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陽光燦爛的日子》是當(dāng)代中國青春類型電影的經(jīng)典之作,以主人公馬小軍為代表的一群青春少年的心路歷程,帶著那個時代的烙印,通過獨特的藝術(shù)視角和影像表現(xiàn)手段,在影片中得到了生動的展示。影片努力渲染的盛夏光影和濃烈陽光,只不過是青春華麗的外表,而那些躁動不安、苦悶迷茫但又不失快樂的情緒,才是那時青春記憶的內(nèi)核。
[關(guān)鍵詞]青春 陽光 記憶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在中國青春類型電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通過成年馬小軍的回憶,講述了一段發(fā)生在夏天的青春故事。這部根據(jù)王朔小說《動物兇猛》改編的電影,是姜文導(dǎo)演的處女作,雖以“文革”為背景,卻不寫政治,反而把故事焦點放在少年的成長經(jīng)歷上。具有姜文本人的生活體驗。為我們講述了一段躁動不安卻又不失快樂的青春往事。
一
影片是以一個低沉的男聲的開始的,隨著他的敘述,故事在懷舊的基調(diào)中緩緩展開,一段似夢非夢的往事混合了青春特有的光芒拉開帷幕,年少的人物和場景雖然在記憶中擱放許久,但是只要撣掉灰塵,依然充滿光彩。
影片主角馬小軍和他的伙伴們是一群生活在部隊大院的孩子,那時候正逢“文革”,大人們都忙著批斗和宣傳,孩子們于是在大人的“無暇顧及”中獲得了自由。由于故事被安排在“文革”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雖不見絲毫政治上的浮躁。卻依然理所當(dāng)然的被打上了那個時代特定的標(biāo)志。電影的開篇,便是一尊雄偉的毛主席雕像,歡送會響徹著革命歌曲,隆重地向我們交待了社會背景。一切交相輝映,即便是沒有感受過那個時代的人。也能夠很快地沉浸到那個時代中去。
青春的熱情在那洋溢著英雄主義的時代里,每個孩子都憧憬著為共和國的繁榮英勇捐軀。特別是像馬小軍一樣生活在部隊大院里的孩子,被革命故事和閃亮的軍功章耳濡目染,不斷渴望書寫自己的壯烈。
政治只作為背景,而故事則聚焦成長。十幾歲時候所謂的英雄概念,無非是會打架和招女孩喜歡,沒有人管教的日子,馬小軍和同伴們?nèi)缤蝗罕挤诺鸟R駒一樣四處游蕩,無論是打架,抽煙,與女孩搭訕,都會努力表現(xiàn)出得心應(yīng)手。卻往往力不從心。馬小軍不是領(lǐng)袖,而是部隊大院眾多伙伴中的一個,他外表上滿不在乎,但內(nèi)心卻十分懦弱。他那種想要表現(xiàn)自己被別人重視起來的虛榮想法,往往是青春期的共性。比如馬小軍被帶到派出所然后哭著求情。回家后卻囂張跋扈地對著鏡子尋找心里安慰:再比如打架時眾人抓住其中一個孩子,馬小軍不分青紅皂白就一個板兒磚拍下去,在眾人面前把他打得血肉模糊。
二
馬小軍結(jié)識了一個獨特的女孩米蘭,米蘭的成熟美麗。深深吸引了馬小軍,跟米蘭在一起的日子里。他不遺余力地去討米蘭的歡心,吹噓自己?;蚴菍e人做過的事情安到自己身上來吸引米蘭的注意力,但令他失望的是。米蘭總與他保持著剛好的距離,而與伙伴中的大孩子劉憶苦更加談得來……
在那些似乎出現(xiàn)了偏差的記憶中,馬小軍與米蘭在一起的交往好像明亮的陽光刺痛雙眼般的真實:馬小軍在馬路上第一次跟米蘭搭訕,卻被她譏誚:馬小軍大肆地對米蘭吹噓,而米蘭只是平靜地說“是嗎”:兩個人在一起有一搭沒一搭的交談。并且有時會為一張照片而發(fā)起爭執(zhí):米蘭房間里綠色的格子窗簾,以及她銳利的目光和肆無忌憚的明亮的笑容……這些細節(jié)讓少年的暗戀變得生動起來,這為后來馬小軍對米蘭的凝望和所想做了鋪墊。使馬小軍對米蘭的好感,超出了僅僅是被一張照片吸引這樣單薄的原因。
周身有躁動的因子,特別是在夏天的炎熱和浮躁下,少年的心事被更加輕易地裸露出來。嫉妒、焦躁、不甘、郁悶……在夏日陽光的照耀下灼灼地發(fā)熱。炙烤著少年的胸膛,馬小軍想要追隨米蘭的焦急,與米蘭在人群中的游刃有余相比。顯得幼稚。于是為了讓米蘭記住他,他闖進米蘭家里試圖強暴她。卻被米蘭憤怒而有力地反擊了。之后,馬小軍便被伙伴們孤立起來,再過不久,米蘭也徹底消失在他的生活中。馬小軍就像所有受傷的孩子一樣,沉寂地游離在人群之外,卻又渴望集體的懷抱。他像一只離群的雁。寂寞地獨自漂浮在游泳池中央。陽光傾瀉而下。水光粼粼。
當(dāng)陽光太過燦爛的時候。就會灼傷皮膚,就像他們的青春,美好的很有分寸,讓人覺得遺憾卻也無法避免。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吧?
三
鏡頭里盛滿了夏天的光影,整齊的民房。閃亮的軍功章,以及少年肆意的笑臉……而沒有我們一提到“文革”就會想到的批斗、大字報、苦難和傷痛。青春在這個時代里激昂和高亢,心中有訴不盡的激情與夢想。一切都是金燦燦的。在夏天里熠熠生輝。
那時的青春。一定是單純到貧乏,而貧乏卻快樂的。少年黝黑赤裸的脊背,汗水順著皮膚蜿蜓的流下來,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軍綠色的襯衫罩在單薄的身軀上,軍綠色的書包里裝著板磚和菜刀:澡堂里幽暗的藍光,“嘩嘩”的水聲,和少年們的嘻笑怒罵:一個人的房頂,上上下下來來回回的那同一個逆光的側(cè)影,有時會吐出寂寞的煙霧:少女的明亮而燦爛的笑靨,輕盈的雙腳,裙袂漾過心頭。
影片里,現(xiàn)實的故事和幻想的情節(jié)雜糅在了一起。少年時候的記憶總是有些顛三倒四,但這卻這使得整部影片在平淡的講述中多出了一些色彩和起伏,有時少年紊亂的思維會讓人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但這卻讓馬小軍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好在影片的進行過程中不斷有旁白的梳理和解釋。這幫助我們對故事的了解和認(rèn)識變得清晰一“……慢著,我的記憶好像出了毛病,事實和幻覺好像又?jǐn)嚨搅艘粔K,可能她根本就沒有當(dāng)我的面睡過覺,可能她根本沒有那樣凝視過我,那么她錐子般銳利的目光和熟睡的樣子,又是怎么跑到我的腦海中來的呢?……”像這樣的旁白貫穿了整部影片,很多東西都被用這樣直接的方式交待了出來,他的敘述者是成年后的馬小軍,他的聲音不似少年那充滿熱情的清亮和高亢,而是平靜而深沉的,雖然沒有什么情緒的波動,卻依然讓人感到有懷念的味道。這樣的旁白像是針和線,將散落在記憶各處的年少時光縫補在一起,再按照時間順序回首,這樣的安排是只屬于成人的。
影片的明線,是馬小軍對米蘭的迷戀。而暗線則是青春成長的喧囂和躁動。那些美麗或者憂傷,總是那樣的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兩條線索相互纏繞著前進,使故事講述得樸素而充實,給成長中的人提示,給成長過的人共鳴。無論是發(fā)生在怎樣的時代和怎樣的人群里,大家所經(jīng)歷的青春心事都是一樣的。當(dāng)時那些覺得十分艱難的事情,過后看看,其實都已經(jīng)輕松地走過了。很多年后,大家都長大了,各自過上了體面的生活,而那時被大家一直崇拜和推崇的劉憶苦卻在戰(zhàn)爭中變成了傻子。他們經(jīng)歷青春的稚嫩,是為了更好的成熟,少年時候濃烈的陽光終于落下帷幕,取而代之的,是成熟以后的溫潤與厚重,如同一道深情而充滿暖意的目光。久久凝視著那段過去的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