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是語文教學界前輩總結出的識字規(guī)律,至今仍然是指導識字教學的至理名言。學生識字通常是要以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為依托的。有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兒童對生字詞識記就容易得多,省力得多,也便于引發(fā)興趣,調(diào)動積極性。隨著識字量的大幅度增加,我們?nèi)绾巫寣W生省時高效地識字呢?
一、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讀中識字
低年級的課文,句子短,篇幅小,故事性、趣味性強,讀起來瑯瑯上口,再配上插圖,圖文并茂,最能吸引兒童。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教材的綜合優(yōu)勢,充分利用“文本”這一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將識字、朗讀、積累語言有機融合,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使孩子們識字、閱讀、說話、理解等都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景中進行,他們負擔自然就輕了,語文的整體素養(yǎng)也在不知不覺中全面提高。我們來看一段《平平搭積木》教學片段:
師:(投影出示詩句“平平,平平,/還有一間呢?還有一間啊,/給沒有房子的人住?!保﹥删洹斑€有一間”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最后一個字是“呢”,第二句最后一個詞是“啊”。
師:讓我們一起來把這兩個字讀正確。
(學生讀)
師:還有什么不同呢?
生:標點符號不一樣。
師:讓我們把不同的語氣讀出來。誰來試試?
(學生讀)
師:看清句尾的兩個詞和標點,再讀一讀。
(學生再讀)
師:如果把“呢”和“啊”對換一下位置,你還能讀嗎?
生:(試后笑)不能讀好了。
師:是啊,兩個字的字形不一樣,它們的用處也不一樣,還是換回來再讀一讀吧!
(學生齊讀)
師:誰還能用“呢”或者“啊”說一句話?
此教學片段進行了“呢”、“啊”兩個生字的教學,但又不僅僅是生字教學,還包含了詞語教學、朗讀句子教學,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比較觀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這里的識字教學不是“孤軍奮戰(zhàn)”,而是以“文本”這一語言環(huán)境為背景,以培養(yǎng)綜合語文能力為追求目標的“團體戰(zhàn)役”。這樣,學生在課文中識字,又回到課文中誦讀、理解,憑借課文內(nèi)容的情節(jié)性、語句的連貫性,很快就能熟讀成誦了。一篇篇課文學下來,他們就像滾雪球似的一篇連一篇反復誦讀。這當中,閱讀能力得到訓練,生字詞得到鞏固,還受到規(guī)范語言的熏陶。這樣的識字教學“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交流識字經(jīng)驗,自主識字
傳統(tǒng)的生字教學總離不開“讀音、析形、釋義”這三部曲,千篇一律地對學生進行模式化的灌輸,學生則被動地感知與記憶,毫無興趣可言。倘若開設“自助餐”,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效果會迥然不同。有位教師在教人教版第一冊《識字一》這篇課文的生字時,出示了“萬、丁、冬、百、齊”5個生字,對學生說:“這是課文的5個生字,對我們有些同學來說其中幾個可能已經(jīng)是熟字了。哪個同學來說說你認識哪幾個,是怎樣認識它的?”頓時,學生舉手頻頻,氣氛熱烈。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渠道,置識字教學于學生熟悉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課內(nèi)外結合,不僅引發(fā)了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使主體地位得以彰顯,同時更為其他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課外識字的范例,為后續(xù)識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漫談生活所得,“說”中識字
我們說的“語言環(huán)境”不光是一篇篇的課文,還要創(chuàng)造特定的課堂教學語言環(huán)境。識字教學中,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漫談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jīng)驗,能使學生學起來感到親切、實在、有趣、易懂。如在教學《菜園里》這一課時,我在教室的四周擺上新鮮的時令蔬菜,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認讀蔬菜旁邊的生字卡片,再引導學生把看到的、摸到的、感覺到的說一說,于是就有了:“我剛才認識了豆角,我覺得豆角又細又長又軟,像一根鞭子?!薄拔矣X得更像一根繩子?!薄?/p>
這樣,變單調(diào)的讀、重復的寫、機械的識記為有情有趣地讀、有滋有味地思、有感有觸地議,變淺層次的識字活動為深層次的探究活動,使學生的識字活動成為極快樂的事。
四、拓寬語境渠道,課外識字
語文是母語,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把識字教學置于生活的大語言環(huán)境中,在生活中識字,是識字的重要途徑之一。崔巒老師強調(diào)指出——識字要“兩條腿走路”:一是課內(nèi),二是課外。課外識字活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如:在學完《自選商場》后,讓學生跟隨著家長去自選商場(超市)購物,認讀商品名稱,收集商品包裝,認讀包裝上的字。商業(yè)廣告也為學生提供了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識字環(huán)境,豐富了他們的口頭語言。許多瑯瑯上口的廣告詞更是受到小學生的青睞。我們引導學生利用星期天、節(jié)假日,請家長幫助摘錄廣告詞、做標牌廣告;開展“家長伴我讀書、讀報、講故事”活動,鞏固了識字,開闊了學生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