為它是強心針似的這種救市的方法。突然把票價大幅度地下降,有可能會成為一個轟動性的事件,會導致在短時間增加一群人看電影。這種短期的爆發(fā)不足以維持一個長期的經營。比如說,一個月以后沒有電影可掙錢了。你發(fā)現(xiàn)影院里面找不到一個能讓所有的觀眾喜歡看的電影,那么這個時候你的觀眾數(shù)目又會大幅度下降?!钡拇_如此,現(xiàn)在我國的影院大多還停留在“等電影上映”的階段,等待國內知名導演的大片和進口大片在某幾個月份狠賺票房,其他的月份則基本上沒什么作為,缺乏主動引進影片、培育市場的魄力。降價風暴推出以后,觀眾增多了,觀眾來影院的次數(shù)也增加了??墒怯捌臄?shù)量沒有增加或者是增加的影片質量沒有保證,長期以往,觀眾的熱情勢必會下降。對于影院的信心也會打折扣。另一方面,觀眾的數(shù)量減少了,影院如果還保持著低票價就無法收回成本,自然日常的經營也會難以為繼。
北京新影聯(lián)影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高軍提出:“一刀切式的高票價肯定致電影于死地,而一刀切式的低價等于行業(yè)自殺”。影票的價格非降不可,而單純的降價又不能起到應有的效用,那么怎樣使我國的電影票價趨于合理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首先,在改造和新建影院時不能一味追求五星級、超豪華。超豪華的影院是現(xiàn)階段國內影院建設的主流。這些影院的硬件設施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高端的專業(yè)數(shù)碼放映技術和高保真音響還原系統(tǒng)被廣泛應用。影院的裝修設計、售票系統(tǒng)、座椅、排距、衛(wèi)生設施等細節(jié)也做到了精益求精,例如一些影院采用了自動售票系統(tǒng)。超大超寬帶頭枕座椅、座椅間1-2米的舒適距離、45度角梯級設計、殘疾人專用座椅及坡道,進口的地腳照明燈,貴賓廳使用進口真皮沙發(fā),衛(wèi)生間有熱水和一次性的馬桶墊等。這些豪華的影院能給觀眾帶來高層次的享受,但是價格往往也是貴族化的。觀眾的選擇余地很小,而且受經營成本的限制,這些影院票價的可降幅度也不大。可以改造和新建一些層次略低一些的影院,他們同樣可以滿足觀眾對電影聲畫效果的追求,并且票價便宜。只有這樣才能為票價的下降提供可行的硬件環(huán)境,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觀影訴求。
其次,允許更多的國有、民營和境外資金進入電影放映業(yè),加強市場競爭。近幾年,我國的國有資本集團主要通過參資、合資等方式參與影院的改造或新建,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yè)根據(jù)自身發(fā)展需要而積極參與放映渠道的建設和整合,例如中影集團、上海電影集團、北京新影聯(lián)等都在不斷的加強在影院市場方面的投資。在國家對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yè)的政策及對多廳影院建設的優(yōu)惠政策鼓勵下,國內民營資本市場參與現(xiàn)代影院建設的步伐加快,大連萬達集團是一個代表。萬達集團依托自己的地產優(yōu)勢。在我國的很多城市擁有了影院,并且其新建影院全部與院線有資產連接。經營業(yè)績良好。與萬達院線的新建影院不同。很多民營集團通過參股、并購和加盟的方式來擴張,如中影星美院線、保利集團以及浙江橫店集團等等。除了國有和民營的資本外,港資、外資的投資也成為我國電影市場的亮點,如UME國際影城、香港嘉禾公司、安樂影片公司、美國的華納影院兄弟公司、韓國愛大看公司。電影市場資本的多元化對于市場的良性發(fā)展是有利的,電影市場引入競爭機制也有助于還原電影作為商品的本性。多元的投資大大增加了影院的數(shù)量,當一個城市中有多家檔次相似的影院并存的時候,電影的票價不可能被一家壟斷,會最大可能地趨向合理。
再次。依據(jù)影院檔次、影片質量、放映時間、地區(qū)、觀眾群體等因素的不同,制定階梯式的票價體系。影院依據(jù)其硬件設施、服務、環(huán)境氛圍可以分為幾個檔次,最高檔的是五星級超豪華影院,其票價當然也就高。但是一些中等的影院或小影院,他們的經營成本比五星級影院要低很多,完全可以把票價降下來。
電影是商品,與其他商品一樣,需要遵循價值規(guī)律,按質論價,因此影片質量的優(yōu)劣應該直接關系到其票價的高低。除此之外,電影放映時間不同、地區(qū)不同,影票的價格也應該拉開差距。對于周末、節(jié)假日和晚上的黃金時間段可以用較高的票價,而對于那些非黃金時間段則可以打些折扣,例如廣州青宮影城,每天的12點前和22點后一律半價,每周都有半價日,既提升了影院非黃金時間段的票房又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我國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東西部及城市之間消費水平存在著差別。即使同一城市內因其位置的不同,經濟實力也不同,因此電影票價不能一刀切。同一部電影,在大城市可以賣到40—50元。在中小城市只能賣到15—20元,在縣級電影院則更低,因此電影經營者必須考慮到本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狀況來制定票價。另外,影院應該把觀眾做一個細致的劃分。如對于學生和老年人的優(yōu)惠,對于機關團體票也給予折扣。
電影票價問題廣受關注。它直接關系到我國電影市場的發(fā)展。關系到電影的產業(yè)化進程。也關系到廣大電影觀眾的切身利益,其制定理應綜合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應該是理性的、審慎的、具有科學依據(jù)的,盲目隨意的變動價格勢必會阻礙電影市場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