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弗洛姆是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畢生致力于對馬克思哲學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綜合,從人的心理機制、性格結構等方面對現代資本主義工業(yè)社會展開了批判。他的社會性格思想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弗洛姆 社會性格 中國社會轉型期 意義
一、培育生產性社會性格,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康完善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需要一種與之相適應的人的生存模式與文化精神。弗洛姆的社會性格思想,啟示我們從社會性格的角度審視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和今天的經濟社會,這啟示我們可以通過生產性社會性格的創(chuàng)設,來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的進程。
在弗洛姆看來,社會性格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的紐帶,同時,社會性格決定了人的個體性格,據此我們展開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性格的剖析。中國傳統(tǒng)社會性格產生,有其經濟、思想和社會根源。中國的大陸文明和農本社會使中國人形成了穩(wěn)健內斂的靜態(tài)性格,而長期的高度集權的封建制度不僅創(chuàng)造了超穩(wěn)固的政治、文化模式,而且使權力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于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偉理想統(tǒng)治著中國人,這種一元化的人生價值使得中國人喪失了多元化的價值追求。人們放棄了獨立的個體的自我,將獨立的個性特征淹沒于社會的統(tǒng)一意志之中,從而淪為依附性格的人。他們依附在權威的陰影下生活,而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工具。在傳統(tǒng)社會的中國人的性格結構中,依附權威,崇尚權威的社會性格占據了主導地位,這種依附性的社會性格使中國人的主體性難以發(fā)揮,獨立的創(chuàng)造性的人格難以形成和確立。進入了市場經濟社會,中國人逐漸成為自主、獨立的個體,這使人的個性發(fā)展和人的全面完整性的展開成為可能,今天中國人的性格結構中,這種獨立、自主的社會性格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這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同時,通過社會性格的中介作用,也必將促進市場經濟的發(fā)展。
然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是弗洛姆給我們的警示。他認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確讓人擁有了獲得獨立人格的條件,但也同時使人陷入了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中,因而人想方設法地逃脫這種孤獨,將自己主動地投入到利潤、經濟需要等匿名權威的庇護中,過著一種精神上寄生的生活。他告誡我們,對于物質與權力的最大化追求,將使人從一種公開權威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轉而受制于一種更加強有力的、難以擺脫的匿名權威的羈絆。而人要獲得真正的獨立人格,就必須生成生產性性格,因為只有生產性性格才能使人既能與他人和世界形成一種理性的結合,也能以獨立的自我而存在。
解讀弗洛姆的思想,我們認識到,個體性格受社會性格的直接影響,使得個體性格中不被現實社會認同的部分被壓抑住,這樣個人才能融入社會中,實現同化和社會化,個人也才能更穩(wěn)定地生存,但這對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又往往是不利的,因為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東西,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在最初往往是不會得到舊有社會性格的認同的,它們中的大部分總是被社會禁忌等社會過濾器過濾掉,個體性格中那種變革的沖動也經常被壓抑在無意識中,從而喪失了創(chuàng)造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創(chuàng)設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的社會,這就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擁有一種變革的意識、變革的沖動、變革的能力,也就是要使當代中國形成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性格,這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應該被全社會所認同,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向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目標邁進的需要。
在此,弗洛姆從人本主義立場出發(fā)提出的生產性社會性格的思想值得我們借鑒和深思。他以反抗人的異化、恢復人的自由自覺的創(chuàng)造性本質為目標,提出應該生成一種有利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性格,即生產性社會性格,在這種社會性格的作用下,人的潛能得以發(fā)揮,生命的內涵得以延展,人的意義得以體現。在他看來,生產性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性格傾向,這種潛能力量就是愛和理性。理性讓人能發(fā)現事物的本質,而愛可以使人突破與他人的隔離,它既是人出于克服孤獨的需要,追求與他人結合,趨向群體;又使各方維護自我,保持個性,不把自身消融于他人之中。具有生產性性格傾向的人是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人,而創(chuàng)造性是人在市場經濟中主體作用的突出特點,也是人的能動性的核心。
那么生產性社會性格如何生成,弗洛姆給出了他的答案,即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人的潛能充分實現的健全的社會,因為生產性社會性格有賴于健全社會為其提供的文化模式和生存模式。弗洛姆也看到了當代西方社會呈現出愛的匱乏、愛的異化,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的確和愛的原則是不相容的?!倍鐣髁x的基本原則與愛的原則的相一致性,為生產性性格的生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而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我們應在理論、體制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中,認真地思考和研究,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需要的創(chuàng)造性性格等社會性格特征,創(chuàng)設有利于生產性社會性格生成的優(yōu)良的社會環(huán)境。
二、為中國社會轉型期新文化精神的建構提供思路
今天的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文化思想充斥著人們的頭腦,在多種文化相互激蕩之中,我們應該建構適合中國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和人的自我實現的新型文化精神。
中國人經歷了傳統(tǒng)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起主導作用的漫長的封建社會,它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中國幾千年來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和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自然主義文化模式,使中國人喪失了獨立的能力,形成了依附性的社會性格,這成為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種阻礙力量。今天,隨著西方發(fā)達社會科學技術的傳入,西方的文化理念也沖擊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弗洛姆的理論讓我們看到了在資本主義現代文明下,人的心靈深度異化的生存境遇,這啟發(fā)我們必須理性思考,既要突破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某些束縛,又要避免現代西方社會的利己主義、人類中心主義等某些限制人生產性潛能發(fā)展的文化精神,要實現由“自在自發(fā)的被動的主體向現代工業(yè)文明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由自覺的創(chuàng)造性的主體的文化轉型?!苯嬕环N適合新時期發(fā)展需要的,理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文化精神,從而生成健全的社會性格,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弗洛姆告訴我們,在培育健全的社會性格時,不僅要注重教育的作用, 還要注意人們受到壓抑的無意識。這為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我們既要通過各種教育方式,啟發(fā)社會成員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反思,又要探究人們的心靈深處,關注社會心理反應,采取適應社會心理需要的方式,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一種自覺的意識,達到自我教化的目的。
弗洛姆提出用愛來解決現代工業(yè)文明社會的病態(tài)狀況,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起作用,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它的這個理論可以不斷地警醒我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創(chuàng)建和諧、健康的文化精神,提升社會成員的道德素養(yǎng),應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弗洛姆.孫依依譯.愛的藝術[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117.
[2]衣俊卿等.世紀之交中國文化哲學研究述評[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74.
(作者單位:黑龍江藝術職業(yè)學院)