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角鏡
11月7日,海地太子港
學校坍塌事故現場,當地群眾搜尋生還者。海地政府官員7日說,當天這所名叫“諾言”的教會學校發(fā)生教學樓坍塌事故,已造成約75人死亡
11月8日,西班牙馬德里
來自西班牙各地的上萬名摩托車手參加游行,呼吁政府部門改善道路交通條件,保障摩托車出行安全。據統計,西班牙2007年共有500余名摩托車手在交通事故中喪生
11月8日,冰島雷克雅未克
民眾聚集在街頭舉行抗議活動,呼吁銀行公開更多金融危機信息,并要求政府下臺。這也是當地民眾連續(xù)第四個周六在雷克雅未克舉行抗議,每周參與的人數都在增加
11月12日,朝鮮半島板門店
朝韓將軍級會談朝鮮代表團團長正式通知韓國軍方,將從12月1日起采取“重大的實際措施”,切斷經由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的所有陸路通道,嚴格限制通行
11月13日,墨西哥華雷斯
警察將遭暗殺的記者阿曼多#8226;羅德里格斯的尸體抬出汽車。當天,專門報道犯罪活動的羅德里格斯在華雷斯遭暗殺,據懷疑可能是販毒團伙所為
觀點
丁學良
《“清官比貪官更壞”后面的智慧》
一個社會里極端對立的情緒,是造成對抗、并由對抗升級到嚴重動蕩、直至造成暴力造反的要素。無論是極左還是極右,兩極是相通的。極端派最希望的,是其對手一方也成為極端派,如果對方不是極端派,而是改良派,這反倒對自己大不利。只有敵對一方走向極端化,才有利于自己一方的極端主義變得理直氣壯。
來源:FT中文網
張千帆
《走向世界的中國憲政——制度與文化的百年進化》
時至今日,仍有人懷疑中國民眾的素質不足以行使如此神圣的民主權利。但是,正如蔡定劍等學者所指出的,選舉本身并不要求公民有很深的民主知識或共和素養(yǎng),因為民主的真諦在于選民通過選舉保護自己的權益。無論教育程度多高乃至通曉多少政治理論,任何沒有經過民主實踐的人都未必能有效行使民主權利;反之,一旦選舉和個人的實際利益聯系起來,那么,即使大字不識的文盲也能明智地選擇最能代表自己利益的競選人。當然,在踐行民主的過程中,如果大多數人唯個人利益是圖,沒有起碼的民主價值觀念,那么,破壞民主規(guī)則的出軌行為就不能激起大眾的義憤,因而得不到有效控制。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明了的一個基本常識是,民主是一種利益代表機制,因而主要是靠利益而非理念來推動和維持的。明白了這一點,中國的民主化過程或許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來源:《北方法學》
曹思源
《中國財政支出結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當今世界各國,國家財政的基本職能都是對國民收入進行第二次分配。所謂第二次分配,就是在市場經濟按生產要素進行第一次分配之后,政府通過征稅,形成自己的財政收入;然后通過財政支出,把錢主要用于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改善醫(yī)療衛(wèi)生、維護社會安全、扶貧救災,使公民無論貧富都能享有基本的生存條件、衛(wèi)生條件、教育條件等等,從而達到調節(jié)社會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的目標。這正是政府的主要職責。政府的任務不是生產,生產是企業(yè)和企業(yè)家的事。發(fā)展生產所需要的資金,應由企業(yè)自身積累或通過資本市場去融資,不能找國家財政要錢。國家財政不能以生產性支出為主,只能圍繞人民生活、社會保障來安排支出。這就是民生財政的意義所在。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長期以來我國財政偏離了世界潮流,財政部被當成了“建設部”。據《中國統計年鑒》,從1982年到2005年,在長達四分之一世紀里,每年財政預算中最大的支出都是經濟建設費(主要用于國有經濟主管部門事業(yè)費、國有企業(yè)增撥流動資金、技術改造資金以及基建投資),這一項費用比救災費、撫恤費、離退休費、社會救濟福利費、文教、科研、衛(wèi)生等經費的總和還要高出32%!對于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過高比重的國有企業(yè)的這種大量投資,嚴重擠占了全國人民的生存發(fā)展資金。
來源:《炎黃春秋》
數字
0.6
俄羅斯男女比例失調,導致俄羅斯姑娘因國內男性不足而只好前往海外尋找自己的新郎。俄專家說,如果再刨去酒鬼、煙鬼的話,那么每名女性只可以分到0.6名男性。
97.5%
中國醫(yī)師協會的調查顯示,媒體從業(yè)體檢者中亞健康檢出率為97.5%,將比普通人群提前十年進入亞健康狀態(tài)。
12
汶川地震中的623名四川孤兒,只有12名辦理了收養(yǎng)手續(xù),其他孤兒則有親友供養(yǎng)或者生活在福利院。
57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12日發(fā)表《2008年全球男女平等差距報告》,挪威是男女最平等的國家,中國排第57,比去年上升16位。
240000
中國平均每天新增網民接近24萬。
視點
積極財政能否力挽狂瀾?
近日,中國公布了一項經濟刺激計劃,許諾投入40000億人民幣,大力推動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內經濟。
《紐約時報》報道,分析家一直期待中國公布一項龐大的刺激計劃,但他們對新政的規(guī)模感到驚訝。北京龍州經訊公司董事葛藝豪認為,政府已提出解決方案,旨在安撫人們的恐慌,平穩(wěn)市場。
《新聞周刊》認為,關于新政的關鍵細節(jié)還沒有具體的綜述,并非所有人都相信其將產生所希望的長期效果,一些經濟學家對中國的發(fā)展前景仍保持觀望的態(tài)度。盡管如此,很多分析家還是相信為刺激經濟做出的努力是非常必要的,哪怕是瞬間的提神酒。
《時代》周刊指出,中國短期內的經濟推動計劃成為亞洲的焦點所在,一些分析家稱,萬億新政標志著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重大轉折點將在隨后幾年內到來。這個計劃和近年來的擴展社會福利、改善農村土地法規(guī)被摩根大通證券市場主席李晶歸為“富有中國特色的新政”。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貝哲寧稱其為“真正的改變”,使中國經濟從對外輸出的關注轉移到內部。不過,新政執(zhí)行的速度是重中之重,2009年的經濟將依舊處于疲弱狀態(tài)。
(編譯 林小尚)
博客已死,有事燒紙
近日,經過深思熟慮后,Netscape.com的核心人物杰森#8226;卡拉凱尼斯宣告“從博客中退出”,他是Weblogs Inc的創(chuàng)始人,該網站曾被列入“頭號名單”,是博客搜索引擎中鏈接最多且最具權威性的博客網站。
杰森解釋,博客太廣闊而且是非個人的,毫無隱私可言,他必須保持這種規(guī)模與公開性,躋身“頭號名單”的壓力最終迫使他做出引退的決定。令杰森感到悲哀的是,如今的博客氛圍過于情緒化、極端,懷恨在心的人比比皆是。
20多年前,博客只是一種文本更新的常規(guī)記錄,后來引入相片和視頻,和親朋好友交流自己的情況和想法。今天,許多網民都這樣做,只是他們可能并不認為這是博客。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在Facebook、MySpace等其他社交網絡上更新記事本。
就傳統意義上的博客而言,這種主流的趨勢逐漸屬于常規(guī)的媒體組織。幾乎所有報紙、電臺、電視頻道現在都有開博客,并且比個人博客更新得要迅速。但這些“新媒體”公司現在也和其線下對手一樣遭遇廣告量下滑的境地,美國著名商業(yè)博客網站Gawker已開始解雇一些博客。與此同時,媒體工業(yè)以外的公司卻開始收買博客,以作為其另一個商業(yè)工具。他們利用博客傳遞信息給公眾,并將博客作為一個內部媒介提供給員工。
在過去,博客被視為一種頗具革命性、顛覆性或是高姿態(tài)的技術。事實證明,博客的觀念是有益且能通用的。也許,博客的原始狀態(tài)最終會“消亡”,但進入主流世界后,它幾乎像手機一樣,隨處可見。
(來源:《經濟學人》 編譯 林小尚)
調 查
你今天還在工作嗎?
近日有傳言“京滬178家企業(yè)要大裁員”,您認為:
無風不起浪,傳言屬實63%
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6%
不好說 31%
您所在的公司目前有裁員計劃嗎?
有,大幅度裁員 20%
有,裁員人數不大 23%
沒有 47%
有傳聞,但沒見實際行動11%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來您是否遇到減薪?
有,但幅度不大 20%
有,縮減超過兩成 18%
沒有52%
傳言決策層準備落實9%
您目前是否有跳槽的計劃?
正在考慮 34%
沒有66%
您目前擔不擔心因經濟不景氣而被公司裁員?
非常擔心 21%
有點擔心 35%
一點也不擔心30%
無所謂 14%
您對今年的就業(yè)形勢有什么看法?
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 8%
就業(yè)困難很大,
對找到合適的工作信心不足47%
就業(yè)形勢堪憂,擔心找不到工作 35%
(來源:星島環(huán)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