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軾是古代文人中少有的文學(xué)和藝術(shù)天才,對詩、詞、文、書、畫等樣樣精通,是公認(rèn)的生性樂觀曠達(dá)的丈人。他雖然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但他的詞作內(nèi)容廣泛,風(fēng)格多樣,在粗獷、豪邁中也不乏柔情和溫婉,甚至一些詞作令讀者感受的是千般愁苦,萬般無奈,讀罷令人思緒萬千,唏噓不已。
[關(guān)鍵詞]蘇軾 詞 仕途 婚姻 愁情
一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钡於颂K軾在詞壇上豪放派代表人的地位。提及蘇軾,人們想到的是他“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樂觀、曠達(dá);想到的是他“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的瀟灑、浪漫:想到的是他“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的灑脫、超然……。
但是蘇軾一生都在顛沛流離中生活。他經(jīng)歷坎坷。仕途極為不順,終了還客死異鄉(xiāng)。在他的詞文中難道就沒有流露出一點悲觀的情緒,些許感傷的情懷嗎?認(rèn)真研讀蘇軾現(xiàn)存的三百四十首詞。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具有哀怨、憂愁的句子隨處可見,即使是他的一些充滿豪情的狂放之作也有掩飾不住的濃濃愁意。
那么這個古代文人中少有的文學(xué)和藝術(shù)天才,對詩、詞、文、書、畫等樣樣精通、是公認(rèn)的生性樂觀曠達(dá)的杰出人物,在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這些哀怨之作,它們又表達(dá)了怎樣的思想內(nèi)容呢?
蘇軾早在26歲時即踏上仕途,他的一生處于北宋新法與舊黨之間相互傾軋、激烈的斗爭時期。宋神宗時。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先后被貶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諫官彈劾他在詩文中有誹謗朝廷之語。被捕下獄(即“烏臺詩案”),出獄后調(diào)黃州任團(tuán)練副使。宋哲宗元佑年間,舊黨執(zhí)政,蘇軾官至翰林學(xué)士,又因反對司馬光全面廢除新法,再次貶謫杭州。后來新黨重新上臺,蘇軾受到更大打擊,遠(yuǎn)調(diào)惠州、瓊州。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蘇軾在遇赦北還途中死于常州,享年六十六歲。蘇軾雖然一生從政,卻不斷地被朝廷貶謫,最后客死他鄉(xiāng)。蘇軾一生抑郁不得志,雖也在流放地做出了一些政績,但離實現(xiàn)自己的“致君堯舜,此事何難”(《沁園春》)的豪言壯語還是相差很遠(yuǎn),因此這種滿腹經(jīng)綸和躊躇滿志無從施展的苦悶和惆悵在他的詞中有所反映。
蘇軾在婚姻方面也不順,他先后娶有三任妻子。結(jié)發(fā)之妻王弗,16歲嫁給蘇軾,知書達(dá)禮,堪稱蘇軾的良師益友,兩人感情至深。但王弗卻在與蘇軾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蘇軾的第二任妻子是王弗的堂妹王閏之,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給了蘇軾。她比蘇軾小十一歲,生性溫柔的王閏之伴隨蘇軾走過了他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25年。在蘇軾的宦海浮沉中,與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閏之也先于蘇軾逝世。蘇軾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蘇軾小二十六歲。在蘇軾最困頓的時候,王朝云一直陪伴他左右。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蘇軾病逝。此后。蘇軾一直鰥居,再未婚娶。與摯愛的人生死別離即使只有一次也足以令人肝腸俱裂。而蘇軾卻歷經(jīng)了三次,因此蘇軾在他的詞中抒寫了亡妻之痛。思妻之苦。而一次次地貶往異地。不斷地遠(yuǎn)離親人和告別故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苦楚在蘇軾的詞中也時有流露。
蘇軾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響。汲取了三家思想的積極因素。他對仕途的追求和生活的熱愛源于儒家的入世和有為:他能夠從容面對一次次的沉重打擊又得悟于道家的無為;佛家的靜達(dá)圓通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也顯得從容自如。因此蘇軾能在長時間的宦海浮沉中頑強地挺立下來,使人們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他樂觀曠達(dá)的一面。但是,烏臺詩案。黃州及嶺海兩度流貶,都曾使詞人的理想破滅,在朝廷的一次次貶謫之下,蘇軾體悟到仕途的曲折與險惡,退隱的內(nèi)在要求也逐漸變得強烈,因此在他的一些詞作中流露出了濃濃的飄泊感和厭倦感。
清代張惠言在《詞選·序》中說,“(詞)緣情造端。興于微言……極命風(fēng)謠里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因此,可以說詞是作家心緒的晴雨表,它反映了詞作者們的喜怒哀樂。蘇軾是重情之人。在他的詞中情的表達(dá)是廣泛而豐富的。由于仕途的坎坷和婚姻生活的幾經(jīng)波折。蘇軾在他取材廣泛?;趾霚喓竦脑~作中,報國情、故鄉(xiāng)情、朋友情、愛情、親情、離別情等無不體現(xiàn)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蘇軾雖有“致君堯舜”的報國理想,但現(xiàn)實卻難盡如人意,繁瑣的宦務(wù)與頻繁的調(diào)動使他身不由己,一種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的情緒不斷從他的詞里流露出來。作于熙寧七年(1074)七月的《沁園春》是蘇軾寫給其弟蘇轍的作品?!笆缆窡o窮,勞生有限?!泄P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展示了詞人報效時世的渴望和不被重用的感傷。表達(dá)了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抑郁憂憤心情。
“烏臺詩案”以后,人生命運的突變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體會到仕途的兇險和人生的艱難。如被看作是他豪放詞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雖然全詞整體感覺氣勢雄偉、豪邁,但詞尾的“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還是流露出了作者壯志未酬的苦悶和人生如夢的惆悵情懷。
把人生比作夢境,感嘆時光的流逝,生命的短促,這在蘇詞中有較多的體現(xiàn)?!肮沤袢鐗?,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南鄉(xiāng)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是夢?!?《西江月·平山堂》)“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西江月》)等等。由于受佛家思想的影響。在蘇軾看來,世間萬事,皆是夢境,轉(zhuǎn)眼成空;榮辱得失、富貴貧賤,都是過眼云煙;世事的紛紛擾擾,不必耿耿于懷。如果命運不允許自己有為,就飲酒作樂,終老余生;如有機(jī)會一展抱負(fù),就努力為之。這與其說是寬慰,不如說是無奈,是種更深一層的憂愁。儒家的入世和有為,道家的避世和無為時常困擾著他,雖然在大部分時間里他能夠清醒地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但他也有矛盾、困惑的時候,出仕和隱退的矛盾以及痛苦的抉擇是他詞中的一個十分突出的主題?!拔伣翘撁?,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薄稘M庭芳》“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南鄉(xiāng)子·和楊元素》)“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蹚拇耸?,江海寄余生。”(《臨江仙·夜歸臨皋》)等等,皆透漏出似乎無法排遣的看慣榮華變故、虛無遁世的思想,表達(dá)了作者想擺脫世俗困擾的意愿。表現(xiàn)了仕隱兩難的內(nèi)心苦悶以及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這種排遣不去的政治上的苦悶,在他后期的作品中表現(xiàn)得更明顯,如:“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行香子·病起小集》__回回政治上的失意,令詞人心灰意冷,故此唯求一時沉醉,一時抱病。一時倦慵,“都將萬事,付與千鐘?!敝挥薪柚х娒谰疲鼌s世俗的煩惱。這份無奈和悲涼讓人倍感凄婉?!案∶±?,虛苦勞神?!瓗讜r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行香子·述懷》)瀟灑中更多的是無奈和失落,流露出詞人謳歌醉酒、看輕名利、向往歸隱生活的思想。
詞人在政治上所遭受的一次比一次沉重的打擊,使詞人不敢在自己的作品中直抒胸臆。只有借助一些外在的景物,曲折表明自己的哀怨和憂傷。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這首詞作于元豐五年(1082)。詞人月夜難寐,獨步靜院,偶見孤鴻掠影,一時景與情會,遂將無限眷戀、哀怨、幽憤之情,清高自守,自甘寂寞之志,盡借孤鴻形象傾吐而出,表現(xiàn)了詞人寂寞彷徨的心情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詞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對不幸遭遇的唱嘆,都融入楊花形象之中?!凹?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睆臈罨ǖ臒o人珍惜和飄零淪落,似乎可以看到詞人的不幸命運。這首詞被王國維評價為“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p>
這類詞還有《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賀新郎·夏景》、《臨江仙·惠州改前韻》、《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等,皆以幽僻、孤峭的山水景物,傳達(dá)出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和寂寞感,反映了詞人憂傷的心境。
蘇軾為人心胸闊達(dá),待人真誠樸實。因而朋友遍天下。但宦海浮沉,官場常有不測。他與朋友常因升遷、貶謫而輾轉(zhuǎn)江湖。所以他十分珍視朋友問的歡聚與重逢,常用詞來抒發(fā)朋友之間的感情?!耙磺栮P(guān)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漁家傲·送張元唐省親秦州》)“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浣溪沙》)與友人依依惜別之情感人至深?!坝ビ诌€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寫出不忍離別的感傷?!跋喾暌蛔硎乔熬墸L(fēng)雨散,飄然何處?”(《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分?jǐn)y如昨。人生到處萍漂泊。偶然相聚還離索,多病多愁,須信從來錯。”(《醉落魄·席上呈楊元素》)抒寫了摯友之間離多會少的愁苦和無奈。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任杭州通判,不巧的是當(dāng)時擔(dān)任杭州太守的好友陳述古卻任滿將調(diào)往南都(今河南商丘),面對好友的離去,蘇軾把這份不舍與感傷化作了大量詞句?!奥赖鄢翘鞓舆h(yuǎn),天易見。見君難?!?《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借歌女之口,把惜別之情寫得深至精微,反映出作者對友情的深篤?!敖褚箽垷粜闭仗帲瑹蔁?。秋雨晴時淚不晴。”(《南鄉(xiāng)子·送述古》)這是設(shè)想別后孤燈獨處的情景?!扒镲L(fēng)湖上瀟瀟雨,使君欲去還留住。”(《菩薩蠻·西湖送述古》)等等,這些詞句無不表現(xiàn)出詞人對送別友人的傷感和依依難舍的情誼。
由于常年漂泊在外,豪情四溢的蘇軾也難免有一些兒女私情,他的詞作中就有了描寫思鄉(xiāng)之苦和思念亡妻之痛的詞作,這些作品在高雅、清新的格調(diào)中流露出感人的深情和離別的愁緒。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薄督亲印ひ颐露褂泬簟愤@是蘇軾為哀悼亡妻王弗所作的詞。雖然生死相別已十年,孤墳又相隔千里,但詞人還是那樣哀思深切,結(jié)想成夢。詞人結(jié)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思念悲愁。這首詞開悼亡詞之先河,被人們譽為“悼亡詞千古第一”。
詞人常年流落異鄉(xiāng),有時“一紙鄉(xiāng)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zhèn)€成歸計?;厥姿痛浩匆蛔?,東風(fēng)吹破千行淚?!?《蝶戀花·京口得鄉(xiāng)書》)面對家書,強烈的思鄉(xiāng)之苦涌上心頭,怎不叫人淚流千行。家鄉(xiāng)親人來,更勾起詞人對故土及失去的親人的思念,“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xiāng)?!薄杜R江仙·送王緘》沉郁之情、感傷之意催人淚下。這種漂泊的日子也是詞人所不想的,因此“此身飄蕩何時歇。家在西南,長作東南別?!薄蹲砺淦恰るx京口作》那份無奈和厭倦也就自然流露了出來。
蘇軾與弟弟蘇轍情誼深重。兩人聚少離多,為此,蘇軾寫了許多思念弟弟的名作。最有名的莫過于《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雖然詞中作者的豪情大于悲情?!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也成了千古絕唱,但濃濃的思弟情結(jié)還是讓人感嘆不已。又如《陽關(guān)曲·中秋月》“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倍潭趟木洌榫敖蝗?,寫出了兄弟歡聚之樂和離別之苦,表現(xiàn)了詞人對弟弟的深厚感情。另外,詞人在《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畫堂春·寄子由》、《滿江紅·懷子由作》等詞作都抒寫了兄弟情誼,流露出“恨此身、長向別離中,添花發(fā)”的無限愁思。
另外,蘇軾也有一些描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傳統(tǒng)題材的詞作,如:“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傾訴?!?《蝶戀花》)寫出了情人之間的思念之苦?!拔葱糯饲殡y系絆,楊花猶有東風(fēng)管?!?《蝶戀花》)一個傷春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捌歧R重來人在否?章臺折盡青青柳。”《蝶戀花·代人贈別》“情聲兩盡莫相違。欲知腸斷處。梁上暗塵飛?!?《臨江仙》)等,描寫的都是一個個悲傷的思婦形象。蘇軾的這類閨怨和離別之詞與傳統(tǒng)的男作閨音的女性化詞風(fēng)完全不同,蘇軾洗脫了以往某些詞的“脂粉氣”,從“倚紅偎翠”的濃艷中走出,雖也纏綿、凄婉,但卻變得清麗明凈。正如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中所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總之,蘇軾坎坷的一生。復(fù)雜的思想,豐富的感情,造就其詞作內(nèi)容廣泛,風(fēng)格多樣:有的豪放曠達(dá),有的婉約蘊藉;有的瀟灑飄逸。有的郁悶憂愁;有的清新淡雅。有的綺麗絕艷。蘇詞中既有豪放,又能婉約,豪放顯示其性格的耿直與豁達(dá),婉約更顯其文人的細(xì)膩與多情,兩種風(fēng)格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是剛?cè)嵯酀?jì)。正如蘇軾自謂的“剛健含婀娜”。剛?cè)嵯酀?jì),舒放自如,粗獷、豪邁中也不乏柔情和溫婉。
以上分析的這些愁詞雖然不是蘇詞的主流,但在蘇詞中也占有一席之地。這些愁詞再現(xiàn)了蘇軾對自己壯志難伸的愁悶。對光陰流失的惋惜,對朋友的關(guān)切,對親人和故土的思念,這些充滿真情的詞作,令讀者感受到的是千般愁苦,萬般無奈。讀罷令人思緒萬千,唏噓不已。對這些愁詞的分析。不會影響人們對蘇軾豪放詞人的看法,反而有助于人們更全面地了解蘇軾一個剛硬、灑脫外表下掩飾不住的多情的、癡情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