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皮影戲是我國廣泛流傳的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民間戲曲藝術,計算機動畫是現代流行的一種新興的視覺媒介。借鑒現代計算機動畫技術手段對皮影戲進行提升、改進和創(chuàng)新,以推動這種古老藝術的跨越式發(fā)展,使皮影藝術之花枯木逢春,重新煥發(fā)青春和活力。
[關鍵詞]皮影戲 皮影藝術 計算機動畫 發(fā)展
中國皮影藝術,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里一顆璀璨明珠。但是。在藝術多元化發(fā)展的今天,這種古老藝術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狹窄。然而,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動畫已經悄然興起。并且以它獨特的魅力成為了一種廣受歡迎的文化形式。文章希望通過借鑒現代計算機動畫技術手段對皮影戲進行提升、改進和創(chuàng)新,來推動這種古老藝術的跨越式發(fā)展,使皮影藝術之花枯木逢春,重新煥發(fā)青春和活力。
一、皮影戲與計算機動畫
(一)皮影戲
所謂皮影,是用牛皮、羊皮、駝皮等皮質。通過洗、熨、刻、漆、裝等數十道工序制作的,在光的作用下,一種能模擬人和動物活動的民間藝術。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制品的通用稱謂。
皮影戲是讓觀眾通過白色布幕觀看一種平面偶人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因其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廣大民眾,所以流傳甚廣。為了適應皮影戲的幕影表現形式。皮影采取了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對人物及場面景物進行了大膽的平面化、藝術化、卡通化和戲曲化的綜合處理。皮影藝術分布廣泛,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與當地的民俗相融合,形成了自己地域化的特點。皮影藝術繼承了中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民間文化,更被藝術家賦予了藝術的形式,是中國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奇葩。
但在現代文明發(fā)展的今天,皮影戲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狹窄,皮影戲市場日益萎縮。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如今群眾文化生活豐富了,電影、電視、影碟機和計算機的普及,年輕人對皮影戲不感興趣,皮影戲的觀眾群只限于中老年人;二是皮影戲多年來缺乏創(chuàng)新,目前演出的節(jié)目主要圍繞農村的結婚、生子、祝壽、喪葬以及搞封建迷信的許愿、還愿、請神、祈雨等方面。
(二)計算機動畫
動畫是運用“視覺暫留”原理,通過連續(xù)播放一系列畫面,給視覺造成連續(xù)變化的圖像。計算機動畫是借助計算機軟件制作的平面動畫。計算機動畫的制作,可以先將畫在動畫紙上的動畫線稿和畫好的背景色稿,通過逐幅掃描計算,再運用計算機及相關軟件分別對所掃描的動畫線稿著色和對背景色稿加工處理并進行疊加合成;也可以直接運用計算機軟件完成。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動畫的表現手法越來越豐富。制作越來越容易,傳播范圍越來越廣泛。
(三)皮影戲是動畫的古老形式
皮影藝術與動畫藝術代表不同時代的流行文化,從創(chuàng)作的理念和表演方式上看,皮影可以說是動畫的古老形式。皮影戲與動畫在創(chuàng)作理念和表演方式方面有很多相同點,都具有娛樂性。都能夠傳承文化,都是一種平面藝術。都是一種屏幕藝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改變,皮影與動畫又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和特色。
二、計算機動畫的優(yōu)勢
計算機動畫作為現代流行文化,有著它的時尚元素與優(yōu)勢,而皮影作為古老的民間藝術有它的民族性與局限性。與皮影戲比較起來,計算機動畫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傳播范圍
皮影戲的傳播時空有很大的局限性,這是由皮影自身特點決定的。由于受到演出場地的限制,演出時容納的觀眾是有限的:皮影產生是光照投影原理,這就決定它只能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下演出,皮影在演出時雖然是用玩具的影人代替表演,但現場需要真人操縱。需要演員在幕后現場操縱與配音才能使皮影戲正常進行。
計算機動畫的傳播借用現代傳媒技術。以電影、電視、計算機和網絡為載體進行傳輸,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時候向全世界范圍進行傳播,這是皮影所不能的。
(二)表演方式
皮影戲表演是演員通過竹簽棒來操縱皮影玩具,使它們完成機械的動作,即它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幕后演員的現場操作。
計算機動畫的表演是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電腦軟件的應用與現代傳播媒體。它的表演方式呈現出簡單化與自動化,人物動作的完成都是借助計算機和現代媒體自動完成的。
(三)制作過程
皮影的制作精細繁瑣。皮影的制作過程一般包括設計、制皮、描樣、雕鏤、著色、熨平、上調和訂綴等八個環(huán)節(jié)。這些過程非常復雜。持續(xù)時間長,制作時還需要精湛的技術做保障。如果某些過程或工序出現了差錯。錯誤很難及時彌補,損失也很難挽回。
計算機動畫制作就非常簡單、方便。制作時主要借助計算機和其他媒體工具。制作過程主要包括原畫的產生、動作的自動完成、著色和成品的完成四個環(huán)節(jié)。完成的動畫可以在電腦上不斷預演。發(fā)現有不合適的地方,能夠及時修改,出現了錯誤也基本沒有損失。
(四)表演藝術
表演藝術又包括角色設計、色彩設計以及聲音運用三個方面。
1、角色設計
皮影的人物造型古樸典雅、民族氣息濃厚,具有造型平面化、卡通化、地域化和戲曲化的特點。
計算機動畫的角色設計除了平面化、卡通畫的特點外,它還強調形式化和創(chuàng)新。動畫中的人物不僅能表現側面,還可以以不同視角多方位表現。人物造型可以簡化成線條。造型的形態(tài)和表情十分夸張和簡練。動畫的角色注重符號化、形象化,個性鮮明。
2、色彩設計
皮影的色彩更趨于守舊和傳統(tǒng)。皮影的色彩使用規(guī)律主要受中國民間五行五色的主宰。即陰陽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的五種原色。
計算機動畫的色彩則大膽、夸張,不拘于傳統(tǒng)。色彩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直接用加色、減色法原理進行配置。二是直接從自然界獲取原色。在色彩設計上,可以使用無色及灰色來表現畫面,也可以使用鮮明的多色彩來展現,色彩種類可以高達1670余萬種。
3、聲音運用
聲音主要取決于語言、音樂、音響三個因素。
(1)語言運用
皮影中的語言有兩個特色,就是唱腔和行話,在表演時人物對話一般是用說唱的形式表現,帶有很濃的地方特色。計算機動畫中的語言沒有局限于戲曲的風格,它追求一種展現人物個性的語言,其對白詼諧、幽默。同時語言的主體得到了無限的延伸,無論是客觀世界存在的還是主觀創(chuàng)造的物體,都可以具有語言的功能。
(2)音樂運用
皮影藝術中的音樂獨特,其主奏一般是用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而且唱腔不同所用的樂器也不同,因此它的音樂更具民族性和地方性特色。計算機動畫中的音樂一般具有夸張性和喜劇性,音樂的主奏并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還可以是多種音樂的疊加與合成效果。
(3)音響運用
皮影中的音響效果不多,它一般通過樂器或者表演者的口技來制作。計算機動畫中的音響則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取或由特殊軟件制作。效果非常豐富。
三、運用計算機動畫推進皮影戲跨越式發(fā)展
傳統(tǒng)的皮影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譬如,皮影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色彩造型給它的制作帶來了極高的難度。皮影成品的保存也是一個難題。長時間的日曬會使顏料褪色,溫度、濕度的變化也會造成皮影的變形。皮影戲對表演的技藝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個影人的動作。還要密切配合場上的配樂,兼顧旁白,唱腔。要培養(yǎng)皮影表演人才?;虺闪⒁粋€皮影劇團。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正因為這樣,我國目前僅存的皮影劇團屈指可數。
傳統(tǒng)皮影的表演方式及傳播方式顯然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和人們的需要,也很難讓我國古老而獨特的民間藝術皮影藝術在現代信息社會發(fā)揚光大。相比之下,計算機動畫可以幫助皮影打破這些局限,為皮影的跨越式發(fā)展提供新的途徑。
(一)將動畫穿插于皮影表演中,提高其表現力
動畫與皮影的代表著兩種不同的風格藝術,兩者的結合可以產生全新的藝術效果和視聽效果。這種結合是現代藝術文化與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交流。動畫的設計藝術是將世界上各種流行文化相互融合,在它的藝術風格中主要表現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狀態(tài)和審美情趣,皮影戲是古老的民間文化。不管其內容和造型上都有傳統(tǒng)文化的影子,將動畫與皮影的同時表演,使人在同一時間欣賞到兩種不同的文化。豐富了皮影藝術文化的內涵。這種結合還拓展了皮影的表演空間。在皮影戲表演中,它的屏幕是有限的,而且是靜止不動的,這是現代藝術格局的最大障礙。使用動畫作為表演背景,賦予背景以動感,使皮影表演的空間和時間得到了無限的延伸。比如在陜西省民間藝術劇院與美國肯尼迪藝術中心共同創(chuàng)編的《來自中國的三個傳說》,該劇將動畫作為表演背景,不斷改變,使故事跨越了三個時代。表現了一千年的時空轉換和穿梭。動畫中的夸張的想象,閃回的形象給皮影戲賦予了新的魅力。同時多媒體技術的利用擴大了皮影戲表演領域。
(二)開發(fā)皮影動畫
皮影動畫可以說是皮影藝術的現代版,它是將皮影直接用動畫來表現,吸收了皮影的外部形式,調用了動畫元素。與傳統(tǒng)皮影相比。皮影動畫有以下優(yōu)勢:
1 皮影動畫簡化了傳統(tǒng)皮影的制作與表演過程。
皮影戲是通過手工制作與工作人員的現場表演來完成的,但皮影動畫中它不再僅僅是皮影戲,也是一種動畫。目前制作計算機動畫的軟件以Flash為代表,它們的運用簡化了背景與造型的制作過程。在皮影動畫背景與人物的制作過程中,我們可以直接選擇合適的圖片用照相機、掃描儀直接導入電腦中。不需要手工的精雕細琢。如果不合適可以用手工繪制再導入或者在計算機中直接繪制,動畫軟件提供了各種繪圖工具和修改工具,這樣就可以隨時存儲、檢索、修改任意畫面。皮影動畫中人物的動作完成完全依靠電腦軟件的自動完成,不需要人員的現場操作。比如用flash軟件制作一個皮影動作的過程,我們是將影人的各部分以符號的形式打散,通過改變它們的位置和相對關系在時間軸上造成的動勢。而這位置與相對關系只需調動各符號的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不需要花費精力去考慮中間過程的制作。同時循環(huán)動畫的使用可以使重復的動作簡化。動畫中不僅可以表現人物位移的變化而且還可以是形狀、顏色的改變。在動畫制作中,調色板提供了很多色彩。我們可以根據需要調出合適的顏色。而且描色準確、不需要曬干,繪制好直接可以用,若不合適可以直接修改和替換。在表演之前??梢岳脛赢嬵A演功能,檢查動畫中的錯誤,便于修改。還可以將成品存在電腦上或刻錄成光盤長久保存。
2 皮影動畫打破了皮影戲作為傳統(tǒng)藝術的陳舊,賦予大量流行元素。
皮影戲的大多取材于民間故事的改編,這些故事往往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再加上地方戲的唱腔,使它的觀眾只局限于老年人。而對現代的年輕人沒有吸引力,但皮影動畫的故事不只來源民間故事,而且是在民間故事上的大膽創(chuàng)新,適合現代的流行文化,它的語言更加幽默,動作滑稽可笑。故事的人物個性更加夸張,符合現代的審美情趣。
3 皮影動畫創(chuàng)造了影視藝術時空。
皮影動畫應用影視藝術中的創(chuàng)作手法、創(chuàng)作風格、運動鏡頭以及蒙太奇組接藝術,演繹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動作更加完美,畫面過渡更加自然。比如皮影戲在表演人物從遠及近時有兩種方法,一種直接將皮影人物從影窗左側慢慢移動到影窗右側;第二種方法是配音演員直接用語言來告訴觀眾。這種表現形式機械,不流暢自然。而皮影動畫中用拉鏡頭就可以使人物從遠到近,而不需要人物的移動。表現得非常自然?,F代故事的時間和空間的跨度很大,皮影戲局限的空間和表演方式不能適應。皮影動畫中利用蒙太奇組接藝術,使現代故事更容易表達。
4 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拓展皮影的傳播時空。
皮影動畫中的載體不僅僅是電影屏幕,還可以是現代電視媒體、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媒體?,F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皮影更具時代特征,更適合在現代信息社會傳播。
四、結語
皮影藝術是古老的中華民族藝術的代表之一。如何使它繼續(xù)發(fā)揚光大是我們在新時期面臨的主要問題。計算機動畫這種新興的藝術文化形式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我們應該借鑒計算機動畫技術,幫助皮影戲這種古老藝術繼續(xù)改進創(chuàng)新,并且不斷地吸收流行文化的精華,使但它重新煥發(fā)青春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