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個月,整體CPI下降的趨勢會保持不變,政策干預風險也逐漸消失
5月,中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同比上漲7.7%,與我們之前的估計非常吻合。我們認為,CPI在今年2月就已經(jīng)達到了峰值,即8.7%。
未來由于基數(shù)效應、價格波動減弱、進口食品增加及糧食豐收等因素,食品價格上漲將放緩,很可能從5月的19.9%降至10%-15%。
食品價格上漲放緩使政府獲得了很大空間,去提高或放松被管制的商品價格,包括汽油、柴油價格和電價等。而這將推高非食品價格,其5月的同比漲幅為1.9%。到2008年底,非食品通貨膨脹率將接近4%。
我們目前仍然預測,全年CPI將上漲6.5%。考慮到中國有相對較高的名義和實際經(jīng)濟增長率,有巨大的財政盈余、貿易盈余以及堅挺的貨幣,相信在一段時間內,中國經(jīng)濟應能輕松承受6%-7%的通貨膨脹率。
一旦中國出現(xiàn)較低的食品通脹率和較高的非食品通脹率,中國企業(yè)將擁有較大的定價權,下游企業(yè)尤其如此。因此,政策風險也將大大減少。
不少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世界其他國家都在擔憂物價上漲,為什么中國的CPI漲幅卻開始呈現(xiàn)下降趨勢?這里要注意的是,中國是最早開始治理通貨膨脹和應對經(jīng)濟過熱的國家之一。它采用緊縮政策給經(jīng)濟降溫已經(jīng)有三年多了。
基于此,人們不該高估中國的物價管制對CPI的影響。如果CPI漲幅回落到同比6%(預計會出現(xiàn)在8月或者9月),那么當汽油和柴油價格全面放開后,CPI也只會被推高到同比漲8%(其中包括直接和間接影響)。
另外,中國有巨額的財政盈余和經(jīng)常項目盈余,這對治理通貨膨脹有很大幫助。截至目前,中國的出口比預期要更為強勁,而且貿易盈余也比預期要多。由于人民幣不斷升值,中國還得承受大量的“熱錢”涌入。
為此,中國人民銀行近期不得不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了100個基點。像中國這樣,有良好的國際收支狀況、巨額外匯儲備、財政盈余規(guī)模較大,同時本幣不斷升值,有多少國家和地區(qū)可以與之媲美?
6月20日,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宣布能源價格全面上調。實際上,這次比預期來得快且幅度大的油電調價,顯示出當局對中國食品價格增長放緩的信心。
這與我們的觀點一致——即使受到洪災和地震的影響,近來中國的食品價格一直保持穩(wěn)定;食品價格同比上漲幅度一直保持下降趨勢。油價和電價上漲應該會推動非食品價格上漲,并在接下來幾個月,使得原本放緩的CPI重新提速。但是,我們預測,受食品價格上漲放緩的影響,整體CPI下降的趨勢會保持不變。
除近期的成品油價格上漲外,我們認為,汽油、柴油價格有90%的可能性將全面放開;并且,在未來6個到12個月,政府會取消對成品油生產(chǎn)的補貼。
在我們看來,限制成品油價格的同時補貼成品油生產(chǎn)廠商,是一個不恰當?shù)恼?。這會扭曲中國的資源配置。因為富人會消耗更多的汽油和柴油,該政策實際上更多的是在補貼富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允許汽油和柴油價格上漲,并放開價格管制。
同時,財政補貼的對象更應該是窮人,例如農(nóng)民,而不是成品油制造商。我們相信中國政府也明白這一點。我們還相信,成品油價格一定會上漲,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自5月中旬以來,我們對市場短期走勢持非常謹慎的態(tài)度。但經(jīng)過過去一個月的巨幅調整,加之中國近期在能源價格上已經(jīng)開始采取行動,我們將重新買入中國股。
我們的理由在于:人民幣又重新回到了快速升值的軌道;中國的GDP增長速度預計在2008年將超過10%,在2009年則為10%左右;CPI已經(jīng)漲到了峰值,現(xiàn)在開始下降;價格重新放開,政策干預風險逐漸消失;政策更加傾向于促進經(jīng)濟增長,而非抑制通貨膨脹。
在基于市場預測進行調整之后,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中國指數(shù)(MSCI China)2008年和2009年的市盈率分別是13.9倍和11.8倍,并且預計盈利漲幅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別為21%和18%。這對于長期投資者來講,是很有吸引力的買入時機。
我們首選的股票是那些會從CPI漲幅回落中受益的股票,包括那些有較高盈利可見性的防御型股票和基礎設施股。水泥、鋼鐵和煤炭行業(yè)由于可能受到價格管制等政策“噪音”干擾,股價一度受到很大影響。但是,我們相信,隨著CPI漲幅回落,困擾這些行業(yè)的“噪音”將逐漸消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